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梁啓超的愛國主義思想(梁思禮梁啓超的)
2023-10-12 06:27:21 1
提起梁啓超我們都知道是誰,然,又有幾個人知道梁思禮是誰呢?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說的就是梁啓超的兒女,而梁思禮,是梁啓超的小兒子,也是梁啓超的「老白鼻」。
梁思禮,當年那個牙牙學語的「老白鼻」,終成我國著名的火箭、飛彈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然,梁思禮這一路走來卻不容易。
童年時光1924年8月24日,梁思禮在北京出生,作為梁啓超的小兒子,他一出生就受到了梁啓超的喜愛,還親切的稱呼他為「老白鼻」(英文baby寶貝)的漢化音。
在梁啓超工作的時候,其他人是不允許隨便進出書房的,但梁思禮卻可以,1927年,梁啓超在給海外的孩子信中說:「每天老白鼻總來攪和幾次,是我最好的休息。」
梁思禮自小就聰慧,梁啓超經常寫信給其他兒女分享梁思禮的日常。1927年1月2日,梁啓超在給海外孩子們的信中寫道:「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愛,非常聰明,又非常聽話,每天總要逗我笑幾場。
他讀了十幾首唐詩,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剛才他來告訴我說:『老郭真笨,我教他少小離家,他不會念,念成鄉音無改把貓摔(鄉音無改鬢毛衰)。』他一面念說一面抱著小貓就把那貓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
小時候的梁思禮可以說是梁啓超的開心果。而小思禮,不僅可愛,還很會討好梁啓超,那時候的他,只要梁啓超拿起一根香菸,小思禮便會把抽菸的一整套用具,拿到梁啓超面前,梁啓超每次都會很高興。
那時候的他們總是高興的,只是這一切在梁思禮五歲那年便結束了。
那一年,梁啓超因為割錯腎臟而逝世了。
梁家也隨之而落寞,梁思禮的母親汪桂荃靠著變賣和出租家中的房產維持一家的生活所需。
汪桂荃是梁啓超的第二任夫人,為梁啓超生育了六個兒女。梁啓超的原配梁惠仙在梁思禮出生後不久就逝世了。
梁家的孩子都挺尊重她的,他們把梁惠仙叫媽,把汪桂荃叫娘。梁家孩子的成才也離不開王桂荃的悉心照顧。
而梁思禮當時太小了,他對父親的印象大多是通過書信來了解的。書信傳遞的不僅是梁啓超對孩子的愛,還有梁啓超愛國的信念。
艱難的求學路梁思禮自小便聰慧,因為當時國內的社會環境,和日軍的炮轟,他目睹了一系列的慘象,所以便立下了「工業救國」的宏願,這其中還有梁啓超的殷切期盼。
1935年,梁思禮考入天津南開中學,抗戰爆發後轉入耀華中學。
1941年,梁思禮畢業於耀華中學。
1941年高中畢業後,梁思禮拿著母親籌備的幾百美金,隨三姐梁思懿踏上了去美國的留學路。
只是梁思禮到美國不久,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他與國內便失去了聯繫,也失去了經濟來源。
梁思禮曾到餐館洗碗、當侍者,擔任遊泳場救生員,實驗員等賺取生活費,儘管梁啓超的身份在美國華人圈挺有名的,他卻從來不提他的身份,靠著勤工儉學維持自己的生活。
1943年,梁思禮,轉入了有著「工業搖籃」之稱的普渡大學,主修無線電,後來又學自動控制。在普渡大學期間,梁思禮僅用兩年的時間就修完3年的課程,並於1945年取得了該校的學士學位。
隨後,他又獲得了辛辛那提大學碩士(1947年)和博士學位(1949年)。
梁思禮的優秀毋庸置疑。
在1949年畢業後,便登上了輪船踏上了回國的路。
在輪船上聽到廣播裡播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還與其他的中國留學生一起慶祝。輪船到達天津港的時候,他看到了母親那瘦小的身影站在碼頭上,在迎接他的歸來,就像祖國在迎接著他們這些留學生歸來一樣。
而這時候的他,已經留學八年了,終於學有所成回國了。
漫漫科研路梁思禮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國際廣播電臺建設天線。1952年建成,從此我國可以聽到世界各國的新聞,世界也可以聽到我們中國的聲音。
1955年,錢學森五年的歸國路,終於回了國。錢學森回國後,便著手中國的火箭飛彈研製工作。
當時的聶榮臻元帥問:「中國能不能搞飛彈?」
錢學森回答說:「外國人能幹,中國人也能幹!」
錢學森
然後,中國便下定決心搞兩彈。
