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區的老地名(保定各區縣地名來歷大揭秘)
2023-10-19 17:41:29 3
保定北控三關,南通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環衛京畿之地,通衢八方之地,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你知道保定有兩千餘載的悠久歷史!
你知道保定有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門之稱!
你知道保定因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而得名!
可是,你知道保定各縣區是怎麼湊到一起的嗎?
你知道保定各縣區名字的來歷嗎?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又很有趣的問題,
近日,小編查遍史(du)書(niang)探尋究竟,如有錯誤,請各位指正
保定保定市管轄3市(涿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15縣(易縣、淶源縣、定興縣、順平縣、唐縣、望都縣、淶水縣、高陽縣、安新縣、雄縣、容城縣、曲陽縣、阜平縣、博野縣、蠡縣),5區(競秀區、蓮池區區、滿城區、徐水區、清苑區),另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溝新城。
1、1948年11月5日,解放軍圍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駐保國民黨軍政人員逃往北平。解放軍隨即入城行政人員也陸續進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為冀中區直轄市。
2、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為省會,8月9日建立保定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3、1954年撤縣定縣專區,所屬部分縣劃歸保定專區。
4、1958年4月省會遷天津,11月29日,保定專區所屬22縣1市分別合併為保定市、定縣(現定州市)、阜平、淶源、涿縣(現涿州市)、易縣、高陽、徐水、安國、唐縣10縣(市)。
5、1960年2月,專、市合併稱保定市。1961年5月恢復保定專區建制,市屬各縣變專區所屬,合併的大縣陸續撤銷。1962年恢復22縣1市建制。1966年省會返遷保定,1968年遷往石家莊。
6、1968年8月18日,保定專區改保定地區,建保定地區革命委員會。
7、1978年改為保定地區行政公署。
8、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區析出,復為省轄市,滿城縣劃歸。
9、1986年5月7日增轄清苑縣,保定市轄新市區、南市區、北市區、郊區和清苑縣(現清苑縣)、滿城縣4區2縣。
10、1987年撤銷郊區。
11、1994年12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併,組建新的保定市(地級)。
12、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批准保定市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同意撤銷保定市北市區和南市區,設立蓮池區;撤銷保定市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設立滿城區、清苑區、徐水區。保定市的行政區劃由3個區、18縣、2個縣級市的格局,變為5個區、15縣、3個縣級市的格局。
競秀區競秀區於2015年5月由新市區更名而來。
競秀區名源於歷史上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峰競秀」,是指在晴朗的天氣情況下,登上保定西城牆,就能一覽位於保定市區西北35公裡處的狼牙山雄姿。原新市區位於保定市區西半部,靠近狼牙山,並且轄區內有「競秀公園」,故名。
蓮池區1733年在蓮池北部建直隸省最高學府「蓮池書院」,培養出一批經世致用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澤東主席曾蒞臨蓮池故地重遊,他說:「蓮池之所以有名,關鍵是蓮池書院有名,蓮池書院在清末可稱為全國書院之冠」。「蓮池」成為市政府2007年公開向社會各界徵集市轄3區名稱和2013年專家論證意見比較集中的建議。「古蓮花池」、「蓮池書院」均位於南市區轄區內。將南市區和北市區合併後設立蓮池區,反映了保定歷史文化、地理文化、鄉土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更能彰顯保定文化古城特色。
滿城區1983年11月,滿城縣歸保定市管轄。
1994年12月,保定地市合併,滿城縣屬保定市。
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滿城縣,設立滿城區。
2015年5月18日,滿城區揭牌成立。
據《元和郡縣誌》所載「天寶元年改為蒲城縣,以縣北故蒲城為名」。
清苑區清苑區,2015年由清苑縣撤縣設區而成。
宋建隆元年,清苑治所置保塞軍,寓「保衛邊塞」之意,轄清苑縣。太平興國六年,改清苑縣為保塞縣,升保塞軍為保州。景德年間,滿城併入保塞縣,徽宗改和三年賜郡名曰清苑。
