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部電影還能票房大賣呢(票房撲街如何補救)
2023-10-29 12:56:19 1
據美國數據統計機構comScore資料,北美今年暑期票房僅為37.8億美元,是十年來第一次低於40億美元。歐美大片紛紛在海外尋求拯救票房的渠道,9月份就有《敦刻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王牌保鏢》等多部好萊塢大片在中國上映。《王牌特工:黃金圈》還待定,可能避開9月高峰。
但你以為他們全都跪求亞洲(主要是中國)觀眾買票就錯了!這些狡猾的發行商從來都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去年,迪士尼以76.0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穩坐2016年度冠軍,但更駭人的是截至2016年10月1日為止的2016財年,華特·迪士尼公司就實現了總營收556.32 億美元。可想而知有7/8主要都是衍生品的收入。
先解釋下衍生品都有啥,知道的可以直接拉到最後一個環節。
電影衍生品就是是指根據影片裡的角色人物、場景、道具、標識等開發的產品,包括玩具、服裝、飾品、音像、圖書、日用品等。常見的有玩偶、抱枕、U盤、衣服,還有DVD(現在比較普遍的是視頻網站)、電子遊戲、書籍、電視劇甚至主題公園。這些產品的開發都需要電影製作發行方的授權。
用現在的話來說,只有電影觀眾接受度和認知度高,就能成為一個有賣點的IP,此後就會有各種產品圍繞著這個IP開發,並從中盈利。近期熱度高的電影如《戰狼2》、《二十二》都推出了電影周邊,《戰狼2》也網傳要拍電視劇,就是這個道理。
《星戰7》和迪斯尼的故事不屬於個例。在美國,電影票房收入僅佔電影總收入的30%~40%,而衍生品收入高達電影60%~70%。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迄今佔據IMDB和各大電影網站排行榜首位的《肖申克的救贖》當年上映票房僅僅2834萬美元(成本2500萬美元)。但據電影裡扮演典獄長的鮑勃·岡頓透露,他至今仍然還會收到製作方的餘款——數額不多但很穩定,到2004年電影十周年時已經接近六位數。20多年持續吸金,是因為它在家庭錄像市場找到了大量觀眾(1995年錄像帶出租排行榜的冠軍),隨後成為有線電視上播出量最多的影片。
而1982年上映的科幻經典《銀翼殺手》,上映時甚至虧本,成本2800萬,票房只有2750萬。當時評價兩極分化,但後期因錄像帶賣得實在火爆,被影迷和影評人挖掘且平反。之後被譽為影史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至今發行了六個版本。熱度經久不衰,2017年將上映續集《銀翼殺手2049》。
而鼎鼎有名的迪斯尼公司,也曾為資金流轉頭疼。1930年,一個名叫喬治·博格費爾特的紐約商人為了給自己的孩子聖誕禮物,向迪士尼片長購買了米奇和米妮形象在玩具、書籍、服裝上的使用權。接著,華特·迪士尼授權紐約的拜博·蘭出版公司出版發行米奇的出版物,讓迪斯尼的經濟狀況日漸好轉。
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都來自票房和植入式廣告,電影的衍生品更像是宣傳品,收入幾乎為零。
票房滑鐵盧的北美大片電有望依靠衍生品再生嗎?《蜘蛛俠:英雄歸來》預計在華的票房會高開甚至繼續漲。同期內能競爭的《敦刻爾克》和《猩球崛起3》均是壓抑路線。夾在它們中間看一部輕鬆愉悅的漫威喜劇,這個選擇對與觀眾來說永遠不會錯。
這部電影不但將在票房上佔優勢,其衍生品開發的潛力也高居榜首。漫威電影就是賺錢機器,《復聯2》價格高達60多萬的奧迪TT綠巨人版、雷神版、美國隊長版和黑寡婦版開賣就被秒拍。更別提幾十年的老IP,老少鹹宜的蜘蛛俠了。蜘蛛俠玩偶、手辦、包包、衣服到時候一定滿大街都是。
《敦刻爾克》因諾蘭的深度路線和名聲在外,更有潛力在放映完之後依然保持觀眾的黏度,這類片子雖開發其他周邊的可能性較小(頂多做一個湯姆·哈迪開的飛機模型),但是之後將版權出售給各大視頻網站和電視臺,可能會有很多錯過影院放映的觀眾繼續消費,或者看過的觀眾再回顧。可以預測,《敦刻爾克》的將版權售賣的收入可能遠高於票房。
鑑於歐美電影在海外提前上映常常會遭遇資源洩漏的情況,有些大片已經提前做出了步驟。如《王牌保鏢》已經把版權賣給了某視頻網站,會員即可觀看,甚至比電影院還要提前。
這個步驟是聰明的,因為《王牌保鏢》這類商業喜劇片,觀眾仍黏度不高。目前只有少數觀眾看過(很大部分是影迷),評分尚佳。後期口碑和熱度能否持續還是個問題,與其等到各種大片擠壓下票房慘敗昭告觀眾:「我不好看」,還不如借著前期口碑,先攻下一波。網站的點播量遠不如票房這麼明顯,賣相總不至於難看。當然如果片子真的好,自然帶來一波自來水,將來進影院的也不會少,甚至還能拍續集。
相比起《王牌保鏢》兩個主演身上除了槍之外啥都沒有,只能做做卡貼和手機殼,《王牌特工2:黃金圈》好歹還有男主和科林叔鼻梁上的兩幅眼鏡,對了,還有叔的傘還有徒弟的各種神器。這個可以做周邊嗎?可以。賺錢嗎?不多。好在《王牌特工》也算是有前作撐腰,打響了名氣,系列電影總是吃香,如果錯開9月大戰,票房應該不錯,版權賣給視頻網站也有前景,但不用像《王牌保鏢》這麼匆忙了。
《猩球崛起3》的狀況也類似,前面兩部名聲在外。不過凱撒一行人(猩猩)要做成玩偶還需謹慎。做得精緻的話,猩猩太像人,會不會產生「恐怖谷效應」?當然,更有可能是做成下面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