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公約10條簡短(這三款文明公約)
2023-10-21 02:30:01 1
經過全民徵集
各區各行業「千場大討論」
由廣州市文明辦主辦
廣州日報社承辦的
「文明·有約」——
《廣州市市民文明公約》修訂徵集活動
日前發布三款「諮詢稿」
↓↓↓
一、七字型(共8句,56字)
雲山珠水家國情,勤勞奮進實幹行;
開卷有益勇創新,遵紀守法破迷信;
有序出行謙恭讓,文明養寵勿擾鄰;
保護生態愛整潔,健康娛樂不喧譁,
扶危濟困誠信立,和諧文明遍羊城。
二、四字型(共8對,64字)
熱愛祖國,建設廣州;
愛崗敬業,實幹擔當;
勤於學習,勇於創新;
遵紀守法,崇尚科學;
舉止有禮,切勿喧譁;
保護環境,講究衛生;
熱心助人,誠實守信;
文明有序,幸福花城。
三、三字型(共8對,48字)
愛祖國,愛廣州;爭進取,求務實;
勤學習,勇創新;遵法紀,循良俗;
謙恭行,善待人;講衛生,不喧譁;
樂助人,守信用;文明居,佳羊城。
以上三款
你最喜歡哪個?
主辦方歡迎全體市民踴躍參與
針對「諮詢稿」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並繼續為公約出言獻策、凝聚共識
推動新時代版本的新道德觀、新行為規範早日出臺
展現廣州的城市文明價值觀
「諮詢稿」拋磚引玉
期待你的「好點子」!
陽光下的珠江新城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文明則是城市發展和城市個性的凝結和重要標誌。城市精神文明猶如一座城市的靈魂,代表著城市的形象,影響著在此生活的每人每事。
自1997年廣州市首次發布「一約三則」以來,《廣州市市民文明公約》便彰顯出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精神價值。然而,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的城市文明公約,有其發展的內在規律,其內涵和精髓要隨著國家精神氣質的轉變、城市發展取向的調整和市民文明觀念的更新而不斷調整,以便適時地體現城市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引導社會行為。
此次《廣州市市民文明公約》修訂徵集活動兼具廣泛代表性與學術專業性。在全面聽取市民投稿、業界分組討論意見的基礎上,還特邀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團隊組成課題組,從專業角度提供專業觀點。
針對入圍最後討論階段的三份「諮詢稿」,華南農業大學課題組指出,公約「主調」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大到小,由宏觀到微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更具體、更有實踐意義的範疇: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以愛國為基調,通過個人的不斷努力和社會的公正有序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倉稟實而知廉恥」,不僅在物質上實現「幸福生活」的目標,更要細化到每個人的言行舉止上,包括與周圍人和睦相處、近期熱門的文明現象討論——遛狗、公眾場合喧譁等,都是新時代的文明細節體現。
因此,在新版本的公約諮詢稿中
更強調不擾民不喧譁
講究公共衛生的文明舉止
主辦方希望,三份「諮詢稿」將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帶動全社會深入再討論,達成全民共識。通過每一個市民的參與,將廣州建設成一個文明宜居的現代化文明城市。
「廣州藍」映襯下的廣州各個公園和珠江一江兩岸景色美不勝收
專家點評:
尋求新時代體現廣州特色的文明公約數
(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武玉坤)
文明公約是對文明的公共約定,是特定群體或組織對具體文明內容共識和追求。文明公約是歷史的、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更新;文明公約也是具體的、能動的,需要反映社會存在的變化,並具有一定的引導性。
《廣州市市民文明公約》的修訂是對文明公約歷史性、發展性的尊重,其內容應該充分反映社會實踐的變化對城市文明提出的新要求,尋求新時代廣州特色的城市文明公約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後,國家更是以新的姿態活躍在國際舞臺。作為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市是國家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排頭兵,首倡並見證了改革歷程、凝聚並彰顯了改革成果並將繼續走在改革前列。獲批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的廣州,如今被賦予其新時代發展的全新定位。因此,《廣州市市民文明公約》應該體現新時代國家的精神氣質、廣州改革開放的城市特質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
具體內容而言,國家氣質層面應該體現國家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最新要求;廣州特質方面要體現廣州市歷史承傳、開拓進取和當代擔當的一貫精神;傳統文化方面應該呈現嶺南廣府的文化底蘊、德性積澱和時代風貌。
在表現形式上,需要充分吸納社會各界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發起群眾參與,通過座談會、群眾來信、媒體共評、網絡評選等方式,博採眾長,確定最具辨識度的表現形式。
文明公約邀你建言
參與辦法:掃描二維碼獲知詳情,或將作品發至以下郵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參與要求:請針對「諮詢稿」提出修改建議。內容要朗朗上口,能體現廣州城市氣質和文明形象,有針對性地展現廣州人的文明態度。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馮綺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