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第二格是什麼呢(德語四個格的來歷)
2023-10-22 01:20:08 1
德語第二格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德語中的「格」就是做某種句子成分,比如賓語(賓格)、主語和表語(主格)等,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德語第二格是什麼呢?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德語第二格是什麼呢
簡單地說,德語中的「格」就是做某種句子成分,比如賓語(賓格)、主語和表語(主格)等。
第一到第四格這種排序,應該是和句子中出現順序有關,比如:
Die Mutter des Kindes gibt dem Studenten ein Buch.
這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德語句子,4個名詞有4個格,出現的順序剛好是第一格(die Mutter)、第二格(des Kindes)、第三格(dem Studenten)和第四格(ein Buch)。
德國人也將這些格稱為1.-4. Fall(第一至第四格),或稱為Werfall, Wesfall, Wemfall, Wenfall。
但是更常見的是用拉丁語來的術語:Nominativ, Genitiv, Dativ, Akkusativ。
Nominativ(主格)派生自拉丁語nomen(名字),也就是德語的Name,還有古希臘語的onyma。所以das Antonym是「反義詞」。
德語nämlich派生自Name,本義是「如果要點名的話」,在現代德語裡有兩個常用義項,一個是「也就是」,相當於und zwar;一個是小品詞「因為」,表示淡淡的原因。看到這裡,這兩項難揣摩的用法應該已經掌握了
動詞nennen(說名字,叫,列舉)也是由Name變來的。所以Nominativ又稱Nennfall,大概可以翻譯為「名格」。
Genitiv漢語也翻譯成「屬格」,因為這個詞來自拉丁語genus(生、屬、性),德語名詞der/das/die的術語就叫das Genus(性)。
genus這種「生」,是「兩儀生四象」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種「生」。派生出來,所以成一類,一個「屬」。所以Genitiv翻譯成「屬格」是很合理的。漢語「屬」也暗示了「屬於」的意思,所以英語叫「所有格」。
das Genre(藝術風格,流派)來自拉丁語genus(生),衍生出來就成一派。
die Genesis(創世紀)是宗教方面的,如果要我翻譯,可能會翻譯成「萬物生」,因為詞根畢竟是genus(生)。
das Gen被音譯為「基因」,非常棒。在社會學方面仿照這個詞產生了Mem(模因),我覺得是個特別有啟發的術語。人呢,總想留下物質的基因,或非物質的模因。
Dativ被翻譯成「與格」,我覺得是謬誤。因為Dativ來自拉丁語的dare(給),因為翻譯成「予格」才對。德語也有個沒有流傳開來的術語Gebefall。
德語das Datum(日期)和die Daten(數據)都是來自拉丁語的dare(給)。看上去不好理解,我們藉助一個德語詞就好理解了:Angabe(來自geben,與英語give同源)。Datum是一種Zeitangabe或Tagesangabe,Daten就是一些Angaben(給出的信息)。
法語pardon(原諒)在德語和英語裡也用。par就是ver-/for-,don就是geben/give,所以pardon就是德語的vergeben和英語的forgive。
英語add(加)是由介詞ad(相當於德語zu, hinzu)和dare(給)組成。
Akkusativ(賓格)在從古希臘術語翻譯成拉丁術語的時候其實產生了謬誤,把aitiatikós(原因或效果的)當成了aitiāsthai(指責),所以Akkusativ和英語accuse(指責,控告)長得有點像。
ak是ad(相當於德語zu, hinzu)的一種變體。中間的詞根是拉丁語causa(原因),參見英語because(因為)。所以,Akkusativ這個術語也沒有多麼離譜。「賓格」指的是動作「因果關係,或效果」。
本文來源:肖深刻的九叔(xiao9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