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湘英雄事跡感言(陳樹湘浩氣長存)
2023-10-10 03:17:35 8
陳樹湘烈士墓。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攝
掃一掃 看視頻
一支英雄的部隊,從誕生之日到退出紅軍戰鬥序列,只有3年多時間。一位傳奇英雄,斷腸明志,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年僅29歲。
戰士血灑在湘江。那是紅軍長徵的關鍵一戰。這是後衛師的英雄壯歌!
1934年9月,中央紅軍被壓縮在瑞金、興國、於都、寧都、石城、會昌、寧化、長汀等8個縣城和周圍狹小的地帶。10月9日,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奉命秘密在于都縣鯉魚壩設防,掩護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從瑞金、興國縣向於都集結。
紅軍第三十四師,前身為福建地方紅軍部隊,戰士主要來自福建閩西的長汀、寧化。不管是配合兄弟部隊,還是獨立戰鬥,這支部隊都以驍勇善戰聞名,因屢立戰功,被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譽為「鋼鐵之師」。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從於都向西突圍,實行戰略大轉移。由1.12萬名閩西子弟組成的紅三軍團第四師和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分別擔任最艱巨的前衛和後衛任務。
1934年11月25日,前衛紅軍第四師渡過湘江,在湘江西岸界首渡河點以南的光華鋪布防阻擊攻敵,7天6夜與敵廝殺,雖然殲敵數千,但自損近半,至12月1日,突破敵軍第四道封鎖線,掩護軍委第一、第二縱隊渡過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29日,後衛紅軍第三十四師在廣西灌陽縣的文市至水車一線布防阻擊追敵。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參謀長劉伯承在湖南道縣蔣家嶺村召開會議,並對師長陳樹湘等同志說:「在重兵壓境的情況下,把軍團的殿後任務交給你們師,這個擔子很重啊!你們既要完成軍委賦予的任務,又要有萬一被截斷後孤軍作戰的準備!」
12日1日,紅軍主力已於晨時渡過湘江。紅三十四師引得敵軍更加瘋狂地「圍剿」,「挖地三尺,找出來予以殲滅。」紅三十四師一直在尋找合適的位置和時機渡湘江西進。
12月4日晚,為了擺脫敵人,陳樹湘師長作出兩項決定:第一,從敵人薄弱部位突圍出去,到湘南堅持遊擊戰爭;第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12月10日,陳樹湘帶領紅三十四師渡牯子江時遭到武裝襲擊,他在船上指揮戰鬥時被保安團頭子認出,不幸中彈,右腹部受重傷,戰士們只能為師長作簡單的包紮。後因傷口太大,戰士們從廟裡找來一個碗壓在傷口上,再用綁帶綁上,不讓腸子流到地面上來。
12月11日,遭受天寒地凍,缺衣少食和多次襲擊,僅剩140人的紅軍隊伍又遭到阻擊。為了保存革命的火種,陳樹湘決定帶人掩護,由參謀長王光道帶領紅三十四師餘部突圍,「衝出一個算一個!」
12月12日,陳樹湘走下擔架,率兩個班,佔據湖南道縣富足灣村後的饅頭嶺,阻擊敵人,掩護其他戰士突圍。負責掩護的兩個班戰士先後犧牲,陳樹湘怕拖累大家,命令倖存的2名警衛員1個修械員趕緊衝出去,不要管他。3名戰士不舍,強行把陳樹湘抬上擔架緊急轉移,就地隱蔽在饅頭嶺上的一個巖洞裡養傷。
這是一個極其隱蔽的山洞。巖洞入口很窄,洞內卻很寬敞,有大廳、指揮臺、上下層樓、地下河、風巖、雨巖、仙人田、鐘乳石等,非常適合隱蔽。「陳樹湘腹部中彈後,在這裡度過了5天的短暫休息時光,也就是1934年12月12日到17日。有當地百姓感念紅軍是自己的隊伍,還安排一名10歲的小男孩悄悄送來紅薯和中藥。」道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周鏡忠介紹。
