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小暑介紹(24節氣小暑簡介)
2023-10-12 01:39:15 1
24節氣小暑介紹?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這種氣候,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24節氣小暑介紹?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24節氣小暑介紹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這種氣候,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中國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常伴隨著大風、暴雨,有時還有冰雹。南方大部分地區東旱西澇,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儘量減輕危害。在中國大部分的農耕區,經過農曆五月的搶收搶種之後,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全中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農事主要是各種田間管理的工作,應根據長勢追肥、防治病蟲。
在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製成各種麵餅、麵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小暑過後,正逢「三伏天」的頭伏熱浪襲來。北方人習慣在小暑這天喝粥,主要是為了清熱防暑和調理腸胃,炒綠豆芽成了小菜首選。很多地方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因藕有開胃的作用,適合夏天食用。詩人蘇東坡把西瓜叫做冰漿仙液,入腹後就能清徹心扉。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溼。
歷史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中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全國的農作物從此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