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2023-10-10 23:47:04 3
課文分析: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普通,普通得別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語言刺耳,動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但她又爽朗、熱情、樂於助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尤其是目不識丁的她一次看到魯迅聽人介紹《山海經》時的痴迷神態,竟超常人所不能地給魯迅買了一本《山海經》,此舉此情震憾著魯迅的一生。長媽媽去世30年後,魯迅寫此文以示深沉懷念。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學生問題能力。
3、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4、學習文章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學習魯迅通過人物動作、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即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
教學難點:對文章主題的領會。
教法選擇:情境教學法,講述法,討論法,實踐法綜合靈活運用。採用「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四段流程」教學形式。
學法引導:1、強調預習。目的在於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自學能力,為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努力。
2、強調多讀。本文作者是文白轉期的文學家,作品精深,較難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沒有吶喊的心底吶喊,故必須熟讀。另外,語感是語文的生命,而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故必須多讀。
3、強調積累。豐厚語文積澱,包括學法積累和基礎知識積累。
4、強調自主設疑,合作學習,勇於探究。
課堂組織形式:組織自主學習,小組交流,互動協作。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
教學媒體:投影、兩張膠片,其一謄寫字詞,其二抄艾青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讀讀」、「議議」部分,第二課時完成「練練」、「講講」部分。
參考資料:本課資料合集
作者資料:魯迅生平詳略
教學進程: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放投影——《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師朗讀。然後,學生聽詩後談感受,從「大堰河是怎樣一個人?」「作者對大堰河的感情?」兩方面談。之後,師精當過渡:由大堰河→百草園中的長媽媽→阿長與《山海經》,切題後,板書課題。
此環節設置體現兩個意識: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2、有感而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學法指導方面,此環節讓學生學會從內容,情感方面去評判感受作品。
關鍵詞: 山海經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