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有幾段愛情(風流才子徐志摩到底愛誰)
2023-10-21 11:52:50 3
一首《再別康橋》成了文學史上濃重的一筆,也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談起徐志摩,我們除了他的康橋之作,還有他浪漫傳奇的一生。重要的是他生命中不得不提的三個女人:髮妻張幼儀、摯愛林徽因、奔放名媛陸小曼。
《人間四月天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把四個人的愛戀搬上來螢屏,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徐志摩的一生。
1
丈夫為天 獨立而堅強的中國女人張幼儀
年僅15歲的張幼儀,在父母兄長的包辦下,她嫁給了只瞥了一眼的徐志摩---戴著一副眼睛,斯文的很。
到底有沒有愛,或許當時懵懂的張幼儀也不太懂什麼是愛,她懂的是母親婚前的交代:「討公婆歡喜,隨夫心願。」
原生家庭裡父母親相處的影子就是張幼儀愛徐志摩的理由,她沒有強烈的女權意識,只有夫君最大。
她是一個名門望族,是一個沒有裹足中國傳統女性。她滿心歡喜的嫁入徐家,卻不知道在徐志摩認為她不過是「鄉下的土包子」。
兩人根本就不在一個世界裡,是精神世界的價值同感。徐志摩受新思想影響,認為婚姻就應該自由平等,而張幼儀的世界裡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切以徐志摩為主,一切為徐家著想。
生下兒子之後,徐志摩就迫不及待的逃離了這個家,逃離了這個讓他心生厭煩的老式女人,他去往歐洲求學,去追求他所謂的自由和新生活。
這個女人分別時只是抱著兒子抹眼淚,離別時徐志摩留下的體己話:
「我不在,家裡的事你要多擔待。」
「別這麼說,這是我該做的。」
「我寫信給你,你也寫給我,等孩子大了,就拿我照片讓他認爹。」
一句似有似無的體己話,卻成了年僅16歲的張幼儀,堅守愛情的理由。直到兩年後,公婆擔心這樣兩地分居會影響兩人的感情,就決定讓張幼儀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第一次跨出國門,還未下船時就看到了茫茫人海中的徐志摩,但徐志摩的表情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卻是充斥嫌棄的氣味。
相處中,張幼儀發現了兩人之間的差距,就跟著英語老師學習英語,讀書,但終究還是擋不住徐志摩的心走在外邊。他的心裡早已經住了一個倩影---聰慧的林徽因。
最終還是在二兒子出生後,徐志摩提出了離婚。
「我們要證明給別人看
錯誤的婚姻可以扭轉
我不要你只是一個依附
在我身上的女人
我更不要我的妻子是這樣一個女人
這不是安分,這是苟且的活
苟且的活可能不麻煩
充其量,只是難受一點罷了
但為什麼要這樣活
為什麼我們不能按照我們
自己的意志去追求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可以做到,你也一樣可以
時間不是只有一種情分
不愛並不代表無情
更何況我們曾經是夫妻
可是愛情就只能是愛情
它是那麼絕對
那麼篤戰
人生服從愛情別無選擇」
張幼儀聽了徐志摩的一番話
「而我認為,我的人生只有服從你就別無選擇了
即使是離婚
這就是你要的自由嗎?」
籤字後
張幼儀說:「我該謝謝你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我張幼儀
三個字可以完整的代表我自己」
離婚後的張幼儀,瞬間長大了,這種成熟是懂得如何找到自己的自尊。她跟著哥哥去德國留學學習德語,回國後,她創立了上海第一家雲裳服裝公司,還是一家銀行的副總裁。
她是個大度的女人,是個足夠深愛徐志摩的女人。她即便離婚後,除了贍養徐志摩的父母,自己撫養兒子,還經常接濟窮困的徐志摩和陸小曼。不論何時何地,都會設身處地的為陸小曼著想。
她用她獨特的方式愛著這個曾經拋棄她的男人,不是佔有和報復,是成全和默默地資助。她從愛的卑微到愛的從容,才是那個人生中最大的贏家。她從取悅別人到活出自己的光彩,才是最有尊嚴的活著。
2
聰慧才女 人間四月天---林徽因
提起林徽因,就想起了她的詩作《你是人間四月天》。想起她和徐志摩的愛情,純粹而真誠;想起她和梁思成,夫唱婦隨,相敬如賓的愛情。
她在英國求學,同時遇到了求學的徐志摩,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人,難免心心相惜。兩人經常約會,蕩舟湖上,欣賞康橋的美景,互通書信,兩人的愛早已經升華成靈魂的慰藉。
