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啥被稱為天可汗(是少數民族首領的尊稱)
2023-10-13 11:13:20 1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開創了最輝煌的「大唐盛世」!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明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帝國的不可缺少締造者,他不僅得到來自全國老百姓們的支持與愛戴,還廣泛受到周邊各少數民族政權的擁護,當時唐太宗被天下人民尊稱為「天可汗」,意思就是「天下最大的可汗」。
唐太宗被天下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讀者朋友們會問「可汗」這個稱呼是少數民族對首領的稱呼,唐太宗李世民什麼時候成為少數民族了,其實不然,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是有原因的,跟他治理天下的功績是分不開的。
大唐盛世的締造者——唐太宗
唐朝建立初年,經常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突厥的威脅。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剛登基不久,東突厥的頡利可汗率軍進犯大唐,最後直逼唐朝京城長安,威脅到這個新建立起來的國家。唐太宗親自率軍討伐,正面與突厥軍隊對峙,他毫不畏懼,獨自一人騎馬和頡利可汗在橫跨渭水的便橋上談判,當面譴責頡利可汗違背兩國交好的和約,發動侵略。頡利可汗見唐太宗義正言辭,唐軍也是磨刀赫赫士氣旺盛,頓時沒了底氣,於是便要求講和。唐太宗和頡利可汗兩人就在便橋上歃血為盟(古人結盟時,把動物的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約定雙方永遠友好相處互不侵犯。
頡利可汗率領東突厥頻繁侵犯唐朝!
然而好景不長,突厥方面再次不遵守盟約,騎兵依舊不斷騷擾唐朝邊疆,影響了唐朝百姓的安居樂業。針對突厥的連續侵犯,公元629年唐太宗命令大將李勣、李靖帶軍出擊突厥,最後唐軍大獲全勝。俘虜了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這次大唐針對突厥的軍事行動意義深遠,打出了唐朝的國威,告誡天下大唐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大唐軍隊前往西域徵伐東突厥
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西域,唐朝在東突厥原先的地盤設立州府,但不派遣漢族官員,而是任用原東突厥貴族作長官,並按照他們的習慣,規定職務可以世襲。這些州府名義上要接受唐帝國的冊封,定期向中央朝貢,但不向唐交納賦稅,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在這些州府之上,設都護府,其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權,管理邊防和處理民族之間的事務。這樣,唐朝邊疆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打敗東突厥後,唐朝的威望得到很大提高,唐太宗李世民也更加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在這種正能量的影響下我國東北地區的奚、室韋等十幾個部和西域的各小國都紛紛要求歸附唐朝。唐太宗也平等友好地對待它們。為了營造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唐太宗大力推行和親政策,先後把皇室公主嫁給薛延陀、吐谷渾、吐蕃、突厥等民族政權首領,有效加強了與各民族的交流聯繫,避免了不必要的戰亂。唐太東,對待少數民族的這種「和平外交」政策,促進了各少數民族的融合發展,避免了戰爭。
各民族擁護大唐,造就了大唐盛世!
公元630年,為了表達對唐太宗的尊敬和愛戴,西域和北方的各少數民族首領來到長安,推舉唐太宗李世民為各族共同的首領「天可汗」。從此唐太宗在歷史上就有了「天可汗」這個稱呼。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雕塑
最後小編認為,唐太宗之所以能夠被各民族推舉為「天可汗」,是唐太宗在於對周邊各族政權軍事和外交上的雙重成功。一方面,唐太宗明白「忘戰必危」的道理,以提升軍事實力為前提,對於外族的侵略予以毫不猶豫的還擊,對外展示了唐朝的強大,使周邊各族不敢藐視唐朝;另一方面,唐太宗又奉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並不倚仗軍事欺壓周邊小國,而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因此,唐朝得到周邊各族政權的擁護,對我國各少數民族的融合大發展意義深遠!唐朝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繁榮的國家。大家是怎麼看待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的呢,請積極發言,我們一起討論。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百家號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百家號獨家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