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大開國名將排行(盤點北宋十大開國元帥)
2023-10-25 21:50:21 2
1、石守信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確保了太祖登極。建隆元年李筠、李重進反宋,石守信均為主帥,在太祖親自督戰下,迅速平定叛亂。已加同平章事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趙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權,即請求免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名義,專任天平軍節度使。太平興國9年死,終年57歲。
《宋史》評價: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尤信奉釋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輦瓦木,驅迫甚急,而傭直不給,人多苦之
7、韓重贇
也是「義社十兄弟」,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已升任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參與了「陳橋兵變」,「以翊戴功」升為侍衛親軍司馬軍主力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建隆元年建節。參加了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的戰爭。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罷軍職出為忠正軍節度使後,韓重贇繼任殿前都指揮使。乾德5年,有人「譖(韓)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太祖大怒,要殺韓重贇。趙普諫說:「親兵(指殿前司禁軍),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為陛下將親兵者。」同年2月解除他的軍職,出為彰德軍(相州,今河南安陽)節度使。開寶2年(969),太祖親徵北漢,韓重贇任為北面都部署。開寶7年7死。
《宋史》評價:重贇信奉釋氏,在安陽六七年,課氏採木為寺,郡內苦之
8、李繼勳
「義社十兄弟」中不僅最年長,而且升遷速度最快,是第一個升任殿前司副長官殿前都虞侯、第一個建節。在攻打南唐時失職,次年七月才免去其節度使而責為右武衛大將軍。後任戰棹左廂都部署,成為水路都部署趙匡胤的部屬。沒有參與「陳橋兵變」,不屬於翊戴功臣。後在進攻北漢邊境及抗擊北漢中屢建功勳。曾大敗北漢名將劉繼業(即後來的楊業),兵臨太原城。契丹來救,李繼勳才率軍退回宋境。次年又隨太祖攻北漢,後退兵。太平興國2年死,終年62歲。
《宋史》評價:繼勳累歷藩鎮,所至無善政,然以質直稱。信奉釋氏。與太祖有舊,故特承寵遇。
9、羅彥環
後周末,任殿前司散指揮都虞侯,成為太祖心腹。「陳橋兵變」進入開封後,宰相範質、王溥等人被抓至趙匡胤面前。範質當面質問太祖,太祖一時不知所對。羅彥環既「挺劍而出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王溥先跪拜,範質不得已只好跪下口稱萬歲。可見其在兵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宋建立後,羅彥環提升非常迅速,當年7月既建節,在宋初少有。隨宋太祖親徵,平定李筠叛亂。乾德2年,他與李繼勳,郭進、曹彬在遼州城下大敗支援北漢的6萬契丹兵,升安國軍節度使,4年二月又與田欽祚在靜陽砦大破北漢兵,擒鹿英,升鎮國節度使。開寶2年死,終年47歲
10、王彥升
後周末,以功升為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與太祖關係密切。「陳橋兵變」後, 王彥升率所部先入京,可見王彥升在兵變中的地位相當重要。他在回京後,首先殺死後周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在京巡檢韓通及全家。王彥升濫殺有損於太祖形象,也違背了秋毫無犯的約定,因而被拘捕,還表示要斬首以懲其「專殺」之罪。後來很快便被釋放,但終生未曾建節。《宋史》載「王彥升之棄命專殺也,上(太祖)怒甚,將斬以徇,已而釋之,然亦終身不授節」。曾半夜跑道宰相王溥家,「意在求賄」。不僅被免去其京城巡檢的兼職,又罷去他鐵騎左廂都指揮使的軍職,還將他外放為地方官。後任原州(今鎮原)防禦使兼緣邊巡檢,與慶州(今甘肅慶陽)姚內斌、通遠軍(今環縣)董遵誨等,成為太祖西北邊防的主要將領。王彥升性殘忍,「戎人有犯漢法者」,「手捽其耳嚼之」,作下酒菜。開寶7年死,終年58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