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號最好的祝福(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
2023-10-22 05:49:35 3
#秋日生活打卡季#
導讀:九月九將至,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老祖宗的諺語怎麼說?
《詩經》中說:「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農曆九月,既是農作物收穫的季節,又是氣候從溫熱轉變為寒涼的時間節點。在農曆九月,有個非常特別的日子「九月九」,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老祖宗的諺語又是怎麼說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
古人云:「月盈則缺,水滿則溢」。數字「十」雖然代表著圓滿、十全十美,但任何事都應該有一個分寸感,過分的完美,只會讓這件事開始走下坡路。正所謂「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就是這個意思。
相對而言,數字「九」恰好是在上升的趨勢之中,又沒有達到極致,是有限之極,故而「九」是備受古人喜愛的數字,被古人看做是「至尊之數」,是一個神聖又吉利的數字。加之,「九」又與「久」同音,寓意著長長久久。所以,「九月九」也就被人們認為是天然蘊含著久久的美好願望,長久的日月,長久的人生,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易經》之中又把數字「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是兩九相重,兩陽相逢,故而九月九又叫做「重陽」或「重九」。
舊時,人們於九月九重陽節這天,皆是舉家傾室而出,進行「踏秋」活動,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九厄」,插茱萸、賞菊花。
如今,九月九重陽節,更是成為了人們尊老、敬老、愛老的老年節。
俗話說:「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重陽,因為曆法間的差異,有時會出現在寒露節氣之前,有時會出現在寒露節氣之後,有時甚至是與寒露節氣相重。那重陽節出現在寒露節氣時間的不同,又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哪些影響和預兆呢?一起來看看老祖宗的諺語都是怎麼說的?如今,還準確不準確?
重陽節,固定是在農曆九月九的。重陽節出現寒露節氣之前,說明當年寒露節氣來的較晚,而寒露節氣又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寒露來得晚說明當年天氣冷得就會比較晚,氣溫會下降的比較慢。寒露又是秋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這就意味著,當年秋季大部分時間都將會處在比較炎熱的狀態裡,莊稼會比較容易發生秋旱。
老話說:「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秋旱的出現將直接影響到當年糧食的產量,古代生產力低下,對於自然災害的發生,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糧食的缺乏將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紛爭不斷,亦或國與國間戰爭的出現。所以,也就有了「重陽寒露前,多為是非年」的說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重陽節和寒露出現在同一天的話,預示當年將會是個五穀豐登、大吉大利的豐收之年,地裡的糧食會像黃金一樣金燦燦的,到處都充滿了豐收的喜悅。
然而,事實上重陽交寒露,只是在曆法上比較少見罷了!於農事生產方面並無什麼特殊之處,只是比較少見,人們常常會報以特殊的心理去揣摩它的存在。
重陽節出現在寒露之後,說明當年秋收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糧食已經歸倉入庫,收成已成定局,秋種工作也能有序展開。有道是:「手有餘糧,心不慌」,家中有糧食,不用為過冬糧食發愁,在把越冬作物順利的種下去,人們自然也就不會再感到憂慮了,重陽節也能放心出去遊玩了,所以說「重陽寒露後,年景近無憂」。
諺語是古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有些已經不太準確,但在農業生產方面,仍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提醒人們做到有備無患,避免在災害前措手不及!
九月九重陽節將至,您認為古人的這些諺語如今還準確嗎?歡迎評論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