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主要習俗(民俗常識之除夕)
2023-10-14 10:40:45
除夕由來及風俗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夜,因常在陰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舊時,大年三十叫歲除,所以是日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詩:「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祥瑞圖案的新衣。其俗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活動。
據《呂氏春秋,季冬紀》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所撰的《風土記》。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好日子。北方風俗較為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則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年俗不一。餃子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禁忌
①福字不能倒貼,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②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那麼,要在自家大門口外面的門框上掛兩個中國結,以趨利避害。
③忌倒汙水、倒垃圾、丟棄雜物、掃地、灑水、隨地便溺。據說這樣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就會降禍於人。
④除夕晚上不論是否守歲,屋裡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⑤記得要在年前還清債務,如果已欠過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門討債。
⑥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忌說不吉利的字眼,否則一年都要倒黴。
⑦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餘」。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