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的由來及意義(農村社火是什麼意思)
2023-10-22 06:50:15
在城市裡,人們見到的更多是現代生活的便利和快捷,而在農村,一些傳統文化和風俗,因為一代代的傳承,反而更能完整地保留下來。對於回鄉的年輕人來說,看著小時候的文化風俗在現在仍能蓬勃發展,無疑也是一種傳承。在有些農村地區,社火是每年的保留項目,那農村社火是什麼意思?社火是哪裡的風俗?
一、農村社火是什麼意思
社火在百科中被介紹為在春節期間進行的中國民間傳統慶典,在慶典中會表演高臺、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傳統節目,且每個表演社火的人都會在臉上化妝,社火臉譜也是民間社火慶典的標誌和重要表現形式。
社火起源於中國上古祭祀活動,每到初春冰雪消融之際,各家各戶殺豬宰羊,用自己獲得的勞動果實,祭祀「神靈」,祭祀祖先,在臉上塗上硃砂,把鳥羽扎縛在頭上,大喊大叫,狂蹦亂跳,這一活動由此流傳下來,但隨著人類的進步,時代的演變,其形式、內容發生了質的變化,新的時代賦予社火以新的內容。「文化大革命」期間,古代劇目停演,社火也被斥為宣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四舊之一,被禁演。到了20世紀80年代,社火這一傳統民間娛樂活動才得到恢復。現時,社火從根本上不再是表達人們對「神」的崇拜,而是演變成了一種內容健康、形式活潑、名目繁多、生動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同時,也成為一種新的民俗。
二、社火是哪裡的風俗
南方的豐城社火是江西省豐城河西地區的江右民系傳統民俗活動,已申報為省級文化遺產。當前,民間社火已先後兩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2013年,就先後有陝西寶雞、山西三路城線等9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保護名錄。中國地方民間社火活動主要分布在陝西、山西、蔚縣、正寧、河南、晉中、隴縣、千陽、涇川、青海、永靖、大白楊、洋縣、涼州、古浪、本溪、嵩縣、寶雞、慶陽、濬縣、太原、周至縣、張掖、慶城、西寧、平安縣、宕昌地。主要的社火慶典表現形式有:
1、陝西社火
在陝西,社火是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獅子、龍燈等的通稱,是一種靠扮演、造型、技巧取勝的藝術。陝西各地社火,尤以省城之西安及城隍廟會、長安馮村的社火、華陰之東嶽廟會、三原之臘八會、鳳翔之春秋賽會等為最興盛可觀,而各縣城鎮在一些社火雜藝和特技上,也有「各地一絕」或「陝西一絕」的美譽,唯其規模不如省城及中等城市而已。
2、岐山社火
有的以同宗族為單位,也有的以自然村或片村為單位的,其規模較大者,由各小一點的單位分別推舉頭面人物為小會長,組成社火會,推舉出大會長,負責辦理每一個村莊或方位的文娛活動。大會長逐年輪流擔任。社火會還牽扯頭組織祀神、賽會等活動。會內多有田地、家什器物等公有財產。
3、山西社火
山西社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據統計,全省約有200多種,按其形式可分為鑼鼓類、秧歌類、車船轎類、閣蹺類、燈火類、模擬禽獸類、模擬鬼神類、武技類等。
4、涇川社火
涇川社火,北塬、南塬有別。北塬的夜社火又叫「地攤子」,是以歌舞為主。南塬的社火俗稱「武社火」,以武打為主。社火的演出有些在正月初五之後。「上九」(古正月初九)多為社火的出臺日。一般耍到元宵節以後,正月十八日收場,個別到二月初二才結束。有些村莊的社火有連辦三年,連停三年的習俗。
5、慶陽社火
慶陽社火主要分布於慶城、西峰、鎮原、寧縣、正寧、合水諸縣的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帶,環縣和華池縣僅零星地域有之。社火的主要形式有:跑旱船、耍獅子、舞龍燈、踩高蹺、跑紙馬、車亭子,馬故事、背亭子、高亭子、霸王鞭、跑仙鶴、大頭娃娃、地故事、秧歌、小戲、跑地旦、打腰鼓等。
「社」是指在祭祀或節日裡迎神賽會上的各種雜戲、雜耍的表演,「火」具有紅火、熱鬧之意。所以不管是何地區,每到社火舉行期間,其他的大小事宜都要靠邊站,這就跟大過年的家長對於熊孩子都會格外容忍是一樣的道理。大家的老家是怎樣辦社火的呢?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討論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