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新教育讀後感

2023-09-27 07:19:55 3

篇一:新教育讀後感

  我讀了新教育之後,深深地被裡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動,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並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裡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誇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後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後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篇二:新教育讀後感     宋靜

  很久沒有乘公交車了,今天,摩託車壞了,我又爬上了久違的 5 路 (中醫院 —— 農工商)。由於早上起來的早,睡意還沒有散去,於是,一路打起瞌睡起來。

  「奶奶,坐這兒!」一陣稚嫩的聲音讓我清醒了過來。汽車已經開到了 獅山路口 。上來了一老一少,小的八九歲,扎一條馬尾,雖然瘦瘦的,但兩隻眼睛亮亮的。老的五十來歲,背著書包,粉紅的書包被有點駝的背背著,顯得有點扎眼。

  透過車窗的陽光格外的燦爛,小女孩自顧自地玩起了手影遊戲,一會兒是展翅高飛的小鳥,一會兒是晃動腦袋的小狗,笑臉和陽光一樣燦爛。手臂上別著三條槓,白襯衫格子裙,一看就知道,那是我們海師附小的。奶奶一直背著書包,坐在旁邊的凳子上看著孩子樂呵呵的,也是一臉的燦爛。

  汽車到站了,奶奶依舊背著書包,小女孩牽著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小辮兒一搖一晃,地上的那個影子也快樂地一搖一晃。「小姑娘,你幾年級了?」看到自己學校的孩子,總有幾分親切感。「二年級。」「哦,奶奶每天送的呀!」「是啊,路遠,又不放心一個人走。」奶奶接過話說。奶奶依舊背著書包,一直牽著孩子的手,送到了不能再送的地方。

  路途遠,奶奶跟著車送孩子,也許讓人無話可說,因為現在的路上,汽車摩託車實在太多,交通安全的確很重要,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有個人接送,也許還能說得過去。但是每到星期二導護時,我留心了一下,三年級,四年級,甚至五、六年級的學生,由爺爺、奶奶背書包的大有人在,說實話,我很想跟那些爺爺、奶奶說:讓孩子自己背書包吧!

  讓孩子從小學會承擔,小時候能承擔自己書包的重量,長大後,才能肩挑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他們不應該是溫室裡的花朵,而應該是陽光下展翅的小鷹。讓孩子在成長中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東西,那是一種鍛鍊,大人又怎能替代這種鍛鍊?

  背起書包,在陽光下快樂奔跑,這才是屬於我們孩子的風景。


篇三:《新教育》讀後感  祖雲鵬

  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現在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對閱讀的重視。《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動之一是「營造書香校園」,倡導閱讀生活。朱永新老師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新教育要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新教育就是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互動閱讀發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個性。

  朱老師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探尋的重要成果之一。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開啟美好的人生。這又和我們學校安排的閱讀、經典誦讀不謀而合!我們學校每天堅持的晨誦、午讀、暮省,學校的校本讀物《語文主題叢書》等,已成功舉辦了兩屆跳蚤書市,校園時時洋溢著濃鬱的書香氣息! 學生和教師都在平時的閱讀中共同成長。讀著這本書,我有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興奮。

  新教育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篇四:《新教育》讀後感

  寒假之前,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後,我卻一直把它放在一邊,其間睡覺前也偶爾翻動過兩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學校布置了任務,要完成一篇讀後感,於是在開學上班之間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當我讀了前三章後,我的收穫還是非常多的。我了解了什麼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種精神;了解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還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變。讓我感到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實用的書。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輯第三節《四大改變》中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這一點。文中寫了新教育實驗的開展給兩個孩子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個是胡量。這是一個最討厭作文,不寫作文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師的鼓勵下跑到教育在線網站上開了一個專題貼,一年後這個討厭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書《胡量日記選》;另一個孩子是陸楚雅,父親在她一年級時因公去世,因為失去了父親,孩子很孤僻。老師把她帶到了教育在線網上,於是她開始了每天的閱讀和寫作,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寫了數百篇日記和文章,成為一個快樂而健康的孩子。在這裡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實驗認為,兒童的學習不應當只是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裡所接受的教育,在為將來的人生和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我想,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的夢想,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衝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自己的學生,可惜孩子們的理想一次次埋沒在不理想的考試中,一次次埋沒在稍有創新的舉動就招來批評指責中。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分數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和恥辱,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讀了這一章,使我看到素質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話語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在今後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篇五:《新教育》讀後感    桂香 

