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慈禧墓的孫殿英最後怎樣了(盜慈禧墓的孫殿英是怎樣死的)
2023-10-14 03:28:05 2
中華民族自古就遵循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那就是孝道,無論什麼身份地位都深信於百善孝為先的行為準則,無論是狹義的孝順父母還是廣義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無論朝代變遷,信奉的思想改變,孝道一直是永恆不變的宗旨。不孝者,不成人。
雖然孝順的釋義上至兼濟天下老者,下至善待父母長輩,永恆不變的幾條無非是:尊宗敬祖、服侍父母、傳宗接代、入土為安。而古人老矣,最在意的也就是生時可見子孫滿堂,死後落葉歸根,這便是圓滿的一生。
然而卻有這樣一波人,他們視道德於無物,幹的就是打攪死者清靜的買賣,這波人就是臭名昭著的盜墓賊。
歷史上的盜墓賊通常都沒什麼名聲,有名聲的盜墓賊多半下場都不太好,因為盜墓這個職業在中國可謂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自家的祖先被盜墓這件事,換做誰都是不能夠接受的!大家對於這樣的小人自然也是同仇敵愾。即便是有權有勢的,有了盜墓賊這個帽子,流傳在後世的名聲終歸不會太好。
而在近代軍閥混戰的中國,卻也出了一位震驚了全國的盜墓賊——東陵大盜孫殿英。他之所以出名的原因,不只是他把慈禧太后的棺材給拖了出來,把陵墓裡各種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更是因為他不是什麼無名小輩,而是有名有臉的軍閥。
若是要盤點清朝滿清遺老最恨的兩人,一個就是把宣統帝溥儀趕出皇宮的馮玉祥,另一個就是挖了慈禧太后陵墓的孫殿英。東陵大盜孫殿英是使用了什麼樣的計劃盜取了清東陵,最後又是落得了一個什麼下場?
盜墓的起因是在1928年春,原奉軍收編的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東陵旁的馬蘭峪,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黨北伐至冀東一帶,發覺此地散匪眾多,便派遣了孫殿英部前往剿撫。
然而孫殿英一到了冀東,就對埋下無數金銀珠寶的清東陵動了心思,起了盜墓的想法,一是為了藉機搜刮一些財寶,二是順帶籌集剿匪的資金。他見馬福田已經盤踞在清東陵附近,就借著剿匪這個理由,趕跑了馬福田與他的部隊,接著順勢就駐紮在了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的薊縣馬伸橋。
當年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守護,而且還有八旗旗兵駐紮。然而隨著世事變遷,清東陵也逐步落入了北洋軍閥的掌控之中。此時的護陵人員也漸漸淪為虛職,甚至還有與外界人員串通盜取清東陵內的財寶的現象發生。
1928年6月,孫殿英武力強制馬福田的部隊撤離後,便開始了初期盜墓的籌備工作。7月上旬,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
盜墓之前,孫殿英先致函遵化縣知事,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由,要求遵化縣代僱騾馬車三十多輛,以便從其他地方裝運軍糧。由於封鎖嚴密,所以外界雖有傳聞,卻不明真相。
墓門被撬開,士兵們手忙腳亂的開始往外搬這些陪葬品,三十多輛馬車負責運輸,每一車都滿載皇室的金銀珠寶,其中的價值無法估量,幾乎全都是稀世的珍品。而孫殿英率領的匪兵一開始並不知道地宮的入口,整個清東陵幾乎都是他們挖掘的痕跡,這對清東陵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
自東陵被盜後,清室遺臣多次到衛戍司令部要求嚴懲盜陵兇犯,各界人士紛紛電請政府,要求從速秉公處理,北平總商會請求組織特別法庭審判此案。
然而主犯孫殿英被人點悟,將盜來的貴重寶物,紛紛打點給當時手握大權的軍閥權貴們,因此即便外界輿論壓力頗大,但孫殿英還是得以逍遙法外,甚至還依舊上了戰場。要犯譚溫江也被保釋出獄,這一招出錢擺平事的技巧,孫殿英是演繹得爐火純青啊!留下那些忠心耿耿的滿清遺老們氣的乾瞪眼,卻也無能無力。
之後孫殿英不但沒有被問責,反倒是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和龐炳勳投敵新五軍。日本投降後,他又成為"曲線救國"的"忠臣",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與人民解放軍為敵。而這個"牆頭草"一般的卑鄙小人,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最終在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被解放軍生擒,後病死於戰犯收留所中。自此,清東陵被盜一案總算是有了一個定論,幕後主謀也終於被繩之以法了。
一個盜取了皇室陵墓的盜墓賊,卻可以逍遙法外二十餘年,可見當時國民政府的迂腐。而清東陵被盜,無疑是近代中國的巨大損失,其中許多稀世珍寶都流散在了各處,更有許多有研究價值的文物沒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