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語言與文字起源(中文是科學的文字簡述之一三七)
2023-10-21 01:16:38 2
中文是科學的文字簡述之一三七
承前篇
繼續分析水顯現的形態及其關聯構成的字。
《說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併流,中有微陽之氣也。」。液體流動以使輕重平均之形是「水」字之範式。
湧:
《說文解字》:「湧,滕也。從水、甬聲。一曰湧水,在楚國。」
《說文解字》:「甬,艸木華甬甬然也。從㔾、用聲」
(參見《中文是科學的文字簡述之九十九》)
㔾、用兩範式疊加。草木花欲發之貌(猶有節制之可施行者)是甬字之範式。
水、甬兩範式疊加:水若草木花欲發之貌向外冒騰是湧字之範式。
湧之異體字:「湧」
湧:從水、從勇。
《說文解字》:「勇,氣也。從力、甬聲。(
),勇或從戈用。恿,古文勇從心。」。
《說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御大災。」。饒炯《部首訂》:「作力,則筋之縱橫屈伸皆鼓起」。 人之筋縱橫屈伸皆鼓起為力字之範式。
力、甬兩範式疊加:力氣若草木花欲發之貌向外冒騰而不怯危害者是勇字之範式。
水、勇兩範式疊加:水不顧一切向外冒騰是湧字之範式。
涔:
《說文解字》:「涔,潰也。一曰涔陽渚,在郢中。從水、岑聲。」
《說文解字》:「岑,山小而高。從山、今聲。」。
《說文解字》:「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含五行宣地氣生萬物有石而高之形體是山之範式。
《說文解字》:「今,是時也。從亼從乁。乁,古文及。」
(參見《中文是科學的文字簡述之六十五》)
亼、乁兩範式疊加。剛好觸碰到現在與以前的匯合之處是今字之範式。
山、今兩範式疊加:猶山中高而突出特別(猶碰到土地匯合之處)之險崖是岑字之範式。
水、岑兩範式疊加:(雨)水特別多猶欲將萬物皆泡在水之漚潰者是涔字之範式。
浩:
《說文解字》:「浩,澆也。從水、告聲。《虞書》曰:『洪水浩浩。』。」。
《說文解字》:「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從口從牛。《易》曰:『僮牛之告。』。」。
《說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人所以言食之通道門禁是口字之範式。
《說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㞑之形。」。(能有條理做事的大牲)象角頭三、封㞑之形是牛字之範式。
口、牛兩範式疊加:牛明事理以角觸碰人若有事欲相與言者是告字之範式。
水、告兩範式疊加:水勢盛大後浪觸前浪若牛明事理以角觸碰人若有事欲相與言者是浩字之範式。
浣:從水、從完。
《說文解字》:「完,全也。從宀、元聲。」
《說文解字》:「宀,交覆深屋也。象形。」。交覆深屋是宀字之範式。
《說文解字》:「元,始也。從一、從兀。」
(參見《中文是科學的文字簡述之一一八》)
一、兀兩範式疊加:人之上有高出部分再有其先之無形猶氣之始者(無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是元字之範式。
宀、元兩範式疊加:交覆涵蓋其起始之所有一切是完字之範式。
水、完兩範式疊加:以水去垢使其完備潔淨如初者是浣字之範式。
澇:繁體字寫作「澇」。
《說文解字》:「澇,水。出扶風鄠,北入渭。從水、勞聲。」
《說文解字》:「勞,劇也。從力,熒省。熒,火燒冂,用力者勞。」
《說文解字》:「熒,屋下鐙燭之光。從焱、冂。」
《說文解字》:「焱,火華也。從三火。」
《說文解字》:「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炎而上陽氣用事萬物變化分散是火字之範式。
火、火、火三範式疊加:升騰之火花光氣是焱字之範式。
《說文解字》:「冂,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最遠之邊界線是冂字之範式。
「冂」或為「宀」。
焱、冂(宀)兩範式疊加:界內(交覆深屋內)有火(燈)而界外(交覆深屋外)光亮向遠者是熒字之範式。
繁體字「熒」簡化為「熒」是根據古人(異體字、同旁字)書法省筆規範簡化。
力、「熒省」兩範式疊加:猶以力發光發熱者是勞字之範式。
繁體字「勞」簡化為「勞」是根據古人(異體字、同旁字)書法省筆規範簡化。
水、勞(勞)兩範式疊加:猶水出界外而發揮作用者(淹水)是澇(澇)字之範式。
繁體字「澇」簡化為「澇」是根據古人(異體字、同旁字)書法省筆規範簡化。
《說文解字注》第2091頁:「(澇)澇水。出右扶風鄠,北入渭。右扶風鄠,見邑部。上林賦曰: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潘嶽關中記曰:涇、渭、灞、滻、酆、鎬、潦、潏,所謂八川。李善曰:潦卽澇水也。水經曰:渭水,又東過槐裡縣南,又東,澇水從南來注之。今陝西西安府鄠縣縣西三裡,澇水出南山澇谷,北流經故萯陽宮,西入長安縣畍,入渭。故曰北入渭。水道提綱曰:渭水東經鄠縣北境,鹹陽縣城東南。又東北有豐水自西來,合諸水北流注之。諸水者,澇水、滈水、潏水。從水勞聲。魯刀切。二部。史、漢、文皆作潦,惟封禪書正作澇。按今用為旱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