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協和醫事讀後感

2023-09-27 07:25:15

篇一:協和醫事讀後感

  協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原北京協和醫學堂基礎上創立,在過去的近一個世紀裡,成為西方醫學在中國發展的鼎盛和巔峰,深深影響了中國的醫療系統,大部分學生在未來的從醫生涯裡推動了中國的西醫發展,治學嚴謹,提倡精英教育,通識教育、博雅教育並重。它在教育、醫學領域取得的成就,應當引起現在社會的思考,在面對醫患矛盾層出不窮,社會醫療體系改制迫在眉睫的今天,如何去培養醫生,以期提高基本的社會醫療保障。

  擔任醫學生輔導員的三年多時間裡,深深感受到,醫學生們從高考中走出,又重新進入新一輪不間斷的考試,不說學富五車,起碼要學的書就要五車,每一學期末發教材,體弱女生沉得都無力提起,內外婦兒、八大系統、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基礎考、臨床考、畢業考,三大綜合考試,座座大山,想穿上白大褂還需經歷醫師資格考試,近來又提出要進各基地醫院輪轉,本三年碩兩年博一年,如此沉重之學業,和其高中同學四年本科畢業即投入社會熔爐相比,醫學生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必然更多,除了普世的救死扶傷理念之外,這一切理應得到社會給予的尊重和理解。八年求學路漫漫,學生卻不知自己八年後的社會角色是什麼,看到一幕幕的醫生被砍事件,一部分學生開始退怯,醫生都已經成為高危職業,社會的誠信還能靠什麼去支撐。

  多年前的夢想,自己也是一名身穿白大褂的臨床醫生,無幸而從,命運將我被迫地「棄醫從文」,只是對於醫生職業的情愫一直都沒有變,多年後有幸進入醫學院擔任輔導員,在這裡和醫學生們同吃同住同學習,新學期擔任大一新生的輔導員,個人覺得應該更多地參與課程教學,做一個夢裡的醫學生。

  尤其是新生更有必要讀一遍《協和醫事》,這是一種那個時代裡的象徵,進入學府,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就被浸潤其間,要有歸屬感,要有使命感,要有幸福感,告知新生的同時,同樣也警醒自己。 


篇二:協和醫事讀後感

  其實是先想到後讀的。自從我知道了301醫院曾經是協和系統的醫院以後,我突然意識到,西醫的博大精深。看看我們國內最好的幾家醫學院,其實都是有西方人直接過來開辦的底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協和醫科。當年辦校之初,暫時不提誰出的資,只說辦學的目標:建立一所中國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醫學院。它的確做到了。第一任校長是一位當年只有28歲的美國醫生麥克林。在組建這個醫學院的時候,真是任人為賢。事實證明,懂事會沒有選錯人。六年之後回國,這位當年年輕的大夫任職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院長和內科教授。(不再多述他的事情,這裡只作個簡短介紹)。協和醫科自從新中國接管以後,就不可能和過去一樣與西方的醫學界有直接的聯繫了,可是協和醫科培養出來的大夫們,在新中國成立後,為北京市甚至全國的醫療機構的建立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協和東院,西院(301),都是中國西醫的最高水平代表。

  我為什麼在看了不少中醫書,發現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以後,開始說西醫博大精深? 因為了解。或者說,真正開始了解西方對中國的影響。中國這個土地上的文化科學技術等等一切,是在不斷的吸收外來的成就和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其實並沒有純粹意義上的「中國文化」。我們和他們,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中國文化沒有吸收並蓄的能力,就不會有一個延續的發展和燦爛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看到的,恰恰是個燦爛的文明史。西方文化,也是具有吸收並蓄能力的文化,並且這個能力非常強勁。也許任何一個文明在某一個時期,都會像海綿吸水一樣貪婪地吸收外面的東西。也會像春天的萬物,勃勃生發。我只想看到在這塊土地上,重新展現出如此的生機。


