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戰天鬥地的精神(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2023-10-22 14:24:30 3
本文乃作者圖發個u同一個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中國,是中華兒女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關心社稷民生,維護民族獨立,為報效祖國而英勇鬥爭的精神品格,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這種傳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的結晶。古代先哲都強調為民族整體而獻身的精神。《書經●周官》提出「以公滅私,民其允懷」的思想主張,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表現出憂國優民、眷戀故土的愛國精神,賈誼在《治安策》中提出「國耳忘家,公耳忘私」的重要論斷,《漢紀》謂「欲使親民如子,愛國如家」等,都滲透著為國家、為民族的公利而應當犧牲個人私慾的強烈信念。
屈原雕像
此後,範仲淹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文天祥以身殉社稷,「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林則徐留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都顯示了真誠熾烈的為國家、為民族的獻身精神。這種精神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百世不衰,千古流芳!這種愛國主義傳統,激發了世代炎黃兒女為祖國的獨立、統一、進步、繁榮而英勇鬥爭。愛國主義作為人們對於「生於斯,長於斯,衣食於斯」的祖國的一種神聖的感情,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最大限度地團結了各種社會勢力,為祖國的前途和命運而頑強拼搏。
範仲淹雕像
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在各種不同的戰鬥崗位上,無數仁人志士,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和推動下,把自己畢生的精力以至生命貢獻於祖國。這其中,有為反抗外敵侵略、捍衛祖國獨立而英勇獻身的戰士,有順乎時代潮流、為爭取祖國進步和發展而同反動腐朽勢力進行殊死搏鬥的改革者和革命者,有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而做出重大貢獻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有為發展祖國的經濟和文化而殫精竭慮的實業家、教育家、藝術家、科學家等。至於更多的為祖國利益而無私奉獻的愛國志士,就更無法數計了。「祖國高於一切」,這是所有愛國志士仁人的崇高信念和力量源泉。
愛國志士錢學森
中國人民將永遠祭奠愛國先驅的不朽英靈!他們真正是「中國的脊梁」!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在古代,愛國主義在激勵民族前進的途程中,往往與忠君觀念、籠統排外的心態有著某種不可避免的聯繫,是一種舊式的愛國主義;在近代,愛國主義始終是同「救亡圖存」的英勇奮鬥和「強國之路」的艱難探索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隨著社會革命的發展而步步升華;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國際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並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總之,作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愛國主義精神,其實質是肯定個人與社會、個體與祖國的統一性,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崇高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
李濟深雕像
這種精神所產生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是無法估量的。它曾使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的風風雨雨中,萬眾一心,披荊斬棘地開闢前進的道路,始終巍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它將使我們民族在邁向21世紀的徵程中,更加眾志成城,不斷開拓進取,創造出無愧於前人、無愧於當今世界的新的偉大業績!以上五種精神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對待個體生命的存在與發展、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國家的關係、民族與民族的關係、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的根本立場,成為處理各類關係的基本原則。
眾志成城,抗洪救災
在這五種精神中,剛健自強精神是其他精神的基礎、總綱。只有剛健自強,努力奮鬥,才能真正重德和務實,而剛健自強本身也是種道德要求和務實表現;只有剛健自強,才有廣闊胸懷和寬容精神,而剛健自強本身就包含「厚德載物」;只有剛健自強,才能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建設祖國。重德、務實、寬容、愛國都不能離開剛健自強。可以說,剛健自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就是以剛健自強為中心的宏大體系。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並且在人類文明寶庫中佔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這是值得後世每一代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並加以發揚光大的。
少數民族文化活動
但是,隨著時代的推移、歷史的變遷,中國傳統文化中相當數量的內容,其所使用的語言,當時雖然明白易曉,今天卻變得古奧難懂了;其所反映的生活,當時雖然真切實在,今天卻顯得遙遠隔膜了;其所表達的觀念,當時雖然幾乎婦孺皆知,今天卻已經逐漸被人淡忘了。雖說時間的樊籬隔不斷人性的溝通和共鳴,但這些實際的困難,畢竟有礙於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世精神生活的滋養。因此,我們要想讓現在的人們從中國傳統文化中體會其美感、領悟其神韻、吸收其精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文推進社會精神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就必須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與現代化。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