今年6月29日,「記者再走長徵路」採訪團來到了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探尋陳樹湘師長曾經戰鬥過最後犧牲的地方。離開道縣縣城,車行崎嶇山路,顛簸一個半小時左右,便來到了道縣四馬橋鎮富足灣村饅頭嶺。嶺下傳來孩子們嬉水的歡聲笑語,曾經,紅軍戰士們殊死戰鬥過的地方,如今一片祥和寧靜。
六七月的巖洞,陰涼舒適,略感潮溼,洞頂不時有蝙蝠飛過,有水滴滲下,地面上泥濘溼滑。在1934年12月的初冬躲在這裡會是怎樣的感受?就是在惡劣環境下,陳樹湘師長仍在看軍事地圖,研究戰鬥。「他一直在看地圖,旁邊還有兩個小紅軍,因為陳樹湘受了重傷,我爺爺會拿些草藥給他包紮,後來他被人抬走後,爺爺非常難過,他說紅軍是好人,怎麼就被抓走了。」71歲的周玉生老人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起曾發生在這個巖洞裡的故事。
1934年12月17日,道縣保安團第一營營長何湘滿山滿嶺搜紅軍。陳樹湘帶領警衛員等3人衝出巖洞,再次突圍。最後一顆子彈打光,因彈盡糧絕,陳樹湘師長及警衛員在饅頭嶺下馮督廟(洪都廟)不幸被捕。
為了留下一個活著的紅軍師長邀賞,他們把陳樹湘師長抬到四馬橋圩偽營部所在地——謝德堂(布鋪)門口,試圖醫治。「陳樹湘當時受了重傷,腸子都露出來了,他站了幾次都站不起來,他們就用洋參為陳樹湘師長提神,但陳師長就是不吃。」 今年78歲的張國平老人回憶父親曾講述的見聞。他父親在藥鋪對面的縫紉店做事,目睹了陳樹湘拒醫拒食。
第二天拂曉,敵人抬著陳樹湘回縣城,當行至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時,陳樹湘趁敵不備,用手從傷口伸入腹部,絞斷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歲。
「當時那裡有兩棵桂花樹,他就是在那兒絞斷腸子犧牲的。」許瑛老人的父親曾經目睹了陳樹湘犧牲。許瑛記得父親的評價是「他當時很勇敢」。許瑛的哥哥許傑看到的場景是「擔架上躺著一個人,衣服很破,渾身髒兮兮的,右手掌滿是血跡。」原縣史志辦副主任唐小峰補充道。
「滿腔碧血薦軒轅義烈千秋光爭歲月,百尺青松環墓冢精魂一縷秀毓河山。」湘江戰役是中國紅軍長徵史上最艱苦、最壯烈的一大戰役。紅三十四師全師5000多名閩西籍紅軍,有4000多人壯烈犧牲,另1000多名無法渡江的紅軍轉戰桂北、湘南打遊擊戰,1936年在湘南九嶷山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只有30人突圍。這是湘江戰役中唯一成建制犧牲的紅軍主力部隊。
紅三十四師兵源主要來自閩西。很多血染湘江的閩西英雄的姓名無人知曉,但烈士功勳與世長存。
紅軍第三十四師100團團長韓偉,當年跳崖倖存,是全師唯一倖存的團以上幹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不是閩西人的他兩次叮囑家人,死後要把骨灰放在閩西。
陳樹湘犧牲後,敵人將他的頭顱割下,送到省城長沙並懸掛在城門上。道縣百姓偷偷將陳樹湘的無頭遺體,和一同被殺害的警衛員埋葬在瀟水之濱。
如今的道縣,靜靜流淌的瀟水穿城而過,已難尋當年紅軍激戰的戰場遺蹟,但陳樹湘「斷腸明志」的故事萬古長存。
紅軍第三十四師犧牲的戰士很多被老百姓悄悄埋葬,極個別倖存者被當地群眾收留。在道縣四馬橋鎮早禾田村,就有紅軍第三十四師倖存者的後人林福建。他的父親林中輝是饅頭嶺突圍隊伍中,倖存的一個傳令班長。
在經過清水塘時,林中輝右腳掌被打斷,不能跟著部隊行軍,被村民黃永良收留,養傷3年都沒好,最後還是一個姓唐的和尚治好了他的傷,給他改名林玉芝。因思念家鄉,林中輝給兒子起名林福建。而林福建又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林古田,為的是紀念古田會議。
中國青年報湖南道縣6月30日電
2019年07月01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