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習慣值得我們一生去堅持(七個值得堅持的好習慣)
2023-10-19 04:29:20 2
打卡2021年第200天!
倏爾而至的,是全年第200天!
我們慣愛感慨白駒過隙、時不我待,好似時光並不留情。其實,時間會不會辜負你,就看你如何對待它。分享一些提升自我、值得堅持的好習慣,都是來自名家自身的人生成長感悟,願你讀有所獲,願流逝的時間在你手裡,全被打磨成美好的伏筆。
01
早 起
「做人從早起起。」
曾文正公說:「做人從早起起。」因為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這一樁事若辦不到,其餘的也就可想。
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個舉動被稱為開始做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窩裡不出來,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敗績」。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說夜裡萬籟俱寂,沒有攪擾,最宜工作,這話也許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兩個鐘頭,早上早起兩個鐘頭,還是一樣的,因為早晨也是很宜於工作的。我記得我翻譯《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情書》的時候,就是趁太陽沒出的時候搬竹椅在廊簷下動筆,等到太陽曬滿半個院子,人聲嘈雜,我便收筆,這樣在一個月內譯成了那本書,至今回憶起來還是愉快的。
我如今年事稍長,好早起的習慣更不易拋棄。醒來聽見鳥囀,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見草上的露珠還沒有幹,磚縫裡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這時候我衷心充滿了喜悅!這是一個活的世界,這是一個人的世界,這是生活!
來自《早起》梁實秋
02
做 菜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這些年來我的業餘愛好只有: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
做菜要有想像力,愛捉摸,如蘇東坡所說,「忽出新意」;要多實踐,學做一樣菜總得失敗幾次,方能得其要領。
做菜的樂趣第一是買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買的。到菜市場要走一段路,這也是散步,是運動。我什麼功也不練,只練「買菜功」。我不愛逛商店,愛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綠生青、新鮮水靈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悅。
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著,對於一個終日伏案的人來說,改變一下身體的姿勢是有好處的。
最大的樂趣還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興,盤盤見底。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來之後,我只是每樣嘗兩筷,然後就坐著抽菸、喝茶、喝酒。從這點說起來,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來自《文章雜事》汪曾祺
03
生 活 規 律
「當我自律,人生無敵。」
若想要具備創意,又要持續完成許多工作,打造一個不受情緒影響的工作環境也很重要。以我個人而言,開始作曲工作時,我會留意讓生活維持固定的步調,儘可能過著規律、平順的日子。
製作電影配樂時,每部電影需要創作出20至30首左右的曲子,而工作時間是一個月左右。因此,必須事先分配好每天的進度,不能以悠閒的藉口放縱自己,比如今天沒有心情,所以寫不出來之類的理由。如果不按照進度進行,就無法準時完成。因此,就算身體有些不舒服、心情欠佳,也要設法不打亂自己的步調。
藉助固定的步調,製造出容易保持專注的工作環境,並且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如此一來,就幾乎不全受到情緒起伏等因素的影響了。10天內寫出11首三管編制的交響樂團版配樂,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就是如此實現的。
來自《感動,如此創造》久石讓
04
好 學
你不上進,沒人幫你成長。
不管別位,以我自己說,思想是比習慣容易變動的。
每讀一本書,聽一套議論,甚至看一回電影,都能使我的腦子轉一下。腦子的轉法像是螺絲釘,雖然是轉,卻也往前進。所以,每轉一回,思想不僅變動,而且多少有點進步。
記得小的時候,有一陣子很想當「黃天霸」。每逢四顧無人,便掏出瓦塊或碎磚,回頭輕喊:看鏢!有一天,把醋瓶也這樣出了手,幾乎挨了頓打。這是聽《五女七貞》的結果。及至後來讀了託爾斯泰等人的作品,就是看楊小樓扮演的「黃天霸」,也不會再扔醋瓶了。你看,這不僅是思想老在變動,而好歹的還高了一二分呢。
來自《習慣》老舍
05
跑 步
每一滴汗,都不會辜負你。
我從一九八二年的秋天開始跑步,持續跑了將近二十三年,幾乎每天都堅持慢跑,每年至少跑一次全程馬拉松——算起來,迄今共跑了二十三次,還在世界各地參加過無數次長短距離的比賽。
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樂。跑步,在我迄今為止的人生中養成的諸多習慣裡,恐怕是最為有益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我覺得,由於二十多年從不間斷地跑步,我的軀體和精神大致朝著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強化。
跑步對我來說,不獨是有益的體育鍛鍊,還是有效的隱喻。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麼一丁點兒,才更為重要。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的非難時,抑或覺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卻未必如此時,我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一些。跑的距離長於平日,便是強化了自己的肉體,哪怕是一點點。發怒的話,就將那份怒氣衝著自己發好了。感到懊惱的話,就用那份懊惱來磨鍊自己好了。
來自《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
06
旅 行
一個好的旅行可以改變人生。
那些好的旅行,會讓人在某個時刻,滴下淚來。人在旅行中,會狂喜、會悲傷;會在感動襲來之時,悄無聲息地完成一次靈魂的蛻變。
有一部電影叫《螞蟻的尖叫》,裡面有一段經典的獨白:「我跨越七大海洋,攀越七大高山,走過所有河谷,穿越廣大平原,抵達世界各地,等我回到家,卻驚異地發現全世界就在我家花園那一小片葉子的露珠裡。」
當我們沒有出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不知道美好的地方在哪裡。我們以為它們均在虛無縹緲的遠方。我們期望著與美好的世界相遇,不辭萬裡。等我們從遠方回到家裡,才發現這個世界美好的地方,就在我們咫尺相遙的指尖。
如果你不出發,你就不會懂得這個樸素的道理,你就不知道珍惜。
也許,這就是遠方的重要性。因為它以猝不及防的相逢,悄無聲息地教會你什麼是人間寶貴的東西。
來自《遠行,與美的世界相遇》畢淑敏
07
專 注 當 下
何以解惑?活在當下。
我從小就保持這樣的習慣,很專心地吃飯,吃得津津有味。
剛結婚的時候,太太每次看到我吃飯時,就會很好奇地問我:「你家以前是不是很窮,不然為什麼吃成這樣?非常的用心,非常的有滋味。」這不是窮跟富的問題,而是活得是否專注的問題,真正地去珍惜每個此刻。
喝茶的時候,喝得非常有滋味;談戀愛的時候,談得非常有滋味;失戀的時候,失戀得非常有滋味……這就是活在當下。
這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做什麼事,都把全副精神投入其中,活在當下,這就是承擔。當我們有這樣的承擔之後,生命就不會無聊。因為所有的無聊都是來自過去的習氣和經驗,來自對未來的渴求和希望,如果我們活在當下,那麼過去和未來就不會令我們擔心了。
來自《承擔美好的價值》林清玄
封面圖丨視覺中國
配圖丨插畫家Tagtraum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製片人丨馬文佳 編輯丨王若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