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初一問候語(明天農曆九月初十)
2023-10-22 05:54:29 1
#頭條創作挑戰賽#
導讀:農曆九月初十將至,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怎麼說?
俗話說:「吃了重陽糕,夏衣就打包」。九月九重陽節不單單只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還是一個和氣溫變化有關的節日。
《清嘉錄》中說:重陽將至,盲雨滿城,涼風四起,亭皋落葉,隴首飛雲,人以為是立秋後第一寒信,謂之「重陽信」。
舊時,人們除了根據重陽節當天陰晴情況,來佔接下來雨水的多寡外,還會以重陽節的次日,九月初十的冷暖來預測當年冬天雨雪的多少。
在民間有著這樣一種說法:「九月初十這天如果是「滿日」,並伴隨著有雨水落下的話,則天氣會隨著雨水的到來慢慢的冷下來,冬天的雨雪也會比較多,天氣會比較的寒冷,謂之「滿日雨」。反之,如果並非「滿日」,也沒有雨水落下的話,則當年冬天雨雪會比較少,會是一個乾冷、多風的冬天。
今年的九月初十是公曆的10月5日,恰逢十二建日中的「破日」,並非「滿日」,那這天如果下雨的話會有哪些預兆呢?一起來看看諺語是怎麼說的!
諺語:九月初十雨水漣,寒露一到要蓋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九月初十這天有雨水落下的話,預兆接下來氣溫會下降的比較快,天氣會很快冷起來。剛到寒露時節,就要開始蓋棉被子了,預兆當年冬天冷的早不說,天氣也會極為寒冷,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準備。
正如諺語:「九月初十冷颼颼,不到立冬就換棉」所說,九月初十當天如果有雨水落下或天氣較為寒冷的話,說明北方的冷空氣已經開始南下,和南方的暖溼氣流相互碰撞,後面下雨的日子可能會比較多,當年冬天會來得比較早,天氣也會較為寒冷。可能會對,尚未完全成熟收穫的,晚秋農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那如果九月初十這天,既不是「滿日」,也沒有下雨,反而是豔陽高照大晴天的話,又有哪些預兆呢?看看諺語是怎麼說的!
諺語:九月初十一日晴,撩天撩地到清明這句話的意思就說,如果九月初十這天不但沒下雨,還是個暖和和大晴天的話,則預兆當年冬天雨雪偏少,天氣會比較暖和,將會是個暖和的冬天。來年春天可能還會有春旱發生,旱情要持續到清明時節才能得有效緩解。
俗話說:「雪大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冬天雨雪偏少,不利于越冬農作物生長不說,藏在泥土中的病蟲害也會順利過冬,來年春天不僅容易發生「春旱」,還有可能爆發「蟲災」。
正如諺語:「不怕初十雨,就怕初十晴」所說,初十有雨,預兆後面多雨;初十無雨,預兆後面少雨,即使有雨水落下,降雨量也不會太大。
俗話說:「過了重陽再無節,不是雨來就是雪」。明天農曆九月初十,您認為古人的這些諺語如今還準確嗎?歡迎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