生活中的消費觀(包容不一樣的消費觀)
2023-10-17 16:29:27 2
生活中的消費觀?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近年來,不少老品牌尋求轉型、新品牌尋求立足,不約而同提出了「年輕化」的口號面向年輕人拓展市場,就要傾聽年輕人的心聲,契合他們的需求,了解他們的消費觀前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做了一個「中國青年觀察」系列報導,調查發現,當代年輕人的主流消費觀與前幾代人存在明顯差異,一些習慣在許多長輩們看來有點不可接受,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生活中的消費觀?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生活中的消費觀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近年來,不少老品牌尋求轉型、新品牌尋求立足,不約而同提出了「年輕化」的口號。面向年輕人拓展市場,就要傾聽年輕人的心聲,契合他們的需求,了解他們的消費觀。前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做了一個「中國青年觀察」系列報導,調查發現,當代年輕人的主流消費觀與前幾代人存在明顯差異,一些習慣在許多長輩們看來有點不可接受。
買非必要的消耗品或服務,被認為「不需要、沒有用」;買日用品的高檔線,為設計感等審美偏好買單,被認為「亂花錢」;還有許多年輕人傾向於把防風險交給保險,把「錢生錢」交給理財,這也讓一些更加信任銀行存款的長輩感到「不放心」。這種觀念上的差異,在有的家庭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分歧甚至摩擦。
節儉無疑是一種美德,但節儉是否意味著「能不花錢就不花錢」?目前存在不同觀點。節儉是拒絕浪費,而「浪費」與「消費」是兩碼事。有些消費行為滿足的是比生存更高層次的需求,有的人認為不應該說是浪費,不應該反對。如此多元的消費觀都各有各的道理。有些人安於低消費水平的生活,並樂在其中;另有一些人,選擇「邊賺錢邊享受」,他們樂於消費,也敢於消費。一個人形成某種消費觀,或出於生活經歷、性格特徵、認知水平,甚至出於他的人生哲學和對社會的預判,也可能「跟我不一樣」,但的確是客觀存在。
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年輕人正在成為社會主流消費群體。長輩不妨多聽聽年輕人的想法,試著多包容他們的消費觀,不必一味站在上一代的立場進行指導甚至指責;在另一方,年輕人也應當理解長輩的顧慮,與其哀嘆「老年人不懂經濟學」「我好委屈」,不如多陪長輩出去走走看看,多溝通多商量,帶著爸媽一起「潮」起來。
當然,包容不是縱容。積極消費,特別是積極進行新型消費,意味著多一些嘗試新鮮事物、獲取新鮮資訊的機會,但「踩坑」的概率也會大一些。對於那些高風險、無節制、缺乏有效監管、甚至行走在「爆雷」邊緣的盲目消費行為,必須提高警惕注意防範。當前,隨著消費供給不斷提質、出新,監管和權益保障的環境也在不斷優化,學會聰明地消費、果斷地維權,是每個人都需要與時俱進的一門課。
只要消費得有理有據、有張有弛,避開非理性、有害甚至違法的「消費陷阱」,警惕「消費主義」的裹挾,「消費」完全可以與「不浪費」甚至「節儉」同時存在。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全面促進消費」,提出「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穩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培育新型消費,發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製、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等,大家都應該理解包容「跟我不同」的消費觀,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中,用更高品質的消費,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來源: 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