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的風俗人情(歲時節日七夕)
2023-10-19 15:52:32 1
# 隴南西和乞巧女兒節#
七月初七 /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又有「乞巧節」、「女兒節」等不同叫法。學者儲東愛認為,這個始於漢代的節日主要源自民間牛郎織女的浪漫愛情故事,是舊時女性表達願望、乞求人間幸福的良辰,是完全屬於女性的名副其實的女節。20世紀末葉以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發現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中有兩情相悅的節日元素,於是提出七夕為「中國情人節」或「愛情節」的說法。但這些以兩性交往為七夕主題的節日傳統更新遮蔽了與中國七夕節的豐富內涵,因為傳統七夕是以乞巧為主的,所有活動圍繞女性之「巧」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祈求展開。
西和乞巧節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顯著的地域特點的中國傳統節日。在建國後的一段時期內,這一風俗曾一度中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得以恢復。乞巧起源於先秦,形成於漢代,是一種集信仰、音樂、歌舞等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西和乞巧傳承悠久,禮節繁雜,此俗與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動有關,相沿成習,形成固定完整的乞巧儀式。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已將西和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 。
西和乞巧活動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與當地的天文現象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當地乞巧中的"巧娘娘"據載是王母娘娘的第一個女兒,即織女。善織"雲錦天衣"。《史記·秦本記》:"帝顓頊之苗裔孫女修,玄隕卵,生大業",大業為秦人之祖。西和是秦人的發祥地之一,發源於西秦嶺北支的西漢水,其上遊及其支流漾水河一帶為織女原型女修的誕生地。秦人後代為祭祖加以美化,後來隨著秦人的強大和東擴,將祭祖風俗逐漸蔓延開來,演繹成漢代的"乞巧節"。據文獻記載,乞巧活動形成於漢代,經唐宋發展,明清時代達到全盛。
乞巧活動從農曆六月三十(小月廿九)的晚上開始至七月初七午夜結束,歷時七天八夜,由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和送巧七個固定程式組成。傳統上,參加者多為待字閨中的未嫁姑娘,她們以虔誠的信仰、隆重的儀式,祈求「巧娘娘」賜予聰慧、靈巧,祈願自己婚配如意、生活幸福。自20世紀80年代起,各年齡段的女性逐漸可以參與到乞巧活動之中,共同展現心靈手巧的女性智慧與美德,西和乞巧的廣大女性不單祈求巧娘娘賜予自己巧手、護佑家人,也虔誠祈求巧娘娘保祖國安康,佑地方平安。
西和乞巧女兒節
西和乞巧節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顯著的地域特點的中國傳統節日。乞巧起源於先秦,形成於漢代,是一種集信仰、音樂、歌舞等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西和乞巧傳承悠久,禮節繁雜,此俗與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動有關,相沿成習,形成固定完整的乞巧儀式。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已將西和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 。
近兩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乞巧活動未能舉行,就讓我們一起回顧往屆西和乞巧女兒節的精彩瞬間吧~
首屆仇池山歌文化藝術節
2006年7月31日至8月1日,西和縣舉辦了首屆以乞巧為主題的仇池山歌文化藝術節,藝術節以「開放、開發、誠信、和諧」為主題,旨在「以仇池山歌彰顯人文底蘊,以傳統文化助推西和經濟」,進一步擴大西和的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加快西和科學發展搭建更為廣闊的開放和交流平臺,全方位提升西和的整體實力、發展活力和區域競爭力。
第二屆中國乞巧文化藝術節
2007年8月19日至8月23日,西和縣舉辦了第二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開展了旅遊觀光、展示展覽等18項活動。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15家媒體50餘位記者聚集西和,宣傳、推介西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接待省內外遊人16.5萬人。
第三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
2010年8月15日—8月16日西和縣舉辦了「第三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是西和縣5.12後舉辦的首屆大型文化旅遊盛會,旅遊節以「西和乞巧.獨具魅力的女兒節」為主題,安排有大型民俗文藝演出、乞巧文化民俗展、文化旅遊產品展覽、書畫攝影展、山歌比賽、旅遊參觀活動、招商項目推介籤約活動、外拍宣傳活動、晚霞湖、雲華山、橫嶺山、大寨文化大院分會場乞巧展演等活動。
第四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
