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須拍馬的真正用意(拍馬屁捧臭腳溜須)
2023-10-19 20:18:05 1
溜須拍馬的真正用意?現實生活中,溜須拍馬、戴高帽、捧臭腳的人大有人在,我們在質疑、鞭撻這些惡劣品質的同時,還有很多推崇「厚黑學」的人想學習這些內容涉世未深,尤其是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很容易被這些內容所迷惑如何做到不做這樣的人,並進一步認清這種人,避免被這種人忽悠上當,筆者有意把這些關鍵詞進行了梳理,縷清它的來龍去脈,以便於準確把握,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溜須拍馬的真正用意?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溜須拍馬的真正用意
現實生活中,溜須拍馬、戴高帽、捧臭腳的人大有人在,我們在質疑、鞭撻這些惡劣品質的同時,還有很多推崇「厚黑學」的人想學習這些內容。涉世未深,尤其是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很容易被這些內容所迷惑。如何做到不做這樣的人,並進一步認清這種人,避免被這種人忽悠上當,筆者有意把這些關鍵詞進行了梳理,縷清它的來龍去脈,以便於準確把握。
「拍馬屁」。「拍馬屁」一詞源於元朝。蒙古族是馬上民族,十分喜愛駿馬。所以,兩個人牽著駿馬在大街上相遇時,就會互相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由衷地誇上一句「好馬、好馬!」,主人聽到誇讚,自然十分高興。但是,有一種人,不管對方馬的品種好壞,只是一味地說奉承話討好對方。時間一長,人們就把這種人的行為稱之為「拍馬屁」。隨著時間的推移,「拍馬屁」逐漸演變成了不顧客觀實際,專門阿諛、諂媚、奉承、討好上司的行為。
「捧臭腳」。「捧臭腳」一詞源於宋朝。也稱作「捧腳」,意思是明知道對方是錯的、不可以的、沒能力的,卻毫無原則地恭維對方是正確的、可以的,有能力的。傳說,宋神宗讓宦官李憲巡邊,邊軍守將聽說李憲的腳很臭,就爭先為其洗腳,脫靴捧腳之時常常先嗅上一番而後讚嘆曰:「太尉之足,何其香也!」這是一個版本。還有另一個版本最為流傳,故事的主人公有了具體指向,即北宋名將彭孫。彭孫,字仲謀,此人很有軍事才能,只是為人世故圓滑。當他得知太尉李憲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便想著如何討好李憲。聽說李憲的腳特別臭,彭孫就端來一盆水,親自給李憲洗腳。洗完後,故意捧著李憲的雙腳聞了聞,昧著良心說出一句話:「太尉足何香也!」沒想到的是,李憲聽到此話,渾身一哆嗦,用腳踩著彭孫的腦袋說:「你太過分了,這不是坑我嘛。」彭孫被羞的無地自容。漸漸地,彭孫捧腳聞香的故事一點一點傳開了,他也因此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笑柄。
「溜須」。「溜須」一詞源於宋朝。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宋真宗時期的宰相寇準和副宰相丁渭。副宰相丁渭這個人,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深得宋真宗的喜愛,很快就把他提拔為副宰相。當時的宰相正是我們熟知的寇準,寇準為人正直,他看不慣丁渭的為人,在日常交往中除了工作不怎麼愛理他。丁渭雖然得到皇上的喜愛,但他也知道,無論是能力還是皇帝的信任度,自己都比不過寇準,所以就找一切機會極力討好他。一次,寇準、丁渭等大臣聚餐,寇準的鬍鬚比較長,吃飯時,不小心一個飯粒粘在了鬍子上,丁渭看見了,趕緊湊過去把飯粒扒拉下來,順便捋了捋寇準的鬍子,對身邊的人說:「這鬍鬚太漂亮了,保養的這麼好,真讓人羨慕。」沒想到寇準哈哈大笑,對丁渭說:「這世上居然還有溜須的宰相啊。」丁渭滿臉通紅,哂笑而退。
「戴高帽」。「戴高帽」一詞源於清朝。據百度百科介紹,「戴高帽」是一個俗語,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喜歡戴高帽」,諷刺了一些所謂的「師者」對阿諛奉承也難以抵禦的社會現實。百度百科講了「戴高帽」的故事經過,但沒有說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其實,讀過《隨園詩話》的人都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清朝大才子袁枚。袁枚這個人極其聰明,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先在翰林院為官,後到江蘇溧水縣做縣令。這一變化,讓袁枚思想發生了變化,他分析了自己官運不順的原因,決定不再清高自守,而要主動適應官場。赴任之前,袁枚前去辭別他的恩師尹文端。這位乾隆年間的名臣問袁枚:「外面的官不容易做,你前去赴任,都準備了什麼東西?」袁枚說:「學生我也沒啥可準備的,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遇到意見不合的人就送他一頂。」尹文端一聽有些不高興:「年紀輕輕,你怎麼能搞這一套呢?還是應該真誠、直率對待上司、勤政務實做好本職啊。」袁枚說:「天下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能有幾個人呢?」尹文端點了點頭面露喜色。後來,袁枚在與他人講起這個故事時說:「我原來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