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衛戰的歷史年表(讓李光弼一戰封菩薩)
2023-09-22 05:04:53
剛兼領太原尹的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已騎上最快的軍馬,率領景城、河間的五千郡兵,疾馳在前往太原城的官道上。他很清楚:太原尹的告身除了是一紙詔書,更是軍情十萬的軍令狀,河東危急!
比李光弼早兩天到太原的是御史崔眾,奉旨拿下見危不救,不飭軍事的前太原尹王承業後,覺得武將們不過爾爾,渾然未察後到的李光弼一臉莊肅,不移交兵權也就罷了,還想拿欺辱王承業的一套在這位繼任者身上依樣畫葫蘆。
正是這一閃錯念,崔眾成了李光弼嚴明軍法的最佳犧牲品。即便趕來的中使還想阻攔,立遭光弼駁回:眾有罪,系之矣。聞中使言崔眾另有聽封,又道:今只斬御史,若宣制命,眾為大夫,則斬大夫;若為僕射,斬僕射!
有人據此苛責李臨淮不通宦情,日後終落得憂憚而死的結局。可這不是官場傾軋,而是大軍作戰,在十萬火急軍情面前,象崔眾這種弄權妨戰之人,若不正法祭旗,還何談軍心軍紀,克敵制勝!而有了此人首級,這支臨時隊伍才會對李光弼敬畏有加,他的將令才能一呼萬應,如臂使指。須知昔時司馬穰苴斬莊賈,與此事亦同出一理,俱是聲望未盛時的樹威之舉。話說回來,李光弼這一手是玩得真溜,後來甫掌朔方軍,郭子儀的舊將張用濟也是罔顧大體,不守軍規,成了李光弼秉法治軍的又一祭品。
太原城圍四十裡,左接晉水右連汾河,東西三分其城,南北獨貫汾水。其勢挨山鎖關,依河控衢,難怪此番史思明合四路大軍,十萬人馬,志在必得。
雖說上回常山之戰,史思明對李光弼已有所領教,但這回他就一萬團練兵,城大了看你還能怎麼守!既然他人在中城,就全給我往哪衝!
攻城戰終於打響,燕軍一波又一波地蜂擁蟻附,忙得守城的軍士果然左支右絀。而城牆一旦有所破缺,燕軍就有如千萬嗜血狂鯊,紛紛狂衝猛鑽一處。孰料城內仿佛無盡的土坯泥磚,沒幾下功夫,竟將缺口夯實填上,攻城的燕軍無隙可入,又連遭各式迎頭痛擊,士氣大跌,遂作退散。他們何曾曉得:李光弼命人深挖溝塹的泥土早已備作磚坯,足足有數十萬之多!
史思明早料到攻城不易,著人堆夯泥山,架設飛樓。不久,太原城外已立起數十土山木樓,大有風雨欲來城欲摧之勢。光弼見狀,命眾軍推出上百投石車,大發石炮。石炮如輪似鼓,破空砸去,聲若奔雷,不一時落地開花,山塌樓毀。更復四處奔滾,中者無不死傷。燕軍大懼,棄陣遠遁。
眼見攻城乏術,史思明便讓軍中善叫罵者陣前挑釁,迫其出戰。城頭軍士聞主帥遭詈,無不憤懣。思明心中竊喜:你若仍龜縮不出,還有何顏面督戰!忽爾轟然地陷,正鼓譟起勁的幾名小卒頓然不見,少頃其首級已高掛城頭,官軍皆雀躍歡呼。燕軍則面面相覷,盡顯怖色,以為李光弼之神通乃地藏菩薩化身而來。
這裡插點場外話,因為史思明來了一手盤外招:命三千曳落河鐵騎回範陽老巢拉來一大拔攻城器械。可剛入廣陽地界,就殺出兩支久候的唐軍,左乃慕容溢軍,右為張奉璋軍。
慕容溢,吐谷渾皇族後裔,好勇善戰,力能縛虎,一根二十餘斤的鐵棒不知仗殺多少敵軍!至於張奉璋,則是常山之戰中長槍串肉陣的主將,逢壁殲滅戰的殺人王。必須提醒一點:唐代的張姓將領皆非凡輩。張巡力擋十餘萬叛軍於睢陽;張興堅守孤城饒陽彌年累月;張知運則視後突厥默啜為豬狗爾,數加屠戮。就是讓李光弼正法的張用濟,在築城守險方面也是獨出心裁,河陽三城可正是此人傑作!(老李河陽大勝也是借他的光,是不是有點虧欠了?)尤其張奉璋,實為偷師李光弼最成功者,深得其用兵守城之精髓,稍後成為第一任奉天軍使,亂世之中為唐王朝獨鎮河東經年的驃騎大將軍!既然這兩位都是硬茬,又是有備而來,三千曳落河便成了紛紛跌落河,溺斃甚眾。而綿延數裡的器械攻具則燒成一條火龍,灰飛煙滅。
獲知消息的史思明大怒,揮動諸軍連番攻城。怎奈守軍的套路守中帶攻,全程呈立體化模式:上有飛石大炮,中有利箭硬弩,下有地道暗坑,弄得燕軍一步三看,提心弔膽,那得近前?如此一連數日,史思明收到的只有成百上千的傷亡數字及地藏菩薩的傳說。
惱火許久的史思明終究想出一條聲東擊西的計策:選一彪敢死精銳之士,乘自己親率大軍攻城之際尋其薄弱快攻上城。此計原也甚妙,可奈李光弼早有應對,命鬥將郝廷玉及辛家兄弟分幾隊機動,輪番巡察。燕軍銳士好容易攻得近時,正碰上不惜命的猛將辛京杲,那裡尋得活路!一頓暴打之後,盡作鳥獸四散。須知此時的辛京杲最是能打,嘉山一戰便以其戰功最甚,連唐肅宗也稱其「不亞黥越、關張之勇」。
又是一場徒勞無功之後,城頭忽傳約降書信。史思明雖不似諸將輕信而喜,卻也大惑不解:李光弼不肯降是必然的,但他殺出來又能怎的?老子不早盼著和他大戰一場了,他到底要耍什麼花招?
