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最新)
2023-10-12 05:13:19 1
黃州是蘇軾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這期間,他的人生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此前他曾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官員,才情四溢的詩人。現在他成了不得參與政事的閒人,農夫和詩人。很多人拿他這段時間境況和陶淵明作比,把他說成隱士,其實不然,確切點說應該是人在艱難處境中對歸隱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和追求而已。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_篇一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云云。但這些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總會引起人們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宋朝的朋黨之爭,較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制度是庸才得勢的最好制度。這些政治鬥爭也有一些規律,不過主要是在幕後進行時遵守而已。第一條是:一個高明的政客必須要精通一條藝術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容必須空洞。(太精闢了!)高明的官員永遠不說出什麼,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修養,長於說「無可奉告」、「閣下說所,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是,當特別提防開罪與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全心全意的討好人。
蘇東坡為官時所力爭的是「廣開言路」。他若生在今天,一定會為言論自由而戰,為強大而有益的輿論而戰。他說:人雖能言,上下隔絕,不能自訴,無異於馬。
我深信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把這稱之為神性的笑。倘若奧林匹亞聖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錯誤,也有人所具有的缺點,他們一定常常自我嘲笑。我想,若把自我嘲笑這種能力稱之為淪落的人類的唯一自救的美德,該不會是溢美之詞吧。
蘇東坡既然天賦這樣生氣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這種英雄本色,不失其與生俱來的大無畏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顧到同樣重要的明哲保身人生的本分。在蘇東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中,有某些時期此種衝突特別尖銳,往往他寧願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_篇二
在四川,有座風景宜人的小鎮--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蘇家便在此地。「三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學造詣實屬古往今來罕見,尤以蘇軾為代表。不清楚是眉山的鐘靈毓秀誕生了蘇家的才氣,還是蘇氏家族的一時顯赫才讓世人對眉山更加青睞。也許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近來一鼓作氣讀完國學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蘇東坡傳》--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很久沒有這種欣欣然而「一飲而盡」之酣暢感了。《蘇東坡傳》,非簡單流水帳,更非採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後所著的傳記。
蘇東坡也好,林語堂也罷,都是他們所在的時代響噹噹的人物。蘇的魅力和錦繡詩詞流傳千古,而林的小說、文章、學問也擁有近現代數一數二的力量和感染力。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蘇東坡的一生精彩絕倫,獨一無二,正如書中所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觀其一生,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後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之後,對朋友僧人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裡,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即便身處逆境,亦不以為意。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悽婉哀傷。在朝雲因瘟疫早逝後,他在《朝雲墓志銘》和《悼朝雲》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後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徵朝雲,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後,即寫詩兩首,隨後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平易近人,一生交友無數,即使引車賣漿者,亦可成為知己,其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儘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雲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_篇三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作者林語堂,群言出版社出版。
林語堂寫蘇東坡,用他自己的原話就是:「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看完此書,你會感覺蘇東坡是一個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書寫了文豪蘇東坡仕途坎坷、歷經磨難的一生。蘇東坡多次被貶謫流放,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儘管多次遭遇不公,但他卻沒有抱怨和頹廢。他總是那樣豁達隨遇而安,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這正是蘇東坡快樂人生哲學的體現。
蘇東坡兼容儒釋道的精髓,透悟人生,洞悉自然,關注民生,這才是蘇東坡快樂哲學的源泉。文章中,他對弟弟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裡,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真是一語悟透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