她也是出身於名門望族,是一個被父親寵愛的寶貝女兒,她接受新思想新教育,在那個年代可以出國留學,就可以知道她一定不是普通的女子。
她的父親有兩個老婆,其中一個就是她的母親,但是母親並沒有得到父親的愛,只是她很幸運得到了父親的寵愛。這樣的家庭,雖說富裕,但她還是知道怎樣顧忌別人的感受,怎樣理性的思考問題,如何確定自己的人生。
所以,當她得知徐志摩為了和她在一起,竟然在妻子生下孩子後就提出來離婚。她毅然決然的提出分手,並選擇隨父親回國,徹底斷裂這段感情。原因是她認為自己的愛情自私,傷害了無辜的幼儀,儘管交往之始,她並不知道徐志摩是有婦之夫。
她這樣的理智可能受家庭影響,不願意看到任何人因為愛情而受傷,她不願意讓自己的愛情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這就是她的聰慧之處,總能理智客觀的看問題。
回國後,她接受了追求者梁思成的愛,兩人從結婚到去世,都相敬如賓,即便自己身體不適合長途奔波,但為了兩人的夫妻感情,她總會陪在梁思成身邊,不離不棄就是這對夫妻最好的見證。
為了成就梁思成的建築夢,她有信心陪他完成。我想林徽因讓我看到了最好的愛情是,愛而不霸道,愛就是坦誠和信任。
她是個聰慧的女人,不僅僅是她的文學才華和建築天賦,而是她為人處世的哲學和面對愛情的真誠以及過高的情商。
要說她愛徐志摩嗎?她愛,只是她的愛是心心相惜卻相忘於江湖。
即使生命彌留之際,她仍然堅持見張幼儀一面,為曾經因為自己和徐志摩的愛戀,而對張幼儀的傷害道歉。談到兩人的愛情,可能無法用準確的語言去表達。
3
出生名門 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陸小曼
陸小曼家境殷實,同樣身處名門,接受新思想,就連結婚的老公王庚都是軍人裡的高官,一切都是高標準配置,會跳舞會畫畫,有才華也有天賦。
她熱情奔放,不似前兩位那樣拘著,當結識了徐志摩,發現是自己心中所往,就開始兩人轟天動地的愛情,儘管還是王太太的身份,她依然敢和徐志摩約會,甚至主動表白。
放在現在,她就是婚內出軌,但在那時候徐志摩的眼裡,她就是新思想、新女性追求新婚姻的女神。她敢於為了追求婚姻自由,提出離婚,這樣的愛情觀和獨立是張幼儀身上沒有的;她對愛情的不管不顧,這種突破牢籠和激情奔放的人生態度,是林徽因身上找不到的。
她成了徐志摩的尤物,她終於離婚了,即便頂著社會輿論壓力,兩人還是結婚了。她成了陪伴徐志摩餘生的名正言順的妻子,只是她是三個女人中,最任性最自私的一個。
她花錢從無節制,這可能和她出生的家庭情況有關係,早已經習慣了錦衣玉食,所以,婚後也從沒有意識到實際情況的糟糕。
她能購物添置衣物、喜歡找人搓麻將、喜歡逛梨園聽戲、喜歡吸食鴉片。她對徐志摩的愛是自私的,是私慾情慾上的佔有,沒有張幼儀的大度、沒有林徽因的純真、更沒有兩人的善解人意。
如何看待兩人的婚姻?就是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對於生活和愛情的迸發,一個有婦之夫,錯失愛情和婚姻,一個有夫之婦,因為需要陪伴而選擇徐志摩。他們的愛情沒有高尚的稱號,我認為就是人間的煙火氣。
曾經徐志摩說他無法放棄陸小曼
胡適說:「一個是天上的陰晴圓缺,一個是心裡的光芒萬丈」
如果要問徐志摩到底愛誰?
我想他的摯愛是林徽因,不論是才華還是三觀,與他合拍的只有林徽因,是他精神上的支柱和勇氣。林徽因可以看成是徐志摩的靈魂知音,只是可以不能相守;而陸小曼,是他身體上的伴侶,他們的愛情並沒有高尚和純粹,只是人間煙火的展示。
至於張幼儀,徐志摩只有單純的感激之情和虧欠之意,從未產生過愛情。
{結語}愛情的樣子,應該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信任和理解才是走下去的本錢;做人的樣子,應該是張幼儀的真誠和大度,陸小曼的奔放灑脫,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女人,不為取悅任何人而活,也不依附於任何人而活,要活就活出自己的樣子。
撒嬌的女人有糖吃-----如同陸小曼,一聲「摩」就讓所有的哀怨幻化了;精緻的女人是老公寵出來的,愛情是滋養女人最好的精華,女人的幸福就刻在她的臉上和氣質裡,這些都源於是否有一個寵愛她、尊重她、理解她的人;愛情不是卑微到塵土裡,是有自尊的愛,張幼儀就是女性覺醒最好的事實,當你全身心放到那個男人身上,就註定你已經輸了,輸的一敗塗地,拋棄是遲早的事,只有充實自己,有尊嚴的去愛,隨時可以保證兩個人都在一個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