篇三:協和醫事讀後感

  剛開始,本著一種任務有點排斥的心態去閱讀這本書,以為無非述說就是那些陳年老事,漸漸的,心被沉靜,慢慢的,產生共鳴,深深的,被一種執著的精神打動,作者也不過與我屬於同齡的人,更加驚訝於作者不滅的理想,細膩的風格與邏輯思維組織能力,將協和的發展和精髓娓娓道來,展現於世人面前,是啊,協和強調精英的精神,強調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也只有協和才能創造出協和的精神,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放棄多少才能獲得今天的成就,那種敬業精神,世人如何比,又拿什麼去比,被裡面太多的故事感動,同時亦為現代的狀況擔憂。

  在各種文化和思想泛濫的今天,人們的行為有多少偏離正常的軌道,學術腐敗,所謂的論文東拼西湊,毫無閃光點可言,更無創新,長此以往,我們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如何縮小,不管什麼規則、不管什麼標準,到我們國家執行中都會產生變異,平常人都熟悉的9000,在國外執行的相當不錯,確實能夠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在我們國家就演變成花錢得到一張薄薄的紙,能證明什麼呢?企業花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做這項工作,連他們自己也不明白,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僅僅是一張證書,便於招標,便於宣傳,那種膚淺的經濟利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嗎?本人將認證作為事業來做,但看到太多的不合理現象,內心的那種焦慮無以表達,有時候,甚至覺得無知音,痛哭流涕,來對我們從事這些行業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惋惜,從事這項工作的個人沒有錯,企業也沒有錯,錯的只是我們國家這個大環境,錯的只是我們民族短淺的目光,錯的只是中國人太愛耍小聰明,錯的是以為捷徑能夠快速獲取成功,錯的是明亮的雙眸總被一層霧籠罩,錯的太多……

  特別喜歡的語錄有:我曾經渴望被激發內心的熱忱,希望那熱忱最終自律而專注地匯成一股創造力,點火升天,懸壺濟世;  ;還有更多的語錄感動我,感謝協和,感謝作者,讓我知道怎樣生活、怎麼工作、怎樣對待人生!


篇四:協和醫事讀後感

  協和,在還是孩提的時候就已經略有所聞,不過在我們那邊偏僻的地方來說,也沒有人去過協和,甚至沒有人見過協和的人。但是對協和,我一直保持著一種崇拜的感情,理所當然地認為協和是中國最高的醫學殿堂。雖然至今也沒有見過協和的人,更不用說到過協和。    最近喜歡到丁香園逛逛,看到前版主把這本《協和醫事》上傳,懷著對協和的崇拜,我把這書下載了……

  樓主說,這書下載後請在24小時內刪除,如果有興趣可去買。很遺憾,我沒有做到。我捨不得刪。這書,好;這書,有感情;這書,不只是書,還是情感的傳遞。

  協和醫事,看完也沒有究竟沒有說過醫術,用裡面的話說,醫生有兩個高峰,一個是技術,另一個是醫德。老協和的醫生就是擁有雙高峰的醫生,就是現在所需要的能夠處理醫患關係的醫生。不談他們,他們是我們所需仰望的,卻不可再企及,至今我也沒有遇到過所謂雙高峰的醫生,也許這並不能埋怨自己的運氣不佳,也許這個國家對這些人也是可遇不可求了。不是我對醫生絕望,也不是醫生的醫德不夠好,只是在這種醫療環境下,治病的醫生有,治病人的醫生不敢有。這就是所謂千裡馬常有,伯樂常有,卻沒有成為的千裡馬的條件。    千裡馬,我也知道,也承認,我不是一匹千裡馬,所以我倒願意自嘲一下,我不是一匹馬,哪來千裡馬。想想以前協和醫學院是怎麼一回事,老師比學生多,能夠想像嗎?再想想,平均下一年只是培養不到20個醫學生。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放到現在的社會,老師比學生多,一年畢業不到20位醫學生,那不是浪費資源嗎?那麼多農民子弟,為什麼你老師就不教多幾個學生,教出來的醫生多了,也好造福社會,我們國家醫生比例在世界上還是倒數的呢。這是善意的建議,也是可以理解的。

