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款主流顯卡橫評三部曲 格局導購篇
2023-10-24 03:36:08
【上接】:;
廠商在設計產品時,一般會先從用戶的需求層面入手,編者認為一篇好的文章也應該是這樣。無論是測試篇的海量數據,還是評介篇繁多的新品,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廣大讀者在選購顯卡以前,能夠有一個可供參考的座標。
從這套專輯的第三部開始,我們將著重從兩個方面闡述分析影響消費的因素。一方面是市場因素:包括市場走勢、價格定位、配件供貨以及廠商的銷售策略。另一方面將主要針對產品因素:包括晶片特性、規格變化和產品定位等等。
首先,讓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一下2003年顯卡市場及產品的發展過程。
● 小小顯存,玩轉2003年大市場
2003年的市場是圍繞著顯存在做文章。乍一聽這個觀點聽起來似乎有些不著邊際——顯卡畢竟還是按照核心的不同來區隔嘛。但如果經過仔細深入的分析調查以後,你會驚訝的發現,顯存對2003年下半年市場及產品的影響遠遠超出一般用戶的想像。
最常見的3種顯存封裝:TSOP、mBGA和QFP
這種影響究竟大到什麼樣的程度,編者很難以量化的形式表述清楚。可要是說這種影響大到足以關乎NVIDIA和ATI這兩大圖形巨頭在晶片規格方面的發展決策,確實一點也不過份。由於圖形處理晶片的價格是相對穩定的,因此顯卡廠商購買價格的差異一般也浮動不大。
特別在低端產品中,以GeForce FX5200的GPU為例,各大廠商從正常渠道購買的價格差異不會超過0.5美金。而PCB板、接口、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加起來,在整體成本中所佔的百分也還是比較小。於是顯存顆粒就成了板卡廠商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時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
● 成本波動,且看中國特色的應對之道
從2003年7月以後,國際市場的存儲晶片價格開始飛漲,特別是在主流顯卡中採用比例很高的4M×16bit和8M×16bit兩種規格的顯存顆粒價格更是一路飆升。而較少被用到的16M×16bit顆粒的波動則不大。這種變化的趨勢真正開始影響到中國內地市場的時間大約在8、9月間。
在價格波動之初,諸多顯卡廠商也曾試圖通過優化供貨銷售渠道、提高產品價格等手段來應對。但是這次顯存漲價的持續時間和波動幅度都明顯超出了廠商機制調整所能承載的極限。同時對習慣了「價格永遠應當是走低」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漲價是絕對無法接受的現象。
對以獲取利潤為根本目的廠商們來說,既然價格是第一因素,成本又超出了可以控制的範圍,那麼最後的手段就是「縮水」了。顯存容量由於用戶認知度較高,可操作的空間不大,所以目標最終就鎖定在了比較隱蔽的位寬和頻率上。起先是屬於個別顯卡廠商的行為,但很快這個問題就從一家兩家蔓延到整個業界。在「先下手」的廠家紛紛嘗到甜頭以後,一種新的趨勢很快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