1956年是梁思禮一生中一個新的起點。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老五院),錢學森為院長,梁思禮等一批技術骨幹被調入老五院,參與到新中國飛彈,火箭航天事業的研製中。
隨後便開始了新中國航天事業徵程。
1959年,中蘇關係惡化,後來,蘇聯撤走了專家,一些關鍵的資料與設備只提供了一半就停止了,還有一些未開始研製的連資料也不給了。
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梁思禮帶領著他的團隊,繼續研究,一步一步攻克難題。終於在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並試驗成功P-2地地飛彈(近程飛彈,後被命名為東風1號)。
聶榮臻元帥在慶功宴上感慨地說:「祖國的地平線上第一次飛起我們自己製造的第一枚飛彈,這是我軍裝備史上的裡程碑,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中國探索的腳步繼續前進,梁思禮作為控制系統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飛彈的研製。
1962年第一次發射中近程飛彈發射失敗了,梁思禮並不放棄,找到失敗的原因,然後進行改進,終於在1964年中近程飛彈發射成功。
1966年,飛彈和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圓滿成功。
這意味著我們中國擁有了第一代戰略飛彈核武器,這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的國防力量。
1966年,「兩彈結合」成功後 梁思禮左(二)和聶榮臻左(五),錢學森左(四)等人在發射現場合影
困境中前行1966年,因為文革的衝擊,梁思禮等人的研製工作受到了打擊。
「那時一邊打『派仗』,一邊搞科研生產。我們這些老科技人員都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靠邊站了,但在技術上還要靠我們。有的同志白天挨批鬥,晚上還得搞科研。」梁思禮回憶說。
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中遠程飛彈在1970年研製成功了。
在1968年,梁思禮的母親也受到了打擊,被折磨致死,梁思禮想回去為母奔喪,卻不批准,結果是他的母親屍骨未存,還是後來動亂結束後,為他的母親種了一個母親樹以表紀念,這也是梁思禮一生的遺憾。
1974年的時候,梁思禮還被下放到幹校,幹校分配他當了一個豬倌。不過梁思禮的心態很樂觀,這正好可以遠離「文革」那個是非之地,精神上反而放鬆了很多。
70年代底,梁思禮重返科研職場,在1980年的時候,中國的洲際彈道飛彈研製成功。
當時的聶榮臻元帥握著梁思禮的手激動的說:「四個現代化靠買是買不來的,你們立了大功。」
有了洲際彈道飛彈,我國有了震懾他國的重量級武器,這極大的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
梁思禮等人功不可沒。
愛國的傳承即便到了高齡,梁思禮也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依然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貢獻。
1987年,梁思禮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3年,梁思禮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獲得了他應該擁有的榮耀。
2016年4月14日,梁老在北京逝世了,終年92歲。
梁思禮的一生,靠著他單薄的身子,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也算是不負此生了。
曾有人問梁思禮,梁啓超對他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父親對我的直接影響較少,幾個哥哥姐姐都受過父親言傳身教,國學功底數我最弱,但愛國這一課,我不曾落下半節。」梁思禮如此回答。
梁氏愛國傳承從始至終,從梁啓超到梁思禮,一直都在為改變積弱的國家而努力,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而努力。
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後方可以用大事。
致敬!
梁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