在民國時期,清苑縣直隸於河北省,1937年清苑淪為日軍統治區。解放後,在清苑城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清苑在1958年的時候與望都合稱清苑區,屬保定市管轄。
徐水區徐水是河北省重點扶持的5個工業產值超千億縣(市、區)之一。2015年5月,保定市行政區劃調整後,徐水撤縣設區,成為保定市五區之一。
徐水一名始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因縣城南有徐河而得名。徐水歷史悠久,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曾在南莊頭遺址發現一批動物遺骸、植物種子、石器、陶片和人類生活、生產遺蹟,填補了我國北方舊石器晚期至磁山、裴李崗新石器文化的空白,該遺址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碑店市高碑店既以「碑」命名,可想而知是因「高碑」而得名。 高碑店曾名高密店。昔有「燕南趙北」4字高碑,故改名高碑店。高碑店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北京西南部,地處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環首都京津經濟圈,是京南保北重要的工業城市。
安國市安國市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中藥文化發祥地之一,素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享譽海內外。
「安國」之名歷史悠久,寓意深刻。據《漢書》載,秦末楚漢戰爭開始後,王陵率軍歸順劉邦,在滅楚建漢中屢立戰功。為表彰王陵的功績,漢高祖取「安國寧幫」之意,封他為「安國武侯」,其封地即為今安國一帶。漢武帝,取其封號,置安國縣。「安國」之名的語意內涵可謂深遠。
涿州市《長安客話》卷5「古涿水」條載:「涿故以涿水名。涿水合範水東北入海,州在範水之陽,故又名範陽。境內有獨鹿山,土人呼獨為濁,復訛濁為涿,謂即古涿鹿山,因謂涿州為涿鹿,誤也。」
涿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譽。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親題「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
淶水縣《元和郡縣誌》卷18易州淶水縣:「近淶水(今拒馬河)為名。」
淶水有酷似桂林的拒馬風光,有世界罕風的峽谷奇觀,有幽深莫測的溶洞,有神秘難解的魚泉,還有蒼勁的摩崖石刻,巍峨的長城,保存完好的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等人文景觀,當地民風古樸,獨具特色,堪稱野三坡「七十二景」景景奇特,「八十一峰」峰峰壯觀,有「世外桃源」之稱。
唐縣據《漢書·地理志》註:「應劭曰:故堯國也。唐水在西。張晏曰:堯為唐侯,國於此。」故縣以唐堯取名。
唐縣歷史悠久,為古唐侯堯之封地,其名肇於上古,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唐縣位於太行山東麓。唐河、通天河由西向東南縱貫全境,匯入華北明珠——西大洋水庫。全縣地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
易縣《元和郡縣誌》卷18易州:「以州南十三裡易水為名。」
易縣是河北省環京津35個縣份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全國首批14個千年古縣之一,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綠色名縣。境內山川秀麗,特產富饒,全縣有大、中、小型水庫27座,拒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漕河5條河流橫貫全縣。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清西陵等眾多的名勝古蹟,構成了特有的旅遊資源優勢。
淶源縣據《地學雜誌》1914年第3號載《擬改各省重複縣名呈文並批》:「該縣有淶山,淶水(按,即今拒馬河)之源出焉。縣南半裡,又有淶源泉。」故名
淶源縣位於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燕山、恆山三山交匯處,拒馬源、淶水源、易水源三水同源。淶源縣歷史悠久,是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縣」。
定興縣定興位於冀中平原腹地,京津保中心地帶,為河北省35個「環京津都市圈」縣市之一。秦時屬範陽縣,金大定六年( 1166 年)始置定興,取大定興盛之意。
唐朝詩人盧照鄰、賈島,元朝名將、保定府建造者張柔,元朝著名戲劇家、《西廂記》作者王實甫,清末軍機大臣鹿傳霖,現代詩人張秀中、中國第一位女試飛員張玉梅、第39屆南丁格爾獎得主姜雲燕、桌球世界冠軍牛劍峰等皆出於此。
順平縣最早的「中國」在保定 「首都」在順平
順平縣位於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東麓,屬低山丘陵區,是中國桃鄉、中國蘋果之鄉、堯帝故裡、革命老區、「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958年—1961年由於區劃調整,曾叫完滿縣,完縣。1961年12月恢復完縣建制。199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完縣改名順平縣。