李光弼這人打仗很講腦子,知己知彼,屢出奇招。此處說下他的「知己」,旦凡他帶的兵,誰有點特長,誰懂點什麼,他是心中有數,樂為己用。石匠的造石炮,木匠的做石機,泥匠的沒有,他就找來三名鑄錢匠,因為他們會點泥匠活,擅挖地道。之前鼓舌罵人的小卒讓他幾個挖準了地道,一抓一個準。這回李光弼想玩把大的,挖到敵陣之下,先以木板頂實,俟他號令下達便作拉倒。
輸款投降的這天,風吹甲冷,烏壓壓的大片燕軍人馬正在城前觀望。太原城門大開,果然緩緩走出隊隊官軍。正當燕軍喜笑顏開之際,城頭白旗一同倒下,三聲炮響後,地面猛然裂陷,千餘軍士驚呼未止已盡沒地下!出城官軍身後突現大量輕騎,分別由辛雲京、郝廷玉、慕容溢、張奉璋各領一路,撒網式地掩殺過來。燕軍人馬仍在驚惶無定,立成刀下瓜菜,板上魚肉。後方的史思明、蔡希德、牛廷玠等叛軍主將也是茫茫然一片,有說地震的,有傳菩薩顯靈的,也有講中埋伏的……待殺聲震天時,叛軍各路人馬已亂成麻團,那裡還能組織反擊?史思明情知兵亂難止,先走為上了。
李光弼眼見諸將大勝歸來,心頭大慰。但他也十分清楚燕軍雖損失萬餘兵馬,實力猶在,必須趁著對方士氣低迷再施以重重一擊,才可實錘此役,斷其回天之想。
也是天垂人願,叛軍二月事變,安慶緒弒父登位,為防史思明擁軍坐大,立命其回鎮範陽,太原戰事交由蔡希德接掌。
說起蔡希德此人,亦是燕軍中頗有才略的將領,無奈久攻不下,各軍早已人困馬乏,士氣消沉。而此時的太原守軍以戰代練,又剛獲新勝,正是士氣可用。這些利好,李光弼又豈會不知。最關鍵一點:他敏銳地察覺到叛軍陣營已有所變化,史思明不在了!
是夜,正為此消彼長犯愁的蔡希德猛感地顫欲裂,道是官軍又打地道來襲。剛出帳前,卻見道道火光踏地而來,聲勢浩大。眾軍半夜驚醒,或猜神疑鬼,或六神無主,或心氣俱喪。柵破火近,方知是一大群綁上尖刀的壯健火牛,如瘋如狂般橫衝直撞,四處撒野,遂崩潰大亂,各顧逃命。少頃,忽聞聲浪如沸,喊殺震天,又不知多少兵馬蔩夜殺出。大纛冉冉,為首者竟是李光弼!燕軍已然肝膽欲摧,那是李光弼所率敢死軍的對手,一如風吹草偃,火燒油幹,落得個死傷略盡。
火牛陣,自田單一戰成名後,後世不少將領皆有仿效,唯李臨淮一人奏凱,可見遠非易舉。而一旦運用得宜,其威力豈是文字可表,這也正是為何叛軍傷亡達七萬之巨的原因之一。
太原保衛戰,在軍事上,深契兵聖孫武的用兵之奧: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尤其迷人的是臨淮王的用兵之道,形古不泥舊,用正不拘奇。智計百出,料敵於先都不足以囊括此公之能!而在形勢上,粉碎安史叛軍將河北、山西、河南聯成一氣的戰略企圖;斬斷叛軍直搗朔方、河隴的掏心戰術,從而生生扭轉整個戰爭局面。而完成這一歷史壯舉,李臨淮可是建立在以一敵十,以後備民兵對陣野戰軍團的基礎上,委實可貴!
末了,取《孫子兵法》當中一段話共飧,亦以此駁斥某些人胡謅今人讀史無意義的譏語。
夫兵形如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註:感謝圖片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