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白大爺後來怎麼了(心胸寬廣的白大爺)
2023-09-22 13:34:49 1
《大宅門》裡,白家大爺是讓觀眾最意難平的一個男人,他醫術精湛,醫德崇高,為人敦厚。然而,就是這樣的好人,偏偏被冤枉入獄,最後被判了斬監候。
就算命不久矣,他依然能夠放下白家和詹王府的仇怨,答應去給詹王府的老福晉看病。
心胸如此寬廣的白大爺,為什麼偏偏執著於一盒點心呢?見到奄奄一息的老母親,非要痛哭著求母親吃下一口。
1.白家大爺的痛,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隱痛白家大爺進宮去給人看診,回來時,從蘭馨齋買了一盒點心,來孝敬老太太。這時,老太太正在請算命先生給剛出生的白景琦算八字。
白大爺拿出一塊點心,讓老太太嘗一口,被不耐煩地拒絕了,他只好作罷。
不一會兒,白三爺也拎著一盒蘭馨齋的點心來了。
但白三爺沒有直接拿給老太太,而是先嘗一口,說:「這是什麼味兒,加了桂花吧,有這麼做點心的嗎?媽,你嘗嘗!」
老太太接過三爺咬過一口的那塊,嘗了一口就笑著嗔怪道:「傻小子,這哪是桂花啊,這餡裡加了蜂蜜,你就不知道了,這是按宮裡的做法做的。」
三爺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笑著說:「自然是老太太見得多。這是蘭馨齋的點心,花樣忒多,你再嘗嘗這一塊。」
老太太又欣然接過:「這是雞油做的,拌的是砂糖。」
其間,白大爺一直舉著他的那塊點心,見老太太高興,就說:「媽,你再嘗嘗我的這塊。」
老太太再次不耐煩地說:「不吃,不吃,我最不愛吃點心,拿走!」
老太太哪裡是不愛吃點心啊,而是不愛吃白大爺買的點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白大爺氣得拎著點心就走,走到外面,讓下人把點心拿去餵狗。
很顯然,老太太不喜歡老實敦厚的大爺,而是偏心不學無術卻會哄人的三爺。
相信,很多人都遇見過老太太這樣偏心的父母。不被偏愛的那一個,總是想方設法地去討父母的歡心,但有時候你傾盡全力,卻依然得不到認可。越是求之不得,便越是執念於此。
這種隱痛,就像心底的一個黑洞,只需要一點點愛和認可便能填滿。但有時候你越努力地填,那個洞卻越爛越大。
2.要麼學會接受,要麼學會包裝自己的真心白家大爺無法接受母親的偏心,他一直耿耿於懷。即使經歷過生死,從牢裡悄悄被救了出來,隱姓埋名地生活了許久,也依然放不下這個心結。
老太太奄奄一息之際,白大爺偷偷來見她最後一面。這一次,他依然帶了一盒點心,在母親的床前悲傷地痛哭,希望老太太能吃一口。但老太太已經不能進食了。
白大爺委屈而無助地看向二奶奶,二奶奶告訴他,掰碎了,餵到嘴裡。白大爺照做了,但老太太根本不能吞咽。
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白大爺只不過想完成自己的執念,但終究難以如願。
我們必須得接受,這世上有些事情,無法靠努力和執著去達成,就比如愛!
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我們得學會接受。
如果你接受不了,就要學會變通。你不能把自己的真心,直不楞登地捧到別人面前,你需要把那一片赤誠包裝成對方喜歡的樣子,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送出去。
就像白三爺說的,你越是讓她吃,她越不吃,老太太那脾氣,你得哄著她。
不得不說,白三爺確實情商高,而白家大爺就過於耿直了。
有時候,你稍微改變一下表達方式,就會讓人從牴觸變成接受。
就像演員經超曾經調侃自己在《燕雲臺》中的說話方式一樣。
「有一點,你我都需要明白,這個江山是朕的,你也是朕的。」
如果稍微改一下,立刻就打動人心了:「有一點,你我都需要明白,這個江山以後就是你的,朕也是你的。」
古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人的真心也一樣,不是說你足夠赤誠,就能打動人心。你得先用對方喜歡的方式,引起關注,他才有可能去看見你的真心。
3.有時候偏心的父母也會覺得無辜,我們無法責怪任何人有時候,無論怎麼努力,怎麼改變,仿佛都是錯的。但我們必須明白,自己是無辜的,可能父母也是無辜的,我們無法責怪任何人。
我們必須承認,有些事情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經註定。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順序,而這些早已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般來說,家裡老大是不太討喜的。在弟弟妹妹沒有出生以前,他享受過一段父母的獨寵,但那個時候的父母都是新手,雖然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他身上,但也會由於沒有經驗而焦慮,因不適應生活的變化而手忙腳亂。所以,老大可能沒有得到過高質量的愛。
等到後面弟弟妹妹出生了,父母都無暇關注他,反而要求他事事都要謙讓,要承擔起照顧和保護弟弟妹妹的責任。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大的老大,一般都比較老實本分、循規蹈矩,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但不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愛和需求,就像白家大爺。
而父母通常對老大很放心,不會擔心他闖禍,但有時候太放心了,就會變成忽視。
而家裡的老小,通常會淘氣一點,但活潑開朗、能說會道。因為他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現實:有哥哥姐姐跟他瓜分父母的寵愛和家裡的資源。他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在競爭中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他淘氣膽大,小嘴特別能說,討人喜歡,但自私自利,就像白家三爺。
一個孩子老實本分,不善於表達感情,一個孩子活潑可愛,會說甜言蜜語。父母自然會更喜歡後者。
但這樣的父母對自己的偏心一點也不自知,因為他或許並不是故意為之,而是跟隨自己本能的喜好來行事。
畢竟,人通常都喜歡活潑可愛、會說甜言蜜語的孩子,父母也是尋常人啊,不自覺地就會更偏愛這樣的孩子多一點!
不被偏愛的那一個覺得很委屈,很無辜,父母被指控偏心也會覺得很無辜。能怪誰呢?我們只有看清並接受現實,放下執念,也放過自己,這才是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