  本學期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至七章,很有感觸。通過閱讀知道了新教育是 「 新 」「 行 」「 心 」「 星 」「 信 」 的教育。教育是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真心靈的理解和尊重。在每一堂課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鐘,我們都要用心去發現,用心去行動,探索未來的教育。新教育實驗最重要的追求是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走上工作崗位將近二十年了,如今再也沒有剛開始工作時的熱情了,更多的是感到無奈和無力。讀了新教育知道了自己首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發展自身的業務素養。通過自己的改變教育學生,讓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能夠露出發自肺腑的天真爛漫的笑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知識每天都在更新,而我們的教育對象也在不斷的變化著,越來越感覺自己的不足。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完善自我。高爾基說過 「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 讀書可以增加教師的自身素養與底蘊,我們學校是新教育實驗基地,每天晨誦跟孩子們一起學習校本課程《經典詩文誦讀》了解豐富的古代傳統文化,午讀時與學生共讀童書讓我也感覺到了童年的快樂,彌補了自己童年的缺失。陶行知先生說: 「 教育是一種行為,而行為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行為,那是盲動。 」 業餘時間閱讀教育學專著可以用更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本學期通過查看劉玉琴老師的博客收益頗多,知道了她平時與學生的相處態度,學習了她幽默風趣的課堂風格,讓本來默默無聲的課堂如今也變得氣氛活躍了。陶行知先生說過 「 人類與個人最初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一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會貫通之思考終,再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峰 」 理論都來源於實踐,在我們課堂教學中一堂課下來,孩子學到了什麼,自己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今後將如何去做,只有及時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並想出彌補的措施,在下次實踐過程中進行運用,今後努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爭取更大的提高。 與新教育同行,追尋教育夢想,真正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生活。


篇六:新教育讀後感 

  新教育實驗,赫赫有名!讀過後,記住了新教育的精髓:「 為了人的一切,為了一切的人。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一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是教育尋夢;第二輯是教育感悟;第三輯是教育問答。我非常認同作者說的: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學校發展的起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學校管理最最靈魂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則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快樂,那就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我都不快樂,我會讓你快樂嗎?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師不能每天用心去發現他的教育世界,那麼教育始終是一種缺陷。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校。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是一個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人只要有精神的飢餓感,才會閱讀,一天不閱讀則很難受。

  這本書讀完後,我最大的變化是心潮澎湃,日益心灰意冷的教育追求重新燃燒起滿腔的熱情,面對著新的一輪的教學,又有了一股子大幹一場的勁頭。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麼的可愛,每一節課都有收穫,每一次與孩子的交流都是那麼的開心。當然也有課上得不理想,孩子調皮搗蛋、不認真學習的時候,但那時的自己總有更多的耐心,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跌倒了爬起來的力量。

  朱教授說:「真正的教育家也應該具備詩人的品格,永遠憧憬明天。」雖然這樣的定位對自己來說有些過於高了,但其中所包涵的對生活、工作的衝動與渴望卻是每一位優秀的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就像朱教授所說的:「與理想相伴的一個詞彙——堅守」,這份堅守是我最需要去堅持的,既然我無法改變別人,也不可能改變社會,那我只能改變自己。雖然只有三尺講臺,雖然無法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裡,但哪怕只是幾個,能夠真正地影響著他的人生,那也是很大的價值了!

  重整行囊,聽從新教育的呼喊,跟隨理想的腳步,站到漲潮的海上,乘風破浪,向著彼岸,開始教育人生的又一次出發!


篇七:新教育讀後感

  假期裡,翻開《新教育》,一目十行,瀏覽一番。就在我即將合上書時,朱永新的成長史把我吸引住了我。他的不懈的進取精神,他對教育的痴迷,深深地打動了我。於是,又一次充滿敬意地捧起書,認真地讀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

  細細讀來,真正感悟到新教育所提倡的正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以下是自己體會特別深刻的幾個方面。

  營造書香校園,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

  朱永新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每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和神奇。

  是啊,古人就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因為詩書喚醒了這種蘊藏著的美好和神奇,從而使得「氣自華」吧?也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句話:智力啟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他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可見,營造書香校園,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是多麼重要。

  專業閱讀,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朱永新認為,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沒有教師對於閱讀的熱愛,就很難點亮學生閱讀的熱情。教師讀書不僅的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突與交流。而教師的專業閱讀會讓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有教育的智慧,從而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另外,在閱讀方法上,新教育實驗主張知性閱讀,這是一種帶有咀嚼性質的研讀,可將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到閱讀者的結構中去。也只有如此,才能吸納書籍中的「營養」,甚至使知識結構優化或重建。

  專業寫作,在反思中成長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 只有善於反省,才能提高自己。德國詩人海涅說過: 「反省 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

  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們的教育生活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這些碎片可能就是未經省察的經驗。而通過專業寫作,就能有效地對經驗進行反思,從碎片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並加以理解,形成我們的教育經驗。

  行動就有收穫

  新教育的行動論是: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新教育實驗強調行動,而且把行動作為實驗的價值取向。

  新年伊始,我們總會有美好的憧憬;新學期開始,常會有得意的計劃。但是,人之惰性阻礙著我們難以行動起來。因此,那些「美好」和「得意」更多的只能成為「憧憬」。

  只有行動起來,才可能超越自我。新教育有了理念和觀點,有了方法和步驟,有了美好願景,需要的就是行動;若要奇蹟出現,只有堅持!

