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讀書筆記
2023-10-08 06:28:44 1
《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經典,至今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加強《資本論》的教學與研究非常重要。下面是資本論讀書筆記,快來圍觀吧。
資本論讀書筆記【篇一】
資本/收入比,即一個國家的全部資本(土地建築、專業勞動力、產業及金融資本之和減去負債)和國民收入之比,現狀如何?雖然在中國缺乏確切的數值,但是過高的存款率和投資率,以及過高的房價會讓人相信,認為資本/收入比升高的趨勢目前在中國也存在。
目前在中國,公共資本佔國民資本的一半左右。如果公共資本能夠保證更均等地分配資本所創造的財富及其賦予的經濟權力,這樣高的公共資本比例可以促進中國模式的構想,即結構上更加平等、面對私人利益更加注重保護公共福利的模式。因此來看,腐敗是最不合理的一種財富不平等,因為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了少數人手中,因此將反腐作為當前要務是有必要的。不過,若是以為腐敗是導致財富不平等和過度集中的唯一根源,則過於簡單了。因為私人資本的積累和分配過程本身就具有使財富集中且往往過度集中度的強大推動力。
從長期來看,資本收益率(特別是頂級資本的收益率)明顯超過經濟增長率。兩者之差導致初始資本之間的差距一直延續下去(資本持有者只需將資本收入的一小部分用於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將大部分用於再投資),並且可能造成資本的高度集中。要扭轉這種趨勢,必須建立一整套公共機制,使資本為整體利益服務,包括在各個行業中發展各種新型資產和新型的參與性治理,還包括對收入和資產實行累進稅制。
累進稅制的理想形式是對所有收入和資產徵稅,沒有免除或例外,收人和資產水平越高,稅率就越高。在我看來,累進稅制在公平社會裡起著三重作用。首先,它以最為公平的方式為公共服務、社會保險和教育機構籌資——這三者必不可少——才能確保知識、技能和機會的傳播過程和諧順。除了為福利國家籌資,累進稅制還能縮小市場和私有財產制所帶來的貧富差距,特別是限制社會階層頂端的收入及資產的過度集中,必要的話可對佔有最多資源和財富的人徵收重稅。累進稅制的最後一重作用一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重作用一一就是使收人和資產變化透明化、公開化。
鑑於中國社會中的資產越來越龐大,我認為也可對遺產繼承和捐獻實行累進稅,並對資產徵收年度累進稅,而且公布相應數據。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人口數量的停滯一一特別是目前中國出現的人口負增長一一會使過去累積的資產在稅收結構中所佔比重上升。稅務部門可每年公布100萬-500萬元、500萬-1000萬元、1000萬-5000萬元、5000萬-1億元、1億元以上(以此類推)各個等級的數目及金額的變化,年收入也如此。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可以了解國內的財富分配變化情況,並思考應採取何種政策改變其發展趨勢。
簡·奧斯汀和巴爾扎克的小說生動描繪出1790~1830年英國和法國社會財富的分配情況。兩位小說家敏銳地捕捉到各自所在社會階層的財富層級,他們抓住了財富隱藏的輪廓,及其對男性和女性生活必然的影響,包括對於婚姻的態度、個人的期許和失望。他們和其他小說家用逼真而有力的筆觸描繪了社會不平等的影響,而這些都是數據統計和理論分析無法相比的。
財富分配的動態變化表明,有一個強大的機制在交替性地推動著收入與財富的趨同與分化。此外,那些長期存在的促進不穩定和不平等的力量並不會自動減弱或消失。首先考慮促進趨同(即促進不平等的減少)的機制。趨同的主要力量是知識的擴散以及對培訓和技能的資金投入。供需法則和這一法則的變體——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也通常會促進財富與收入的趨同,但其影響力沒有知識和技能的擴散那麼大,並且它的含義經常模稜兩可或自相矛盾。
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是,無論傳播知識和技能的力量有多麼強大,特別是在促進國家之間的趨同過程中,它都可能被強大的敵對力量阻撓和擊潰,從而導致更大的不平等。很明顯,缺乏足夠的培訓投入會使整個社會群體無法從經濟增長中受惠增長可以在惠及一些群體的同時傷害其他人(近期中國勞動者取代更發達國家勞動者就是最好的證明)。簡而言之,趨同的主要力量(即知識和技能的擴散)只是部分自然和自發的,它同樣很大程度依賴於教育政策、獲得培訓和適當技能的途徑以及與之相關的機構。
資本論讀書筆記【篇二】
3月18日,《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紀念《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以《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主題,深入探討《資本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大影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衛興華、胡鈞,教育部國家社科委副主任顧海良,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逄錦聚,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會長林崗,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部主任程恩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立勝,吉林財經大學副校長丁堡駿出席活動,來自全國各地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餘名專家學者,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等十餘家媒體記者與會。
會議伊始,與會專家集體回顧了時任國家副主席同志於2012年6月19日視察中國人民大學《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時的重要講話。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本源和基礎,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學習,《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經典,至今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加強《資本論》的教學與研究非常重要。他要求我們發揚光榮傳統,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堅持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問題,並根據新的形勢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
劉偉校長指出,同志的講話是對我校《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的莫大鼓舞和鞭策,也是對我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莫大鼓舞和鞭策。中國人民大學是新中國《資本論》研究的重要奠基者與開拓者,是全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的重要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歷來十分重視《資本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擁有目前國內最為完整和具有重要社會經濟和政治影響有的、老中青年齡結構合理的《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研究專家,引領著國內研究的前沿,為黨和國家重大理論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新的條件下,我們一定要繼續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努力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努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把中國人民大學真正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堅強陣地。
「今天我們紀念《資本論》第一卷出版社150周年,就是表明了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堅定意志,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意志。」劉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