望都縣望都古名慶都,是「三皇五帝」之一堯帝之母慶都的出生地。
據《漢書·地理志》望都縣名的由來:堯居堯山(伊祁山),其母慶都居都山(孤山),兩山相距10餘裡,堯常登山眺望母親,謂之「登堯山望都山」,故有「望都」之稱。
望都辣椒聞名中外,望都種植辣椒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被譽為中國辣椒"三都"之首。
高陽縣《史記·五帝本紀》《索隱》曰:「宋忠雲,顓頊名高陽,有天下號也。張晏曰,高陽者所興地名也。」另一說,據《漢書·地理志》註:「應劭曰:在高河之陽」,故名
高陽縣傳為顓頊故都,八才舊裡。地處華北平原,位於保定東部,京、津、石、保、滄五個城市的黃金腹地,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高陽縣紡織產量佔華北地區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無雜木,高陽花布四季新」之譽。1997年,高陽縣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紡織強縣」。
安新縣1914年,安縣(安州)與新安鎮各取其名之首字合併為安新縣。
安新縣自然風光秀麗,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縣內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澱。
現在屬於雄安新區
雄縣《讀史方輿紀要》卷12保定府雄縣:大雄山「縣治西南二裡,高峙數十丈,峰頂廣夷,一名望山,以其標領群岫,為眾望也。其左翼為小雄山,奇峰牙列,石罅甘泉出焉。五代周置雄州,蓋因山為名。」
雄縣位於冀中平原,歷史文化悠久,有長達65公裡的宋遼古戰道,被譽為「地下長城」,有著名的楊六郎鎮守的瓦橋關遺址。2010年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溫泉之鄉」。雄縣的礦泉水被譽為「神泉秀水」。
現在屬於雄安新區
容城縣據傳說,周文王的丞相姜子牙在陰陽道紋的基礎上繪成了八卦。這便是史傳所謂周文王演《易》。文王演《易》之後,感念容成子畫陰陽道紋對《易》經形成所做出的貢獻,追封容成子的後代一塊封地,封地的封號便稱為「易家」,為周公直接轄地。
在西漢定名容城縣之前,它最初的名字是根據「易家」封號諧音轉意而成的「宜家」。至於漢朝還曾把一個「有容氏」西域異族降將封於此,增強了「容城縣」存在的穩定性。
曲陽縣曲陽因古時建城於恆山彎曲之陽而得名,見《水經注》
曲陽享有「中國雕刻之鄉」盛名,相傳是張良之師與鬼谷子齊名的黃石公著下了《雕刻天書》,才有人在黃山上創習石木雕刻。到西漢(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5 年)時期雕刻已盛,被漢武帝盛讚為「雕刻之鄉」。從此,曲陽石雕步入輝煌,技藝日趨精湛,雕刻藝人輩出。曲陽的雕刻似一條閃耀著一代代藝人智慧之光的藝術長河,從古至今,奔流不息。
阜平縣據陳鐵卿《河北省縣名考原》:「縣北四裡舊有村名阜平臺。蓋縣境多山,此地適當平坦,遂有此名。縣名蓋本諸此。」
阜平歷史悠久,早在夏商時代就有人類居住,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設阜平縣。據《河北現名考源》記載,"阜"為"盛",縣名寓"興盛平安"之意。
博野縣博野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西漢時置郡,因地處博水(古河已湮)之野,故名"博野"。建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歷代名人輩出,是宋太宗時文學殿學士程羽,宋仁宗時宰相程琳,宋神宗時大儒程顥、程頤,明代著名史學家劉吉,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顏元(顏習齋),現代天文學家程茂蘭,國際著名生物學家牛滿江、文壇巨匠傅鐸,體操世界冠軍範曄的故鄉。
蠡縣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黃帝、顓頊劃野分州時就有地名建制,唐堯時屬冀州,虞舜時屬幽州,漢始置縣,稱陸成,唐朝(622年)始置蠡州,明改蠡縣,隸屬保定府,延續至今。
蠡縣人傑地靈,春秋時期的鮑叔牙曾遊歷於此,戰國孟嘗君曾在此招賢納士。相傳春秋末期越國名臣範蠡助越滅吳,功成身退,曾來此地經商。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54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形成了以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為特色,以軟體、新材料、生物製藥等產業為補充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白溝新城白溝新城轄白溝鎮與原白洋澱溫泉城,2010年被國家批准為河北省唯一的「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如今已成為中國箱包之都、京南商貿名城。
(以上內容如有錯誤,請各位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