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教師讀書筆記摘抄
2023-10-05 13:31:54 1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衝擊著我的心靈世界。
1.教育者的明智和機智,在於引導「後進學生」經常進行「靈魂的搏鬥」,不但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須指出,「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光說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周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P61
3.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轉化後進生」,更多的時候就是不斷設法喚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後進學生」寫「每日九問」。引導「後進學生」養成每天「自省」的習慣:一問今天影響同學學習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五問今天做過什麼不文明的事沒有;六問今天說過髒話沒有;七問今天戰勝弱點沒有;八問今天有進步沒有;九問今天有什麼遺憾沒有。P66
5.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說,這個星期,你多次主動打掃教室,同學們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體的溫暖;又比方說,你主動幫同學修理壞了的椅子,那位同學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師希望你永遠做一個能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我給你找了兩位老師,讓這兩位老師隨時提醒你別違反紀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個人的上進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嚴厲的老師;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學——我打算給你安排一位『幫助人』,由這位同學隨時注意你的表現並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幫助人』,就是說,這位同學是出於對你的愛護而幫助你進步的。」我(李老師)腦子裡轉了個彎:與其由我給他指定「幫助人」,不如讓他自己給自己找「幫助人」,這樣他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更強,效果可能會更好些。於是,我說:「這個『幫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條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現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李老師:我和萬同的故事)P75
7.離開了對學生心靈的尊重,還有什麼「教育」可言?P80
8.一個人要改正缺點,不光要看他口頭上的承諾,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9.童心可鑑,淚眼作證——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學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還有比自己人格的豐碑鑄在學生心目中更崇高的榮譽嗎?P102
【是的,有著學生對老師的不舍,對老師濃濃的愛,我想這也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所在!】
10.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的要點有二:一是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二是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
11.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給他們推薦有關偉人名人的傳記讀物,使「優生」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廣闊的歷史空間和時代背景中認識自己的使命。P105
12.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對學生的吸引力。當學生對教育者有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時,我們的教育已經露出希望的曙光。P138
13.教育離不開談心,而讓學生覺得「夠哥兒們」的談心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的藝術有時就是談心的藝術。P140
14.學習上「每天十問」: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可以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唯有堅持,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P147
【這裡,學習上的「每天十問」和前面所提到的「後進學生」的「每天九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針對的對象不同而已。「每天十問」,問的內容具體,可操作性強,有助於學生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
15.真理總是樸素的。教育科學有時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教師的教育意圖儘可能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再設法讓學生堅持下去以形成習慣。(「每天十問」的好習慣)P149
16.把考試當練習,把練習當考試。P149
【把考試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練習嗎」,丟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試時會發揮得好一些;而對平時的每一道練習,都要當成考場上的試題,一絲不苟,而且要有時間觀念。這樣,真的到了考場,也就不會緊張了。】
17.教師要盡力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P166
18.教師因自己傳授的思想遭到學生反感而十分傷心,學生因自己關心的問題得不到老師的解答而萬分苦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離不開對方,然而現在都失去了對方!
這正是德育的危機之一,也是德育的轉機所在——作為處於主導地位的教育者來說,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找回失去的對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個突破口!P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