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月三的由來你知道嗎(只有廣西放長假)
2023-10-24 05:16:04 1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似乎對月數和日數一樣的日子有某種執念,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一個個節日,比如正月初一是春節,二月初二龍抬頭,三月初三要過節,五月初五端午節,七月初七是七夕,九月初九重陽節。其他的節日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你知道為什麼三月三也是一個節日嗎?
一、起源
三月三最早起源於周朝的三月上巳日人們在水濱進行祓禊活動的習俗。祓禊是指祓除病氣,清潔淨身。古人利用祓禊活動洗濯身體,祛災祈福。據史書記載,大約到了漢朝,三月上巳才定為一個節日。因農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直到魏晉以後才將上巳節定在了三月初三。
二、傳承
三月上巳沐浴習俗歷經發展,在魏晉時逐漸演變為郊外春遊、臨水宴賓。後來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晉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邀友人踏青飲酒吟詩,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的活動。
所謂曲水流觴,就是文人雅士聚於環形水流旁,拿一觴斟上酒,至於水上,觴隨波逐流,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即興賦詩。作不出詩的,就取觴飲酒。晉士多風骨,文人皆以此為樂。後來王羲之將大家曲水流觴所作編輯成冊,並親自做序,也就是流傳至今的《蘭亭集序》。流觴曲水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三月三上巳賦詩的風俗由此興起,並逐漸傳到民間。
三、發展
三月三發展到現代,漢族的大部分地區已不再流行,但在少數民族地區,仍然是一個隆重的節日。
壯族三月三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在古代,壯族的青年男女會在這一天聚集街頭山歌對唱,匯聚江邊宴飲。現在,每家每戶會在這天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祭祀祖先,同時還舉辦山歌歌會、搶花炮、拋繡球等,俗稱「壯族三月三」。
說起「壯族三月三」就不得不說劉三姐。相傳唐朝有一位姑娘姓劉,家裡排行老三,壯族人,聰敏機制且人美歌甜,是個唱作俱佳的「歌仙」式人物。劉三姐被地主家的紈絝子弟看上,並被多次迫害,與相愛之人走投無路之下只能雙雙投江。後人因此將「三月三」作為紀念劉三姐的節日。
從2014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執行全國性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將「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自治區內所有公民放假兩天。2019年的「三月三」放假時間與清明節有重疊,具體放假時間為4月4日-4月8日(共5天)。世界那麼大,只有廣西放長假!
2017年,廣西舉辦首屆「壯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華」系列活動,各設區市根據本市特色舉辦「三月三」相關活動,比如首府南寧市開展了「民歌湖畔三月三」文化活動、南寧武鳴區舉辦「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壯族三月三」已不是單純的民俗活動,而是上升到全區層面的重大節慶活動。
今年的「三月三」再次趕上清明節,連在一起就是五天假,4月2日-4月6日,廣西人民可以盡情享受假期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