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講門當戶對(門當戶對與齊大非偶的由來與演變)
2023-10-19 16:07:08 1
古人為什麼講門當戶對?門當戶對「門當」與「戶對」古民居建築中大門建築的組成部分,這種用於鎮宅的建築裝飾現今存留不多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古人為什麼講門當戶對?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古人為什麼講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
「門當」與「戶對」古民居建築中大門建築的組成部分,這種用於鎮宅的建築裝飾現今存留不多了。
嵌在門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圓木,俗稱戶對,若是石門則標示質料亦為石,其上按照品級塗以油彩或圖畫,或寫上吉祥福壽等祝語。這些都是地位的彰顯,膾炙人口的詞彙「光耀門楣」,其實就是人們對於權力和財富的嚮往的一種直觀表達。
門楣也有區分,一般按二,四,十二之數。簡單來說,門楣上有兩個戶對的,對應的是五至七品官員;門楣上有四個戶對的,對應四品以上官員;至於十二個戶對的,則只能是親王以上的品級才能用,換句話說,即便是皇親國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開門,嵌十二個戶對!
門當,是漢族傳統建築門口的相對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對石墩或石鼓。
在古代,不同等級的家室門當的等級也十分森嚴。建築學上為「門枕石」的一部分,俗稱門墩,又稱門座、門臺、門鼓,抱鼓石用石鼓,是因為鼓聲宏闊威嚴、厲如雷霆,人們以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間廣泛用石鼓代「門當」。戶對,是用於中國傳統民居,特別是四合院的大門頂部,起到裝飾門框的構件,通常成對出現。門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還有獅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門墩等等。「門當」,形狀有圓形與方形之分,圓形為官宦之家,其餘商賈想要有門當,也可,但必須是方形。官宦家裡,宅內庭院大門也可用方形。
有「門當」的宅院,必須有「戶對」,這是建築學上的和諧美學原理。此,「門當」、「戶對」常常同呼並稱。後成了社會觀念中男女婚嫁衡量條件的常用語。
門當就是門道相當,掙錢的門道相當才能交往相處或落戶成親。指男女或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職業相當,很適合交往或結親。否則夫妻不和,子女受罪,影響巨大。
古人說的「門當戶對」有其合理性。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個家族一代一代沿襲或演化下來的,即便周圍的環境有變化也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在一般情況下來說,道理上確實符合社會所處的現實環境,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門當戶對的世俗觀念反而會把真正的緣分永遠地天壤相隔開來。
齊大非偶
意思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公之未昏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典故:春秋時代,齊僖公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鄭國的太子忽。太子忽推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齊國是個大國,不是我的配偶。
後來北戎部落入侵齊國,齊國向鄭國求援,太子忽率領鄭國的軍隊,幫助齊國打敗了北戎。齊僖公又提起這件事,太子忽堅決推辭。
別人問他,他說:「以前沒有幫齊國忙的時候,我都不敢娶齊侯的女兒。今天奉了父王之命來解救齊國之難,娶了妻子回去,這不是用鄭國的軍隊換取自己的婚姻?鄭國百姓會怎麼說我!」就辭別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