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怪事資深編輯揭秘之二十四(最強詭辯)
2023-10-20 00:25:47 1
每周一至周五,【青賢時間】和你一起讀點《資治通鑑》
公孫龍,"詭變學"的祖師,生活在戰國時期,以能言善辯著稱,曾經被趙國的平原君尊為座上賓。我們生活中那些口才功力了得,有把黑的說成是白的本領的人,恐怕都要稱他一聲祖師爺。
生活中、職場裡這類人的開局基本上是無往不利。但你細究他們說服你的辦法,一般是故意設置刁鑽的邏輯陷阱,讓你一步步深入。又或是好言承諾一些自己未必能做到的事,為自己的發言加碼。言過其實、邏輯誘導是他們標誌。的確,他們大部分時候都能成功,收割一波智商稅,也賺足了關注。但如此詭辯之術能否支撐長久的合作和信任,還有待商榷。
《資治通鑑》中就記載的兩則公孫龍的辯論故事。我們可以以此探討「詭辯之術真的有用嗎?」
一則:奴婢三耳孔穿自魯適趙,與公孫龍論臧三耳,龍甚辯析。子高弗應,俄而辭出,明日復見平原君。平原君曰:「疇昔公孫之言信辯也,先生以為何如?」對曰:「然。幾能令臧三耳矣。雖然,實難!僕願得又問於君:今謂三耳甚難而實非也,謂兩耳甚易而實是也,不知君將從易而是者乎,其亦從難而非者乎?」平原君無以應。明日,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辯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
孔穿,孔子的六世孫。有一次來到趙國與公孫龍辯論,論題是「奴婢有三個耳朵」。辯論中公孫龍對奴婢三耳的辯解十分精微,令孔穿也無以對答。等到第二天孔穿見到平原君,問及與公孫龍的辯解認為如何?孔穿回答說:「他的辯解很厲害,他幾乎能讓奴婢真的長出三隻耳朵來。不過三耳之說論證困難,但乃非事實。兩耳之說論證容易,但是事實。公孫龍的確表現出了他的辯論才能,但不知道您將選擇容易的真實,還是選擇困難的虛假?」
平原君啞口無言,隨後對公孫龍說:「您不要再和孔穿辯論了,孔穿理勝於辭,而您辭勝於理。」
二則:白馬非馬齊鄒衍過趙,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鄒子曰:「不可。夫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抒意通指,明其所謂,使人與知焉,不務相迷也。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辯可為也。及至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繳紛爭言而競後息,不能無害君子,衍不為也。」座皆稱善。公孫龍由是遂絀。
鄒衍,陰陽家代表人物。有一次鄒衍路過趙國,平原君讓他和公孫龍辯論「白馬非馬」的觀點。鄒衍斷然拒絕,他認為:「所謂辯論,應該區別不同類型,不相侵害;排列不同概念,不相混淆;抒發自己的意志和一般概念,表明自己的觀點,讓別人理解,而不是困惑迷惘。如此,辯論的勝者能堅持自己的立場,不勝者也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這樣的辯論是可以進行的。如果用繁文縟節來作為憑據,用巧言飾辭來互相詆毀,用華麗詞藻來從偷換概念,吸引別人使之不得要領,就會妨害治學的根本道理。那種糾纏不休,咄咄逼十人,總要別人認輸才肯住口的作法,有害君子風度。」在座的人聽罷都齊聲叫好。從此,公孫龍便受到了冷落。
由以上兩則故事來看,詭辯之術能勝一時,卻沒有真實為依據。而故意用刁鑽的邏輯使人掉入陷阱的做法,也絕非君子所為。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商業活動中,詭辯可以取得一定成功,但因其所言為虛,終究是要埋下風險的。
其中的風險可很好理解,如果一個產品被冠以的第一印象是言過其實的,便會使人產生更高的體驗預期。但如若後續的體驗效果不能覆蓋預期,則會使產品整體分數更低,從而失去復購或者下一次合作的可能。舉個例子:60分的預期,80分的體驗,那麼你的服務叫驚喜。但如果是100分的預期,80分的體驗,你的最終評分可能是不及格。甚至不僅是對產品/合作的影響,也會損害個人的信譽。
因此,我們說口才和詭辯是兩碼事。口才之術,是流暢的表達,是對產品本來面貌的重點提取,體現出自信,也的確可以為自己或為自己所代表的產品、公司帶來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詭辯之術,是言過其實、邏輯誘導,雖然一時風光無限,卻暗中埋下風險。所以奉勸各位,口才可以練習,但對於看似「更高階」的口才——詭辯,切不可作為立身的根本技能,所以也就沒必要太羨慕了。
青年視角讀歷史,每周一至周五晚8:00從老故事裡收穫成長。頭條號【青賢時間】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