  或許吧,某些人以為一個老師帶的學生越多,就越能造福社會,允許我從好的方向想,總不能把我原本沒有機會讀大學的機會現在得到了,倒去說他們的壞話,所以,大學該擴建擴招,一個班只要教室允許,多少人也無所謂,越多越好,我就是在這種上大學最容易的時候考上了大學,成為一名醫學生。我們班多少人,說出來一直是讓人驚訝,也讓那些沒有讀過大學的人心裡爽了一把,原來大學還可以這樣快餐式啊,真正地適合時代的發展。我們班到底有多少人,想想讀書時候我們最大的教室能裝多少人,大概就是那個數了。人多力量大啊。

  說回協和,協和正因為小而精聞名。協和出來的不僅僅是醫生,是醫學家,是心理學家,是學者。協和影響的不僅僅局限於協和這個地方,不僅僅只是北京,而是全中國。當時這麼小小的一家醫學院,卻能引導一個大國的醫學走向。這應該值得某些人思考。

  不談某些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不管作為醫生,還是作為醫學生,總免不了讓自己去想想願景,現實實在是有差距。談談我自己。曾經我對醫生這職業是沒有抱有一丁點興趣的,後來由於某些緣故,我選擇了醫學。到了這大學來求學,這裡的外在環境真的是出乎意外得好,整潔,寬敞,乾淨,相對來說,內在環境就相去甚遠。我也承認,我這個人的惰性是隨環境而波動的,這裡讓我的惰性呈指數性成長,遠遠大於我的積極性。

  書上說,老協和的那些老醫生相當懷念在老協和的日子。雖然在那裡,他們的臉被人嘲諷為「協和臉」,缺乏陽光,缺乏笑容的臉,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但是他們在病人面前,又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笑容可恭,認真負責。現在,醫院的我們,恰恰跟他們相反,我們在病人前才是有一張「協和臉」,情何以堪。

  雖然以後我也不見得有什麼成就,但起碼我現在的夢想,當真是踏踏實實地成為一名好醫生。但願一路上沒有阻擾,而且有一批志同道合以兄弟相稱的朋友。


篇五:協和醫事讀後感

  《協和醫事》中,我看到了醫學精英是如何鍛造出來的,以及協和何以能始終引領醫學前沿。雖然協和的醫學教育模式近乎「殘酷」,協和人的從醫生涯幾乎是全身心的忘我投入,但卻因此造就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人與命運搏鬥,失敗摧不毀的理想。而這個激動人心的故事和摧不毀的理想曾經並仍將對中國醫學教育和中國醫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協和醫事無疑是為醫之道的最高境界。

  且看書中的摘引——

  著名內科學家奧斯勒,曾如此描述醫療行業:「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具有普世一致性的行業就是醫療,無論走到哪裡,醫療所遵循的規矩相同,所懷抱的志向相同,所追求的目標也相同。這種普世一致的同構性正是醫療最大的特色,它是律法所沒有的,也是教會所沒有的,即使有,其程度也有所差別。」

  奧斯勒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認識:「醫學是一生的學習過程。」

  奧斯勒在 1903 年演講《行醫的金科玉律》時這麼說:「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在這個使命當中,用心要如同用腦。」

  1892 年,奧斯勒在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新院舍的啟用典禮上,對醫學生演講說,「醫學這門學科需要高度整合心智與道德,並讓人求新、務實並有慈悲。」在他看來,醫生追求的應是思路的清明、心地的善良和心靈的平靜。

