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發明風箏的過程(風箏的由來)
2023-10-19 14:23:09
春秋時魯班削竹為「鳶」,砍木為「鷂」,始有風箏之雛型。韓信剖蔑扎架,糊紙引線,乘風飛空,而始有「紙鳶」。五代李鄴在紙鳶上裝竹笛、置絲舌,風動笛鳴宛如古箏,從此才有風箏之名。
唐、宋以來,風箏達到興盛時期。明、清出現飛躍,由簡單到複雜、精緻、美麗;由民間傳進宮廷和官宦之家。在京、津等地,當年那些窮孩子管自己扎的風箏叫「屁簾兒」,在宮廷視放風箏為「放晦氣」。因風箏的祖國是中國,國外多以「飛唐」、 「飛龍」譽之。
風箏問世後,曾和軍事結過緣。公輸般曾以木鳶窺探宋城,劉邦圍項羽於垓下等,風箏都立下過汗馬功勞。風箏還引起人類飛向天空的遐想,導致美國萊特兄弟於1899年設計製成第一架飛機。我東南沿海軍民,每逢佳節用風箏捎上禮品,向金門、馬祖同胞帶去祖國的問候,表示炎黃子孫一家親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