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的民俗是什麼(二月初二的風俗)
2023-10-23 23:37:49 1
二月初二的民俗是什麼?每年一度的春節轟轟烈烈地己過去了,正月十五元宵燈節也熱鬧非凡的過去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二月初二的民俗是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二月初二的民俗是什麼
每年一度的春節轟轟烈烈地己過去了,正月十五元宵燈節也熱鬧非凡的過去了。
二月初二是龍抬頭划龍舟的節日,我們魯西北地區也有勝似過小年之說。記得我小時候的回憶,過了正月便是二月,氣溫也逐漸回升,龍是管理水的神,也是祭祀龍的節日,從這一天始雨水開始多了起來,萬物復甦,春回大地,這時也是兒童時期最喜愛、最期盼的節日。這一天,過年時頭髮留了一個月的人們人人都要理髮(俗話說龍抬頭),因為舊時正月裡理髮對自己的舅舅有不好的說法,所以這一天男人、兒童更要去理髮。
古代農村生活條件艱苦,文化水平低下,而且家家戶戶蠍子泛濫成災,也成了農村人的一大災害。特別是農村房屋建設都是用土胚製成,這樣就成了蠍子泛濫的天堂,成人或兒童都有被蠍子蟄傷的經過,所以當地風俗就認為每年二月初二炒蠍子豆(肚),這樣就可以減少蠍子災害,以後逐漸形成了當地人的一種風俗。
特別是這一天,期盼了一年的人們都盼望今年有個好的收成,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製作自家人喜歡吃的炒麵蛋(即炒蠍子豆,俗稱棗胡,形狀象大棗內的核)、炒大豆、花生、瓜子等一類的乾果炒貨,特別是炒紅薯片也是我們最愛吃的。
每到二月初一這天爺爺便去外地趕集,買回一些黃豆、花生、白面,熟地瓜幹之類的東西,並去外地用自行車馱回一些沙土以備初二這天使用。我們全家都忙活起來,挑選上等大豆、花生等農作物、水洗乾淨並且用鹽水、大料等材料發泡,待味道浸入涼幹備用。用白面和糖按比列和好面再加工製成一個個小小的面蛋,然後在再晴朗的太陽光下曬乾。
然後等待奶奶用柴燒火把鍋燒乾,放入從外地運回來的沙土放入燒乾的鍋裡炒熱,在分別倒入大豆、花生、製成的面蛋、瓜子等,加微火再用鏟子調拌分別炒熟,這時的鍋裡劈啪亂響,滿屋香氣撲鼻,這時就知道熟了該出鍋了,然後用篩子濾去沙土,這樣就成了我們茶與飯後人人很喜歡吃的炒貨。
初二早上太陽還沒升起,家家戶戶都要燃放鞭炮以示慶賀,奶奶就把積存了多日的鍋底灰在灶堂裡打掃乾淨,用簸萁端到自家大門外、院子裡和屋子裡。用草木灰畫上大大的一個圓圈(也叫倉囤)在畫上梯子形狀,中間在放上5種以上各種雜糧(以示五穀豐登),糧食上在用磚瓦壓住,以防被其它動物偷吃。只要有空閒的地方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倉囤,大大小小的倉囤打滿了整個院子。人們期盼家家有吃不完的糧,年年五穀豐登,也召示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待到太陽升起來再把倉囤裡糧食上壓的磚瓦揭開,再把自家養殖的雞、鴨等動物放出來,讓它們去吃完,借一把蠍子這種害蟲消滅乾淨。這樣也期待人們家家戶戶六畜興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現在隨著我們社會的發展,農村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想吃炒豆、瓜子等炒貨超市隨處可買,農村房屋都已經是磚混結構建造,象蠍子這樣的害蟲己經不多存在,並且有的地方蠍子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農村人大多數己不在用柴火做飯,在加上年輕人都離開了農村,象幾十年前的風俗習慣逐漸地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
聊城 商昌恩
農曆2022年2月初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