  有人問著名心胸外科專家吳英愷好醫生的標準是什麼?他回答:「好壞醫生的分水嶺就在於為誰服務和如何服務。解放前,我在協和醫院工作,當時的外科主任是美國人,他一輩子沒有做出什麼大的學術貢獻,但他工作勤勤懇懇,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關心病人,關心全科工作,了解所有工作人員的情況。這樣的醫生就是好醫生。」他在開創安貞醫院時,為醫院提的院訓是四個字——公、勤、嚴、廉。在他看來,這就是做醫生的標準。公就是公私分明,至少是先公後私;勤就是勤學、勤幹;嚴是學術上的嚴謹,工作上要嚴格,做事要嚴密;廉就是廉潔,不得以醫謀私。

  1921年,當蘭安生以「公共衛生專家」的身份進入協和醫學院時,他帶來的是一個全然嶄新的理念。具體來說包括:一、疾病可以在還沒有成為疾病時,就加以控制;二、預防疾病的措施,一旦在某一區域某一人群中實施,會比以單個病人為治療對象的「臨床醫學」更有效率。這一理念,與19世紀中葉進入中國的西醫相比,在臨床時間階段上,更加超前,關注的人群也更廣泛。他的另一句名言是:一盎司的預防,勝過 一磅的治療。

  1923年,蘭安生來到協和醫學院,在中國醫學教育史上,第一次專門為醫學生講授現代公共衛生這一課。他講課的主旨是:走出醫院,走進胡同,超越個體,關注到整個社區、更廣人群,到達底層老北京人生活的真實世界。只有從社會人群的開放環境,而不是從擺滿精密儀器的實驗室中,去了解社區居民的衛生健康問題,去尋找治療依據,從群體而非個體的角度,去尋找一種維護社區成員健康的辦法,這樣才能使醫學與社區服務成為一體。

  按照現代人力資源的理論來說,一個機構成功的三個核心元素是:人、組織、文化。協和醫院副院長、1970 年協和畢業生李學旺,這樣闡述協和文化:「協和文化是什麼?就是協和的醫療管理制度和程序,及由對這種制度、程序嚴格遵守過程中,不知不覺養成的為人、為事、為學的態度。」

  書中還有很多關於為醫之道的精闢論述。我覺得為醫之道其實並不深奧,也不算是什麼難事,關鍵看你如何理解、能否領悟,並如何將領悟到的為醫之道付諸於實踐和行動。

  如奧斯勒所言,醫療是一個具有普世一致性的行業,不分國界人種,救死扶傷是根本。而一旦選擇了從醫,也就意味著你必須做好為之付出你畢生精力的準備,並堅持終身學習;在你為患者施醫驅病的同時,更需要有一顆仁慈之心,行醫是一種神聖的使命,用心跟用腦同樣重要。而吳英愷的「公、勤、嚴、廉」四個字更是道出了一個好醫生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當下的為醫者又有多少夠得上好醫生的標準呢?

  我街道的公共衛生工作是2006年正式起步的。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是2007年12月26日下午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於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情況的報告》時提出的。而蘭安生早在1921年就帶來了公共衛生這個全然嶄新的理念,他在中國醫學教育史上關於走出醫院、走進胡同、超越個體、關注社區及更廣人群的現代公共衛生第一課,足足走了七十多年的艱難歷程。今天我們終於走出了醫院,走進村莊和家庭,我們的公共衛生服務團隊雖然在服務力量和服務能力上仍不足以發揮理想的公共衛生服務功能,但這一步已經堅實地邁了出去。

  關於協和醫院副院長李學旺對協和文化的闡述,對我們同樣具有借鑑意義。我們的醫院雖小,但作為一家醫院,一個團隊,文化是醫院和團隊成員的靈魂,具有執行力的制度是醫院文化的核心,醫院領導者及其成員的為人、為事、為學的態度則是醫院及其成員成長和發展的生命力。

