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公子重耳簡介(春秋霸主的報恩與計謀)
2023-10-12 00:17:15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呢?先來它的近義詞:避而遠之、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字面意思是:主動退讓九十裡,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古代一舍指代30裡地,所以三舍就是90裡地。
退避三舍的故事源於春秋時代,上一篇文章有寫過驪姬之亂,而退避三舍的故事,就是起於從驪姬之亂。
驪姬之亂
故事背景
重耳就是本故事的主角,也就是後來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他是春秋時期第二位稱霸的霸主。重耳本是晉獻公的第二子,長子是申生,因為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所以申生被驪姬用陰謀詭計所害而自盡;驪姬本想一同除掉二子重耳和三子夷吾,但是這兩個人都聞風逃跑了。
重耳出逃
重耳因為被驪姬陷害,不得已要出逃,當時晉獻公派了勃鞮去追殺重耳,重耳對自己手下的兵士說:君父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如果誰違反了君父的命令,誰就是我的敵人。重耳雖然到了此境地,卻仍然掛念父親,為了不違背孝道,不與父親為敵,他只帶了幾個謀臣,翻牆逃跑。
重耳流亡
逃亡生涯
重耳的母親是狐姬,翟國人,所以出逃後的重耳先逃去了母親的母國,他的謀臣之中也包括了自己的舅舅狐偃。重耳一路逃亡,後來還去了很多諸侯國,雖然他是晉國公子,但同時是逃亡在外的人,雖然有的諸侯國會禮待於他,那些對他不屑一顧的諸侯國也大有人在,重耳逃亡路上受盡冷眼,而退避三舍的故事,就發生在楚國。
退避三舍
重耳逃亡經過鄭國,鄭文公沒有理睬他,於是他就離開了鄭國來到了楚國,楚國當時也算大國了。楚成王用最高的諸侯之禮招待了重耳,二人在會面的時候,楚成王很好客,重耳很謙恭,兩個人在聊天的時候,楚成王問:要是有一天您可以回到晉國,掌握王權,您會怎麼樣回報我今日的禮遇呢?重耳略思考了片刻,答道:無論回報您珠寶,還是錦帛,楚國如此富有,肯定都不足掛齒,真的不知道如何回報您。楚成王卻不放棄繼續追問:那您總該有所表示才對啊!重耳又答道:楚國很富有,不缺寶物。如果有一天,我們兩個國家迫不得已兵戎相見,我一定會退避三舍,還您此日善待於我的恩情。
退避三舍
回國即位
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城濮之戰
在周襄王二十年,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地區進行了爭奪中原霸權的大戰,這就是城濮之戰。在開戰之前,晉文公因為與楚成王的約定,要求自己的部隊退軍九十裡地,很多大臣不明白期中的道理,便有人說:兩國交戰在即,現在您要撤軍九十裡地,是不是會有損氣勢?謀臣狐偃回覆說:出兵要理直氣壯,我們國君曾經受出國恩惠,答應過的事情必須實現,如果我們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不後退九十裡地,我們就是理虧。如果我們撤退九十裡地,他們還不退軍,那就是他們理虧了。於是,晉軍向後撤退了九十裡地,完成了退避三舍的約定。
城濮之戰
大軍後退的背後
晉軍向後撤退了九十裡地,其實這裡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晉文公對於楚莊王當初的承諾,還隱藏著戰爭策略。首先楚軍為異地來進,本來已經人困馬乏,現在還要向前行軍九十裡地,徒增疲憊;其次,晉軍實則以退為進,他們佔據退軍九十裡地的有利地形,調整策略,便更快的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其實楚成王在晉國撤退九十裡地之後,命楚軍將領子玉撤兵,奈何子玉不聽,導致大敗,最終子玉在戰敗歸途中引咎自殺。
城濮之戰
重耳成就霸業,卻也一路艱辛,他受盡人間冷暖,一直在不斷學習和成長,才有了最終的霸業。在自己流亡的時候,凡對自己有所恩惠的國君,他都願意投桃報李,與楚軍交戰也是大勢所趨,作為一個諸侯國主,他所能做的就是盡力的周全,而周全的背後,也要盡力而為自己的國家與百姓、為了自己的宏圖霸業而籌謀。由此可見,重耳能成為與春秋五霸之一,並且與齊桓公其名,稱為 「齊桓晉文」,可見其能力之強。無論歷史如何評說,如論後人如何評價,他已經做到了自己應該做的,誠信為立人之本,無論地位有多高,權位有多重,勿忘初心,方得始終。感謝大家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