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人的社會化的關係(聲音體育非他養乎吾生)
2023-10-12 23:16:16
體育與人的社會化的關係?劉穎餘在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建設達成共識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體育中找到快樂,某種程度上比考試指揮棒更為重要,意義更加深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體育與人的社會化的關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體育與人的社會化的關係
劉穎餘
在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建設達成共識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體育中找到快樂,某種程度上比考試指揮棒更為重要,意義更加深遠。
「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毛澤東同志於1917年4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體育之研究》部分內容,進入今年全國I卷高考作文題目,迅即登上熱搜,引起廣泛社會反響。
高考作文的命題有著顯著的時代特點,常常反映著一個時代的需求。毛澤東一個世紀前的舊文,能和今天的高考結緣,或許也能從一個側面證明:體育已進入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毛澤東有名言云:「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親口吃一吃。」我們要想了解《體育之研究》的精髓和現實指導意義,最好的辦法也是去通讀原文,「親口吃一吃」,而決不能滿足於大家流傳的隻言片語。
那麼,《體育之研究》到底研究了什麼?
它研究了體育的位置、功效,分析了當時體育的流弊、不好運動的主要原因,以及體育運動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有關體育的位置,《體育之研究》態度鮮明,「善其身無過於體育。體育於吾人實佔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
在分析體育和德育、智育的關係時,毛澤東明確表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其載知識也如車,其寓道德也如舍。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他認為,「學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只有把體育放到重要的位置,才算找到教育的真正要義。
有關體育的功效,人們可能了解較多。「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這句話,被引用得最為廣泛。「體育之效,至於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這和當代人對於體育價值和功能的認識,完全契合。
不僅如此,《體育之研究》還指出,「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識,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適,是謂俱泰。故夫體育非他,養乎吾生、樂乎吾心而已。」這和現代奧林匹克精神同樣不謀而合——1961年生效的《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表示,「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
至於「前此體育之弊」,毛澤東的看法也非常精闢,獨具慧眼,「故愚觀現今之體育,率多有形式而無實質。非不有體操課程也,非不有體操教員也,然而受體操之益者少,非徒無益,又有害焉。」一言以蔽之,形式主義於事無補,「故講體育必自自動始。」
而如何做到「自動」?《體育之研究》開出的藥方是,快樂與興味。「運動而有恆,第一能生興味。第二能生快樂。」「興味者運動之始,快樂者運動之終;興味生於進行,快樂生於結果。」
毛澤東100多年前的這些真知灼見,於今天不僅不過時,而且極有現實針對性。在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建設達成共識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體育中找到快樂,某種程度上比考試指揮棒更為重要,意義更加深遠。
在《體育之研究》中,毛澤東還分析了「不好運動之原因」,蓋有四焉:「一則無自覺心也;一則積習難返也;一則提倡不力也;一則學者以運動為可羞也。第一與第四屬於主觀,改之在己;第二與第三屬於客觀,改之在人。君子求己,在人者聽之可矣。」
這些因素中,有的今日已有很大改觀,有的則依然存在,甚或變本加厲。比如電子產品的泛濫,既是客觀掣肘,也是主觀誘因,實為體育運動之大敵。
限於篇幅,《體育之研究》中有關運動注意事項和方法,就不再贅述。
概而言之,一個世紀以前,毛澤東能以如此鄭重、嚴肅的態度來研究體育,並貢獻那麼多精闢而深邃的思想,殊為難得,實在值得今人仔細研讀並深長思之。
「養乎吾生、樂乎吾心」,願我們每個人都找到體育的樂趣,讓體育早日回到社會中應有的位置,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