  讀《協議醫事》,悟為醫之道。收穫不小,值得一讀。

同类文章

給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我心目中的「年度之最」王琳的一封信 酒衷豪  優秀的王琳姐:  你好!  在你開建博客沒幾天,看到校訊通推薦你的文章,我就立刻被你那優秀的文章給迷住了。  精美的散文,大氣的小詩,緊扣時代脈搏的文章,是那麼富有深意。每一次我去讀你的文章,都會感覺到自愧不如。我的文章與你比起來,真是差距不止

給哥哥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哥哥的一封信  親愛的哥哥:  你現在還好嗎?這麼多天來,我真的真的好想你。哥,你知道嗎,我們這兒天天都是炎炎烈日,可它卻驅散不了那一片罩在我頭頂上的烏雲,這片烏雲不停地掉著雨滴,雨滴不停地擊打著我,好疼,好冷。  今天下午我回到帳篷,碰巧黃老師給我們拿了幾本書來,這本書讓我不禁潸然淚下。畫

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  親愛的徐老師:  您最近過得好嗎?  暑假,當聽到您不教我們班的壞消息時,我差點叫了出來,當時,我一整天都沒精神,腦子裡一直在胡思亂想,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夢見您。  昨晚睡覺時,我突然又想起了您。  記得四年級時,我們的包幹區和二班的分到了一起,相處的很不好,有一次還罵

給好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好朋友的一封信  小明:  你好!  自從上次我的爸爸媽媽帶我到你家作客我們就認識了,並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今年寒假,我誠摯的邀請你到我的家鄉玉溪作客。我會讓你領略到玉溪這顆滇中明珠的熠熠光彩!  我的家鄉玉溪座落在龍馬山腳下,這裡風景宜人,春天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果實纍纍,冬天

給親人寫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的的妹的一封信  親愛的的的妹:  你好!  你好!你最近過得還好嗎?告訴你,我們這個學期去秋遊了,我們秋遊的地點在木瓜園。我們一到那兒,就找到了燒烤場,我們班有五個爐,其中我也燒烤了,我和班長一個組,有同學在那兒吃乾糧,吃飽了,我們就去一個空地方玩,玩得可高興了。我是你遠方的朋友,我在深

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  千佛小學的姚騰飛同學:  你好!  我是張耀博同學,我今年十歲了,我的性格十分冷靜,溫和。我的家庭十分溫暖,家庭成員有溫柔可親的媽媽,比較嚴厲的爸爸和調皮搗蛋的我組成的一個非常溫馨的家庭。可以說我整天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  說完了我,該輪到你了吧!你今

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親愛的知心姐姐,您好!  我是一名小學生,最近,煩事像幽靈一樣,一直對我「緊追不放」。今天,我想把我的煩惱事都訴說給你您聽,希望能得到合理的解決。但是,您可要替我保密哦,我可不希望別人知道我是那麼「內個」的人!  我和「威童」(是個人,不是小動物哦)曾經是一對形影不離、調

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  親愛的解放軍叔叔:  您們好!  我是一名姚渡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家住王家村,今年十一歲。生活非常幸福。  可是,一場地震從天而降,就在那一瞬間,它殘酷地摧毀了我那美麗的學校,溫暖的家。眼看著一排排高樓大廈不停地倒塌,人民的財產被摧毀。孩子們的哭聲,大人們的叫喊聲,狗叫聲

給校長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校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長您好:  我叫郭淑萍,現年14歲,小學六年級畢業,我本有一個雖不富裕,但較圓滿的家,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但天有不測風雲,我父親於2005年9月初三日因一車禍不幸失去寶貴的生命,母親因傷心過度思念父親於2006年7月25日相繼去世。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我一度成為孤兒

給外地親友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篇一:給父母的一封信[600字] 宋依霖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成長為一個十歲的少女了。回想起您們陪我度過的每個春夏秋冬,您們贈予我的經驗和帶給我的歡笑不時在我眼前浮現,令我心潮起伏不能自已。當我雙手鋪開信紙,我醞釀已久的思緒就躍然紙上,積蓄多時的情感將盡情地揮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