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或者來歷(有9個名字的端午節)
2023-10-14 06:06:15 2
在趙雅芝版的《新白娘子傳奇》裡,有這麼一段經典劇情:
端午節至,許仙與白娘子共處一室。許仙一邊說著甜言蜜語,一邊哄著白娘子喝下雄黃酒。白娘子不勝酒力,現出蛇身,嚇死了許仙。
小時候,只關注白娘子如何搭救許仙了。現在長大了重溫經典,不禁想發出疑問:
雄黃酒真的能驅蛇嗎?為什麼到端午節就要喝它呢?
關於端午的傳說那麼多,究竟是紀念誰的?
1、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可以說,端午節是中國所有節日中,別名最多的,沒有之一。
具體是:端午節,端陽節,天中節,天醫節,衛生節,女兒節,龍舟節,粽子節,詩人節。
每一個名字,都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代表了這個節日的淵源。
下面科普一下,選3個流傳較廣的說法,以便小朋友問起時,家長能夠從容應答哦。
第一個說法: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是有歷史記載的。
司馬遷所著《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關於屈原的最早史料。只不過,這本書僅僅說了有屈原這麼個人。
真正把屈原和端午節聯繫到一塊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梁吳均寫的《續齊諧記》。
上面明明白白地寫著:
「屈原以5月5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楝葉及五色絲,皆淚羅水之遺風。」
翻譯過來就是:
「屈原5月5日投汨羅江(今湖南省平江縣)自殺,老百姓很悲痛,每年到了這一天,以竹筒裝米飯投入江中,來祭奠他。
演變到今天,人們在5月5日,家家戶戶舉行包粽子活動,並附上楝葉和五彩絲帶,逐漸成了汨羅水一帶的傳統。」
那麼,屈原究竟是個什麼人?他為什麼要自殺?又憑什麼得到所有人的緬懷?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屈原的故事。
屈原,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公元前278年。
他是春秋時期楚國大臣,準確來說是個大忠臣,他對祖國非常熱愛。
面對秦國的威脅,他舉薦賢能,積極提供富國強兵的策略,主張聯齊抗秦。
卻不想,這麼一位憂國憂民的忠臣義士,竟遭到奸賊讒言陷害,被流放到湘江一帶。
屈原不僅忠肝義膽,他還是一位才子。傳世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等佳作。
也因此,端午節又叫詩人節。
《離騷》裡面很多經典名句,比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意思是,我長嘆一聲,止不住淚流,我很悲哀,這方人民的生活太艱難了。
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懷,可見一斑。
他還在《離騷》中說:「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意思是,即使我的身體不在了,也不會改變理想。任何懲罰,都無法讓我更改心意。即使道路又窄又長,漫無邊際,我仍要尋找心中的理想。
再舉一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意思是,滄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子。滄浪的水渾濁了,還可以洗我的腳。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消息傳來,屈原心如刀割,一口氣寫下《懷沙》後,懷抱一塊大石頭,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深感悲痛。樸素的百姓們,紛紛來到汨羅江邊憑弔。
漁夫們划著船,在江上到處尋找,急切想打撈屈原的遺體,這就是龍舟的由來。
岸上的人們,把攜帶的飯糰投入江中餵魚。他們覺得,只有水裡的魚蝦們吃飽了,才不會咬屈原的身體。
這就是粽子(就是葉子包著的飯糰)的由來。
還有一位老中醫,往水裡拋入一壇雄黃酒,說是能藥暈水裡的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的遺體。
這就是端午喝雄黃酒的由來了。
第二個傳說:紀念伍子胥
這個傳說,主要在江浙一帶流傳。
伍子胥,生於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年。
巧的是,伍子胥也是楚國人。也是位傳奇人物。
他出生名門,家裡父兄都是當官的。只不過後來,父親和幾位哥哥均被楚平王所殺。
伍子胥逃往吳國,助力吳王夫差成功稱霸,也報了家仇。
只可惜,他功成後同樣被小人嫉恨。吳王誤信讒言,憑藉莫須有的罪名,將伍子胥賜死。
伍子胥死前,對手下說:「將我的眼睛放到東門城門上,我要睜眼看著吳國滅亡。」
果然,在伍子胥死後第9年,吳國被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所滅。
而當年,因伍子胥自殺時說的那句話,惹惱了吳王。他被下令用馬革裹屍丟入江中,時間也恰好是五月初五。
江邊民眾聽說後,因其忠心而感動,因其遭遇而同情。於是將他的屍身打撈上岸,並修建了「胥王廟」,並尊稱其為「海神」。
第三個傳說,紀念孝女曹娥
據《後漢書·列女傳》記載:
東漢時期,一名男子在江中溺水身亡,他有個女兒叫曹娥,年僅14歲。小姑娘非常有孝心,父親失蹤後,她不分白天晚上,一直在江邊痛哭和尋找。
可惜,勞累了許多天都沒有結果,哀痛欲絕的孝女曹娥,一頭扎入江中,跟隨父親而去。
後人為表彰草娥的孝節,特意為她興建一座廟宇,名字就叫曹娥廟。相傳,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孝女草娥而設。
......
