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庸》讀書筆記

2023-10-08 03:40:39 5

  《中庸》讀書筆記

  一、中庸的釋義

  在讀《中庸》之前,我一直以為中庸就是不積極向上,以平庸為美德的意思,還懷疑以孔子的大智慧怎麼會高度讚揚這種主張,也不明白為何人們常常對中庸之道掛在嘴邊。拜讀過《中庸》之後,我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有多麼愚昧,真是貽笑大方。

  「中庸」的「中」字是「執兩用中」的意思,不是在兩個極端中選擇中間的那個,而是選擇合適的那個。對於「庸」字,我看到很多種解釋,有說「庸,平常也」,也有的說「不易之謂庸」,還有人說「庸」就是適合的意思。無論「庸」字到底怎麼解釋,「中庸」的總體意思是不變的,概括起來就是以下三點:執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時制宜。

  執中致和的意思就是要恪守中道,堅持原則。折中致和與執兩用中差不多一個意思。因時制宜就是要會隨機應變。總的來說就是要追求中正、中和、穩定、和諧,和胡錦濤主席的執政方針非常類似。

  二、主題思想與主要原則

  《中庸》在第一章中就提出了它的主題思想:「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是在教育人們要重視自我修養與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己,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人。

  《中庸》的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

  (一)慎獨自修

  慎獨自修對應了主題思想裡那句「不可須臾離也」,是《中庸》中非常重要的論點,是指一種強有力的自我監督精神: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別人都沒有加以關注,也要堅持自我約束。這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非常重要:在大學裡,沒有

  人會監督我們學習,但我們自已卻不能放鬆學習,否則我們將偏離「正道」越來越遠,等到別人開始關注你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二)忠恕寬容《論語》中說道:子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寬容要求人們推己及人、互相諒解、並行而不相悖,這在《中庸》的第十三章中有所體現:「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意思就是,一個人若能夠做到忠恕寬容,離大道也就相差不遠了。如果一個人在施行大道的時候排斥他人,那他施行的一定不是大道!

  在後文中又有說道:「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這句話一直是我的人生格言,犯了錯誤一定要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才能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如果一味地責怪他人,那永遠都得不到成長。真正的大道就像第三十章中所說:「闢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闢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只有互利共生才能成就大道。

  (三)至誠盡性

  至誠盡性也是《中庸》中的重要原則,從第二十二章講到第二十六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這裡面將至誠至性提高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可見其重要性。後文中又說道「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這裡把至誠說得有點過分誇張,居然能預知未來,有點接近迷信,但也從中體現出了古人對這一優良品格的格外推崇。

  在第二十五章中說「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告訴我們真誠不光是要完善自我,還要完善事物,否則仁而不智。也就是說,如果別人犯了錯誤,要及時糾正。

  自我反省固然是一個人的優良品格,但若只知自省而不去省人,就不能說具有大智慧。

  三、五達道、三達德、九經《中庸》之中有三個概念廣為人知,分別是五達道、三達德、九經。它們都出現在《中庸》的第20章:「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其中的「五達道」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種人際關係,這五種人際關係幾乎囊括了世間所有的人際關係,如果能夠處理好這五種人際關係,那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網上有解讀者說:《中庸》第十二章詳細論述了夫婦的人際關係,將夫婦關係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我卻不以為然,第十二章中講到:「君子之遇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年不能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雖然提到了「夫婦」二字,但指的「匹夫匹婦」,也就是普通男女的意思,整章大義應該是說君子之道,落到小處,平常男女也可以做到,但論及高深的地方,連聖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因此天下正道具備普遍性和提高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手容易,精通難。而那位解讀者居然認為這章在講夫妻間的關係,真是誤人子弟。三達德指的是智、仁、勇。這是天下通行的品德,可以用來處理「五達道」中提到的人際關係。關於三達德,有一句話是廣為人知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具備了三達德,我們才能修身治國。

  九經是治理天下國家的九個秘訣:「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翻譯過來就是:修養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愛護百姓,勸勉各種工匠,優待遠方來的客人,安撫諸侯。如果一個君主可以做到這九條,那他必然可以治理好天下國家。

  四、《中庸》與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連我們的考試題目都與其有關。「天人合一」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人與天地如同一體,和諧發展而生生不息。《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在講君子行正道的時候總是拿天地來作比喻,認為人至聖則可與天地相提並論,這就暗含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第二十二章中更是明確的指出了這一點:「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可見「天人合一」也是《中庸》中的一大重要思想。其實不光是《中庸》,中國的經典古籍中大多都暗含著「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

  五、總結

  本來以為《中庸》很長,且言語晦澀不易讀懂,沒想到只有三十三章,並且每一章都很短。文中用語大多簡明易懂,不懂的地方看翻譯也能明白,不像有些古籍,翻譯之後都讓人不明所以。總的來說,《中庸》作為四書之一絕非浪得虛名,看過之後讓人受益匪淺。對我來說,讓我受益最大的地方莫過於「慎獨」這一理論,這將成為我在大學生活中的指明燈。

  參考文獻

  [1]韓維志.《大學中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