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麗·詹森什麼電影好看(看了那麼多斯嘉麗詹森的電影)
2023-10-29 11:36:47
斯嘉麗詹森在好萊塢是個非常亮眼的存在,她性感美麗,魅力四射,卻又不是花瓶般的存在,實力也是槓槓的。無論是剛出道時的《迷失東京》,還是後來的《超體》,乃至讓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黑寡婦」,都在告訴人們她性感尤物本尊的存在。但是,在我看來,無論如何誇她性感,無論多少人叫她「寡姐」,她最驚豔的電影卻絕對不應該是黑寡婦,而是《賽末點》。事實上,對於一個不怎麼關注漫威的人來說,她的黑寡婦究竟如何,我實在不得而知。
在看這部電影前,我已經看了好幾部她的電影了,但一直沒有太深的印象,直到她在這部電影裡驚豔亮相,我才發現:原來美國還有這麼美麗的女演員!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伍迪艾倫,如今已經年過八十,每年都保持著一部電影的速度。但去年因為「MeToo」運動和當年的性侵事件,導致他聲望降到了最低,甚至他的電影和回憶錄都不得不暫停。但不可否認,在調教女演員方面,以及在拍電影方面,他是一頂一的行家裡手。無論是男演員還是女演員,大家都希望能有幸跟伍迪艾倫合作。比如說斯嘉麗詹森,如果不是伍迪艾倫,對於我個人而言,她可能僅僅是美女,而不會有一天讓我如此被驚豔。
《賽末點》講述了一個類似於《蒂凡尼的早餐》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因為各自並不富裕的家庭背景,而不得不身靠大山而往上爬。凡是有吃軟飯經歷的人,內心中一定多少有些變態的,至少那種屈尊的感受會加重他的自卑。所以,也許他很愛自己的老婆,但自己的一切都是因為老婆或因為有老婆的關係才存在,心裡總會不好受。
克裡斯(Chris)就是這樣的人。他來自愛爾蘭,從地理位置來說,愛爾蘭遠離大不列顛島的,想要擠進倫敦上流社會,有多困難可想而知。所以,他刻苦地練習網球,並且讓自己成功地在一個網球俱樂部應聘到了教練的工作。我在大學修過一年的網球課,當時體育老師跟我們說,網球在歐洲屬於貴族運動。可見,克裡斯選擇網球是很明智的。而且,光有網球還不行,還得再來電高雅的,比如說歌劇。可能克裡斯就是屬於那種有「富人思維」的人吧,自己是個窮小子,但學習的東西卻都是上流社會所熱衷的。
還有就是文學。不得不說,有些冗長而有深度的文學,尤其是很多讓人望而生畏的世界名著,真的是為有閒暇的人們而存在的。普通人為了生計奔波,哪裡還會靜下心來閱讀經典,有點快餐文化就夠了。克裡斯似乎也很明白這一點,在電影裡,克裡斯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的鏡頭停留了好幾秒。事實上,他後來贏得嶽父的好感,也跟他們可以聊陀思妥耶夫斯基有關——是個有思想的年輕人,至少看起來。
在網球俱樂部,他認識了富家公子湯姆,然後在閒聊中湯姆得知克裡斯喜歡歌劇,剛好他們家定期會去劇院聽歌劇,於是就邀請他前往。半推半就地去了劇院,克裡斯認識了湯姆的妹妹克洛伊(Chloe)。克洛伊對克裡斯一見鍾情,繼而展開了攻勢,他們很快就在一起了。甚至,經過一番折騰,克洛伊的爸爸安排他進了自己的公司,克裡斯的前途光明起來。
這個時候該真正的女主出場了。那就是諾拉··萊斯——斯嘉麗詹森驚豔亮相。
斯嘉麗扮演的諾拉是個十八線的美國女演員,想要演電影而不成,只能接一些廣告。偶爾的機會,她認識了湯姆,湯姆眼見如此尤物,自然愛她愛得神魂顛倒。不過,湯姆的母親對諾拉沒啥好感,總覺得這個女孩子不務正業。所以,諾拉在這個家也處於很尷尬的地位。
克裡斯和諾拉就這樣認識了。他們交往的對象正好是一對親兄妹,而他們兩個某種程度上也惺惺相惜,所以從心理上他們很容易走近。再一次諾拉被羞辱之後,大雨裡,兩個人抱在了一起,激情了一次。
