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節的古詩簡單(元宵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3-10-26 02:55:26 3
小A告訴我,她要趕在元宵節之前回家,讓我去接她。
偶然看到網上有人提問:獨自在外求學和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底下得到了不少的評論,讓人感覺悽入肝脾。
@遠方是兒時的戲言,那些說著想要流浪遠方的人,多半是沒有什麼經歷的,如果有,他們不會這麼說的。
@生病也沒有資格。
@委屈的時候不能和家裡人說,自己一個人坐在不到二十平的出租屋裡哭,哭完自己默默泡個面,邊吃眼淚邊滴答滴答的掉在泡麵裡。
@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難。
@最怕的就是過節。
@生病了,上吐下瀉,沒人管。邊輸液邊想,過完這幾年,再也不要離家這麼遠。
@你不堅強,沒人替你勇敢。
@無人陪我去醫院,無人輸液遞熱水,更無家可歸。
當然也有著一些評論默默鼓舞人心。
@一想到我是自由的,我開心是可以自己決定的,沒有壓迫,沒有束縛。即使再累也比被綁著好。
@也許有朝一日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我慶幸的是這裡認識我的人不多,我不用為了他們的眼光而活,以前我想著有一天衣錦還鄉什麼的,現在只想要過得開心。
@賺更多一點錢,做更喜歡的工作,過更好一點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把握住了自己想要的就好,也許到了一定年紀,經歷兩三年才會發現,不折騰的人生其實也挺好的。
在商場逛街,偶然聽到這樣一段母女對話。
畢業後我不想回家,二三線城市有什麼發展機會啊!
你不回來,難道以後在外面定居、結婚、生子嗎?沒有我在身邊,你怎麼辦?
我想這位母親潛臺詞應該是,沒有你在身邊,我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淄博人,我甚至生來二十多年的元宵節都是在家度過。無論上學還是工作,都願意離家近一點。因為這裡有父母,有發小,雖然總被大家說「沒追求」,畢業以後,也以為自己會碌碌無為,但竟發現家鄉也有優秀的企業和發展機會。而且每天都能吃著母親做的飯,聽著父親的囑咐和嘮叨。
有人說,父母老去的速度遠遠快於我們成功的速度。小時候,我們在父母身邊,依賴他們,到了一定年齡,他們也開始需要我們、依靠我們,更希望我們能陪在他們身邊。當然,如果子女有了明確的理想,想要去奮鬥,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時,天下父母有多少會希望把子女留在身邊,讓他們錯失成功與快樂的機會呢?
又是一年元宵節,在外闖蕩的你,望著那輪圓月,一定想家了吧!中國有數不勝數的傳統節日,如果說春節是「喜慶」,情人節是「愛戀」,清明節是「回憶」,那么元宵節一定就是「思念」了。遠離家鄉的你,也許是為了遠離父母的嘮叨,也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父母在,不遠遊」的下一句,是「遠遊必有方」。父母健在的時候,不要去太遠的地方,即使想去闖蕩,也要有明確的方向,不能讓父母擔心。其實,沒有人天生愛漂泊,求職者不過是想找到一個穩定又有發展空間的工作。有時候,機會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