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團結教育讀本(民族團結進教材)
2023-10-22 09:12:18 1
思政工作是板起臉來說教?NO!如果還有這樣傳統的認知,就OUT了。「荷糰子」風行校園,廣西大學學生自己辦的新媒體平臺捧紅了「學霸情侶」;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自己製作的思政宣傳MV《我的組織,她很偉大》走紅網絡;「別笑我姓馬」這樣具有調侃意味的微信公眾號,其實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成果的平臺。近日,自治區教育廳組織了高校思政採訪團,記者隨團對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範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幾所高校進行了採訪,接觸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動態。
廣西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生源錄取比例,涵蓋了壯、漢、苗、瑤、侗等53個民族。圖片由廣西民大提供
廣西新聞網記者謝琳琳 實習生楊淼 王運
全國有56個民族,廣西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生源錄取比例,涵蓋了壯、漢、苗、瑤、侗等53個民族。儘管來自不同的地域,在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民族的學生在廣西民大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之中互敬互助,愉快地享受著大學生活,民族團結之花絢麗綻放。
廣西民族大學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以傳承民族文化為已任,始終將抓好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學校把「民族團結」這個主題寫進教材、帶進課堂,把《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列入全校學生必修課,並且開設壯族拋繡球、苗族竹竿舞、彝族打磨秋等課程。每年9月定為「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月」,舉辦民族工藝品設計製作大賽、民族知識競賽等形式豐富的活動,深化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此外,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之中,民大師生對於跨越千裡來求學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給予特別的關心和愛護,集體的溫暖化解了他們的思鄉苦悶,讓他們能夠安心求學,融入豐富多彩的大學校園生活中去。
想念新疆牛羊肉的他,愛上了廣西的海鮮
「我從未吃過米粉,剛來民大,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吃不習慣。」葉爾扎提·包拉提對記者說。這位來自新疆阿爾泰地區的哈薩克族男生,是廣西民族大學理學院2013級的學生。
葉爾扎提·包拉提回憶起剛上大一的時候,每到飯點他就開始想念家鄉新疆美味的牛羊肉、拌麵、饢等等。雖然學校裡面有清真飯堂,口味偏向於寧夏、青海特色風味,菜色品種相對單一,吃不習慣的他愈發地思念家鄉。那個時候,幾乎每天他都要和自己爸爸媽媽通一次電話。
隨著時間的流逝,包拉提開始慢慢地適應了在民大的生活。在廣西雖然吃不到原汁原味的新疆佳餚,但是常常可以吃到海鮮,閒暇時他總會約上三兩好友大快朵頤一番。愛運動的他加入了學校籃球隊,在裡面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他和隊員們一起打球,一起去食堂,一起去圖書館學習。碰到小長假,廣西本地的同學回家返校,還會特意帶回家鄉的美食給他品嘗。
葉爾扎提·包拉提盼望著更多的新疆美食能夠入駐民大,讓廣西的同學嘗嘗他家鄉的風味。也許,在不久後他的願望就會實現。為了照顧來自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學生的飲食習慣,廣西民族大學將會在2017年進行清真飯堂擴建工作,會增開一個新疆風味的窗口,聘請新疆廚師烹飪新疆特色美食。
廣西民族大學覺哉亭。圖片由民大提供
學校的關懷,讓他打消退學的念頭
「我發現諾大的校園只有我自已的時候,我內心孤單極了。」帕黑爾丁來自新疆昌吉地區,是管理學院2014級的學生。當時他是廣西民大唯一的維吾爾族學生,曾經因為在新環境裡缺少歸屬感,萌生過「休學」的念頭。
2014年9月,他獨自一人從新疆來到廣西上學,中途在廣州轉車的時候,由於火車晚點誤車了。他一個人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退票、買票、進站,一波三折地來到了廣西民大。
剛開學的時候,謝尚果校長親切的問候讓他心中燃起暖意,校長專門跟他合影,帕黑爾丁很感動。但是,上大學的新鮮感衝淡不了對家鄉的思念,他覺得自己像一隻離群的孤雁。由於對南寧的氣候與飲食均不適應,開學沒幾天的他就患上胃腸炎,病中的他想家想父母,還想過要休學。
舍友貼心地陪他一起去校醫院看病,並幫他買來飯菜和藥。受到舍友的精心照料,帕黑爾丁不僅胃裡暖暖的,心裡也是暖暖的。輔導員姜男老師時常主動找他聊天開導他,不僅在生活上關心他,並且幫他「開小灶」補習功課。
老師和同學的溫暖關心,逐漸讓帕黑爾丁打消了休學的念頭。他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漸漸地融入廣西民大這個大家庭。他變得開朗起來,收到家鄉寄來的包裹,他會跟舍友一起分享家鄉特產,有空的時候他還親自下廚做一道家鄉風味的大盤雞讓舍友一飽口福。
2016年,廣西民大的新疆維吾爾族學生一共有13人,除了帕黑爾丁之外,2016級又有12名新疆籍新生入學。「我現在已經適應這裡的環境了,而且慢慢喜歡上這裡。畢業後也會考慮留在南寧工作。」帕黑爾丁說南寧四季常春氣候溫潤,困擾他多年的鼻炎到南寧後不再發作,喜歡上南寧的他打算留下來。
民族團結之花在廣西民族大學絢麗綻放。圖片由民大提供
喜歡交朋友的他,讓家人寄來切糕
很多同學第一眼看到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學生艾孜買江·艾買提,都覺得他長相歐化,但是跟他熟悉之後,就會覺得他很好相處。他很喜歡交朋友,發現同班同學對新疆的特產感興趣,而在南寧的新疆特產一般賣得比較貴,他特意讓家人寄來了切糕跟大家分享。跟他混熟之後,同班同學甚至開玩笑叫他「切糕」,他跟同學們相處融洽。
有一件事令艾孜買江·艾買提特別感動,他一直記在心上。大一開學不久的一個早上,他起床去上課時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難受,打電話向輔導員請假去校醫院看病。當他到校醫院沒多久,輔導員翁老師騎著電車匆匆而來。由於設備簡陋,校醫院檢查不出他的病因,當時肚痛已經緩解了不少,他沒當回事想回去上課。可是,翁老師不放心,堅持要送他去醫院:「肚子疼不能掉以輕心,既然校醫院不能檢查出問題所在,那就要去大醫院檢查。」
翁老師馬上帶他打的前往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就醫,幫他掛號陪他檢查,一直到下午五六點鐘。回到學校後翁老師還再三囑咐他按時吃藥,「輔導員送我回來後,特意拿出藥來一樣一樣告訴我,這些藥一次吃幾片一天吃幾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