但他們肯定不能在一起啊,而且那次激情也是不能拿出來說的。很快,克裡斯和克洛伊就結婚了,而諾拉則被排擠出了這個圈子,湯姆娶了他母親中意的對象,小日子也過了起來。
放不下諾拉的克裡斯,在結婚之後想過各種辦法找到諾拉。這種事情,只要想找一個人,那總會有各種辦法找到的。所以,最終他們肯定又再次相見。而相見之後,克裡斯想要肯定不是簡單的吃個飯聊聊天,反正諾拉成了克裡斯的情婦。
這件事當然要瞞著自己老婆了,瞞到什麼時候是個頭,那就誰也不知道了。諾拉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她也不願意總是這麼偷偷摸摸的。克裡斯也很頭疼,一方面在拼命工作,一方面還要顧著外面的情人,還要想方設法不讓老婆發現,太難了。最要命的是,老婆想要孩子而不得,諾拉倒是稍不注意就懷孕了。
有了孩子的諾拉肯定更加希望克裡斯能離婚了,克裡斯可不會這麼幹。倘若克裡斯不樂意,那諾拉鋌而走險,極有可能把所有事情都捅出來,身敗名裂是必然的了。所以,為了避免那一切的發生,只能做一件事——殺了諾拉,戒絕後患。
他就真的這樣做了。他殺諾拉過程構思巧妙,既能讓諾拉死掉,還能讓自己脫身。這個過程我就不說了,大家可以去找來這部電影看下,這是最精彩的部分。不過,任何的犯罪都是有破綻的,想要真的逃脫法律的審判,那就需要點別的東西了,比如說——運氣。
可能克裡斯真的是一個運氣相當好的人吧,他自己可能也沒想到學習打網球的結果,就是能讓自己真的認識這麼一家有錢人,從此不如上流社會。就像後來他殺了諾拉,差一點就被警察戳穿了,結果還是毫髮無傷。而且他還喜得貴子,家庭幸福。
伍迪艾倫通過這部電影,在強調運氣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的努力究竟能產生多大的作用,有的時候真的得憑靠那麼一點運氣的。就像人們經常說的,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這說的就是,人光靠努力是不夠的,運氣還是很關鍵的。只不過,既然是運氣,那麼到底運氣會不會青睞於你,那就真的是運氣的問題了。
當然,對於克裡斯來說,他當然是個非常幸運的人,不僅殺了自己想擺脫的人,還能逃脫法律的追究,甚至還能老婆孩子熱炕頭,妥妥地幸運到家。電影就到了這裡了,一家人都在因為生了孩子而開心不已時,克裡斯一個人望著窗臺在發呆。
他在想什麼呢?這是個問題。也許他在想著的,是需要不需要自首的問題,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回到電影的開頭,我們似乎能推斷出一二來。我說過,導演曾經給了一本書好幾秒的鏡頭——《罪與罰》。伍迪艾倫本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粉絲,他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電影裡致敬陀思妥耶夫斯基。這部電影也是一部以《罪與罰》為藍本的電影,所以了解一下《罪與罰》也許能夠明白最終導演想要表達什麼。
熟悉這本書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主人公拉斯克爾尼科夫是個窮學生,生活在彼得堡貧民區,靠著母親和妹妹省吃儉用的微薄收入而生活,房租那就別提了,肯定交不起。最後,他受不了房東的催租和謾罵之後,一氣之下殺死了房東和房東的妹妹。殺人之後的拉斯克爾尼科夫很幸運,並沒有被警察查出來,但比起法律的懲罰,道德和良心上的懲罰才更要命。後來,他在女友索尼婭的感召之下選擇投案自首,最終被流放西伯利亞。
克裡斯的確很幸運,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但不知道他後來能不能經受得住良心的譴責。電影曾經用蕭伯納式的方法,讓他跟死去的諾拉和諾拉的鄰居對峙,但對峙的結果也沒能換來他的自首。也許還有以後吧,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