同类文章

給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我心目中的「年度之最」王琳的一封信 酒衷豪  優秀的王琳姐:  你好!  在你開建博客沒幾天,看到校訊通推薦你的文章,我就立刻被你那優秀的文章給迷住了。  精美的散文,大氣的小詩,緊扣時代脈搏的文章,是那麼富有深意。每一次我去讀你的文章,都會感覺到自愧不如。我的文章與你比起來,真是差距不止

給哥哥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哥哥的一封信  親愛的哥哥:  你現在還好嗎?這麼多天來,我真的真的好想你。哥,你知道嗎,我們這兒天天都是炎炎烈日,可它卻驅散不了那一片罩在我頭頂上的烏雲,這片烏雲不停地掉著雨滴,雨滴不停地擊打著我,好疼,好冷。  今天下午我回到帳篷,碰巧黃老師給我們拿了幾本書來,這本書讓我不禁潸然淚下。畫

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  親愛的徐老師:  您最近過得好嗎?  暑假,當聽到您不教我們班的壞消息時,我差點叫了出來,當時,我一整天都沒精神,腦子裡一直在胡思亂想,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夢見您。  昨晚睡覺時,我突然又想起了您。  記得四年級時,我們的包幹區和二班的分到了一起,相處的很不好,有一次還罵

給好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好朋友的一封信  小明:  你好!  自從上次我的爸爸媽媽帶我到你家作客我們就認識了,並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今年寒假,我誠摯的邀請你到我的家鄉玉溪作客。我會讓你領略到玉溪這顆滇中明珠的熠熠光彩!  我的家鄉玉溪座落在龍馬山腳下,這裡風景宜人,春天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果實纍纍,冬天

給親人寫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的的妹的一封信  親愛的的的妹:  你好!  你好!你最近過得還好嗎?告訴你,我們這個學期去秋遊了,我們秋遊的地點在木瓜園。我們一到那兒,就找到了燒烤場,我們班有五個爐,其中我也燒烤了,我和班長一個組,有同學在那兒吃乾糧,吃飽了,我們就去一個空地方玩,玩得可高興了。我是你遠方的朋友,我在深

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  千佛小學的姚騰飛同學:  你好!  我是張耀博同學,我今年十歲了,我的性格十分冷靜,溫和。我的家庭十分溫暖,家庭成員有溫柔可親的媽媽,比較嚴厲的爸爸和調皮搗蛋的我組成的一個非常溫馨的家庭。可以說我整天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  說完了我,該輪到你了吧!你今

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親愛的知心姐姐,您好!  我是一名小學生,最近,煩事像幽靈一樣,一直對我「緊追不放」。今天,我想把我的煩惱事都訴說給你您聽,希望能得到合理的解決。但是,您可要替我保密哦,我可不希望別人知道我是那麼「內個」的人!  我和「威童」(是個人,不是小動物哦)曾經是一對形影不離、調

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  親愛的解放軍叔叔:  您們好!  我是一名姚渡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家住王家村,今年十一歲。生活非常幸福。  可是,一場地震從天而降,就在那一瞬間,它殘酷地摧毀了我那美麗的學校,溫暖的家。眼看著一排排高樓大廈不停地倒塌,人民的財產被摧毀。孩子們的哭聲,大人們的叫喊聲,狗叫聲

給校長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校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長您好:  我叫郭淑萍,現年14歲,小學六年級畢業,我本有一個雖不富裕,但較圓滿的家,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但天有不測風雲,我父親於2005年9月初三日因一車禍不幸失去寶貴的生命,母親因傷心過度思念父親於2006年7月25日相繼去世。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我一度成為孤兒

給外地親友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篇一:給父母的一封信[600字] 宋依霖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成長為一個十歲的少女了。回想起您們陪我度過的每個春夏秋冬,您們贈予我的經驗和帶給我的歡笑不時在我眼前浮現,令我心潮起伏不能自已。當我雙手鋪開信紙,我醞釀已久的思緒就躍然紙上,積蓄多時的情感將盡情地揮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