第四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於2012年8月22日—8月24日在隴南市西和縣隆重開幕。以「絢麗甘肅·特色隴南·人文西和·魅力乞巧」為主題,包括文化、旅遊、商務、會展等 13項系列活動。
第四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有三大亮點:一是規格升級。在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這次節會升級為省級文化旅遊節會,與前三屆相比,組織規模更大,出席節會的嘉賓規格更高,有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經緯,著名歌唱家毛阿敏、克裡木、劉和剛,中國最具人氣組合鳳凰傳奇等眾多明星和演員登臺獻藝,活動內容更豐富精彩。二是特色鮮明。整個節會主打乞巧文化品牌,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對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保護、融合發展,多角度展現乞巧文化的魅力,全方位展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三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有10個項目籤約,擬籤約資金總額10.58億元,且均為合同項目。
第五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
第五屆中國乞巧文化論壇於2013年8月7日—8月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以「絢麗甘肅·特色隴南·人文西和·魅力乞巧」為主題,包括文化、旅遊、商務、會展等 13項系列活動。
第五屆中國(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論壇於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隆重開幕。論壇圍繞『西和乞巧民俗與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開幕式上,還舉辦了第五屆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圖片展、西和乞巧民俗工藝品展,播放了宣傳片、動漫、微電影等,現場表演了乞巧節迎巧、祭巧等活動。
第六屆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
第六屆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以「女兒夢·中國夢」為主題,2014年7月27日至8月2日舉辦。節會期間,除了傳統的民間乞巧活動外,其他各項活動內容豐富,其中包括由文化部非遺保護司、中國民協,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廳、甘肅省旅遊局、甘肅省外事辦、甘肅省文聯、甘肅省婦聯、甘肅省民協,中共隴南市委、隴南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婦女發展國際論壇、由甘肅省文聯、甘肅省婦聯舉辦的女兒夢·中國夢——全國百名女性書畫作品邀請展等,論壇前期還將邀請專家學者及駐華使節親赴乞巧之鄉採風。
第七屆乞巧女兒節
2015年8月14日至8月20日,第七屆乞巧女兒節將如期在我省隴南市西和縣開幕;8月17日,以「中國乞巧·對話世界」為主題的第七屆乞巧女兒節保護傳承論壇也將在北京同期舉辦。
第八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2016年8月3日上午,以「走進美麗隴南·探源西和乞巧」為主題的第八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中國乞巧之鄉」甘肅隴南西和縣舉辦。此次活動旨在將乞巧文化品牌打造成為隴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作為擴大隴南知名度、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向世界展示原汁原味的乞巧活動、魅力四射的文化隴南和底蘊深厚的人文西和。
第九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第九屆乞巧女兒節是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分項活動之一,主題是「展現乞巧魅力 促進文旅融合」,旨在搶抓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掘隴南民俗文化特色優勢,宣傳走向世界的「中國乞巧女兒節」文化品牌,推進隴南(西和)乞巧女兒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十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第十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西和縣體育場盛大開幕。熱情、質樸、勤勞的西和兒女為大家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以「弘揚傳統文化·決戰脫貧攻堅」為主題,在西和縣伏羲文化廣場隆重舉行。
乞巧女兒節歷時七天八夜,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每一環節既有歌舞相伴,又有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儀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詞、曲譜、舞蹈形式以及與農耕文明相關的崇拜儀式,還有與生活相關的紡織女工、服飾、道具、供果製作等。
(來源:北師大民俗學、隴南之聲 整理:姜波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