其實,關於端午的傳說,還不止於此。
在眾多的記載中,屈原、伍子胥、曹娥三位人物非常有代表性。
屈原的愛國情操、伍子胥的忠貞、曹娥的孝心,都是中華民族最看重的精神,因此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口口相傳,永遠緬懷。
關於其他的起源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裡面更多地從科考的角度,對端午的起源做了分析。
2、端午節的習俗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由於中國地廣人眾,各地稍有不同。但是,最普遍、最主要的習俗有三樣:
包粽子、划龍舟、掛艾草。
至於各地具有本地特色的風俗,比如祭奠祖先、請龍神、拜媽祖廟、放紙鳶、掛五色繩、畫額頭、喝雄黃酒等,就更多了。
3、端午節的禁忌端午節除了一些普通的習俗外,還有一些流傳千年的禁忌,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1)忌舉行喜慶活動
如果你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在這一天,你不會張口就說:「端午快樂」,因為這一天,我們的心情是哀痛的。
大家互道一聲「端午安康」即可。
因此,這一天也不適合舉行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
2)忌下河遊水
在一些傳說裡,5月是「惡月」,也就是倒黴的月份。因此,這一天是不適合下水遊泳的。特別是曾經溺死過人的水域。傳說裡,這天下水,會很兇險。
3)防止毒氣入侵
從氣象來看,端午正好是夏至時刻。在傳統文化裡,這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就好比月滿則虧一樣,過猶不及。這一天容易邪氣入體,影響人的健康。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天開始天氣轉熱,毒蟲滋生。由於古時候人們生存環境不好,毒蟲往往能輕易進入屋子。因此不要門戶洞開,避免毒蟲入戶。
而且,這一天人們有喝雄黃酒的習慣。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形的典故,就源於此了。
那麼,雄黃酒究竟是什麼酒呢?它有什麼功效?
據專家介紹,雄黃酒,是指用雄黃粉末泡製的白酒或黃酒。具有一定的解毒、殺蟲、驅風痰的作用。
雄黃酒當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二硫化二砷,有抗菌的作用。
因此,古代的人們會適當飲用雄黃酒,來驅蟲闢邪,提高身體體質。
4)夫妻「歸寧」
在一些地方,還流傳著男女夫妻端午當天要分開,女方回娘家的說法。並且取了個名字叫「歸寧」。具體意思就不用明說啦,意會意會。
5)兒童禁忌
同樣因為端午是重五惡日,相對來說,孩子更為體弱,因此,對孩子身體健康有更大的影響,關於孩子的禁忌就更多了。
比如,這一天不適合生孩子,不滿一歲的孩子要送去外婆家避禍,身上塗抹雄黃酒等。
6)外嫁女不宜吃娘家的粽子
相傳在這一天,女方如果回娘家吃了粽子,娘家就要倒黴一年。
這種說法可能也是基於某一個傳說,現在已不可考,早就無人遵守。
最後還有一條,那就是粽子雖美味,但不能過多哦。因為粽子一般以糯米為原料,不太容易消化。老人孩子吃多了易影響腸胃,甚至上火。
4、結語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底蘊,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估計一本書都寫不完。
但是不管怎樣的故事和傳說,裡面蘊藏著的,都是中華民族最推崇的品德。
我們以這些節日為載體,代代相傳,永遠懷念那些優秀的中華兒女。
讀者們,如果您的家鄉有獨特的風俗和禁忌,請在留言區一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