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哭娘習俗(鵝城記憶喪葬篇)
2023-10-19 18:33:19 1
在我國古代,各項祭拜儀程都比較完備,不少典章制度類典籍和志書都有詳細的記載。比如《禮記》的《郊特牲》篇就講祭拜之禮,《祭法》篇就記述祭拜的對象、方式、場所等,《祭統》篇就對祭拜的意義作了闡述。
祭拜是神聖的事情,所有活動都很莊重,不僅禮數要周全,而且對祭拜者也有一定的要求,最看重的是祭拜者發自內心地「誠敬之道」。《禮記·祭統》就反覆強調「誠」和「敬」的意義,如:「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後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無論祭拜神明,還是緬懷祖先,只要祭拜誠敬,就會起到示範作用,「竟內子孫莫不敬矣」。如果「祭而不敬」,那麼「何以為民父母」?孔子和荀子也都強調祭拜要敬。如《論語·子張》云:「祭思敬,喪思哀。」《荀子·禮論》云:「祭祀,飾敬也。」
祭奠供品依親戚遠近親疏的不同而不同,娘家囝家豬羊大祭為真豬、真羊,靜樂南路還有真雞,隨之還有全祭包括豬羊雞(三個大面祭),謂之三牲祭,十二個馬蹄、十二個大供、小豬、小羊、小雞各樣十二個,謂之全祭;大供(大點心)三奉,一奉四個,共十二個;小供(小點心)三奉,一奉五個,共十五個。記禮時在禮錢下面就需記清豬羊大祭、全祭、三牲祭、大供三奉、小供三奉。
解放後有的亡人生前為官或是有功的軍烈屬之類,政府部門或生前所在單位要組織人去開追悼會或祭奠,期間為其致悼詞、奏哀樂、三鞠躬。這種現代的喪事禮儀中:一鞠躬表示敬畏天地;二鞠躬表示哀悼逝者;三鞠躬表示撫慰家屬。禮成後,家屬亦鞠躬向來賓還禮。
(楊秀川 王彥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