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夢的周公指的是誰(周公解夢的周公叫什麼名字)
2023-10-06 10:31:36 2
「周公解夢」都知道,周公指的是誰?
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排行第四,也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同時還是周成王的叔叔。
不論是軍事還是治國,周公都無可挑剔,那麼他都有哪些建樹呢?
一、順德謀事。周武王是英明之君,在他繼位後,周公被封為輔相,不論軍政大事還是疑難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在攻打商紂王朝的問題上,周公主張「順德謀事」。一方面以賢治國,使經濟和軍事都能獲得迅猛的發展;另一方面要以優良的德性,獲得各諸侯國的支持。
除此外,周公還建議禮賢下士,對前來投靠的外族部落人才和商朝人才,都要以禮相待。果然,周武王不光把周國建設得繁榮富強,還由於他為人公允,處處以德服人,因此得到各諸侯國的擁護。賢人志士也聽聞周武王的名聲,紛紛來投,周武王的身邊,一時間人才濟濟。
二、滅商建周。周公在周武王繼位第二年,輔助他在孟津舉行會師演習,以此了解周國在國際上的號召力和軍事實力。當時積極響應的諸侯達到800多人,許多諸侯不斷勸說周武王,攻打殘暴無道的商紂王。但周公見大諸侯遲遲不來,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於是果斷地建議周武王班師回朝。次年,商紂王更加殘酷暴虐,引得天下不附。於是周公認為時機成熟,和周武王一同調兵遣將,攻打商紂都城朝歌,逼迫紂王自焚而死。商朝因此由周王朝取代。
三、輔佐成王。周王朝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因病去世。周成王年幼,周王朝卻並不安定,周公擔心有人作亂,於是果斷地把成王抱於膝上,代理國政。當時,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都想染指王位,所以四處散播謠言,說周公想奪權,會對成王不利。周公為了證明清白,主動找到位列三公的召公和姜太公,向他們解釋自己的苦衷,並得到他們的理解。管叔和蔡叔見一計不成,又勾結商民發動叛亂。周公率兵出徵,不僅平定叛亂,還順勢收服了東方諸國,進一步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
四、封邦建國。平定叛亂後,姜太公建議將俘虜的商紂頑民全部誅殺。但周公卻認為,該用德政收服人心。所以,他把商紂頑民遷居洛邑,並派軍隊駐紮在那裡負責監督這些俘虜。天下初定後,由於國土面積大大增加,為了便於管理,周公又實行封邦建國的政策,將姬姓子孫和開國大臣,都分封為諸侯,並賜給他們封國,讓他們到封國去建設家園,同時達到天下共主的目的。
五、建制設章。早在商紂王朝時,王位的傳承不光可以父子相傳,還能兄弟相傳。但這樣的傳承制度亦有弊端,因為不論傳子還是傳弟,都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從而引發王室爭鬥,造成國力衰弱。鑑於種種弊端,周公制定了嫡長子繼承制,這樣就讓其他的兄弟都沒有爭奪王位的藉口。
六、完善禮樂。為了使王權能長久鞏固,周公還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進一步將人的身份進行細劃,同時確立長幼尊卑等規範,嚴格按照等級制度來約束諸侯和百姓。若是有人在衣服、居室和禮儀上不合禮儀,就等同僭越,可以問罪。而不同等級的人,在舞樂上也都有講究,不同的級別享受不同的舞樂。同時在樂隊的人數上,也有要求。凡是樂隊的人數與自己的身份不符的,那都是要治罪的。
七、還政於王。周公代周成王攝政6年,由於他的努力,周王朝從初建不穩定的局面,慢慢轉危為安,走上正軌。周公見周成王已長大成人,於是毫不猶豫地把王權還給了周成王。由於周公一心為公,且一直宣傳德政,再加上他在還政於周成王時,絲毫沒有推諉,因此得到了後世的肯定。其中,孔子最尊崇周公的仁德,由於經常研究周公的文獻,因此夢中多次出現周公。孔子又曾感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樣的話。
後人因此假借周公之名,寫下了《周公解夢》這樣的書。實際上,孔子說「夢見周公」,是表明他在精神上和周公的相通性,表明自己的學說,與周公的主張是一脈相承的,同時也是對周公為人為政的極大肯定。後人不理解,把周公當成了個「預言家」,靠他來預知未來。說起來,這件事也是挺荒唐的。不過,雖然荒唐,但因為周公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經他具有良好的仁德,又經過孔子大力傳揚。因此,才讓後人那麼迷信他。(參考史料:《史記·周本記》《論語》)
人們常說的「周公解夢」中的周公指誰?為什麼有周公解夢一說?
周公指的是周文王姬昌。《周易》這本書部分內容就是他著作的。據說他會佔卜。而且很準,慢慢就有這麼一說了吧
為什麼後人都讓周公來解夢,周公解夢中的周公到底是誰?
周公解夢的周公就是姬旦,他非常的善於佔卜,所以寫了一本書就叫做周公解夢。
人們常說的「周公解夢」中的周公是誰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採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據《曲阜縣誌》記載:"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於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於魯"。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闢,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餘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徵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髮吐哺」典故。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流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周公解夢》的作者是誰?是一個姓周的人寫的嗎?
《周公解夢》是我國古代的文化遺產,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
古人認為夢是天帝對人的暗示,是顯示吉兇的預兆,是天人對話與交流的一種選擇方式,若是此類夢象,自己釋夢比較複雜,你可以參照本文進行釋夢,若夢象不符時,再另請高明人士釋疑。
周公解夢提供了生活篇、情愛篇、文化篇、身體篇、神鬼篇、動物篇、植物篇、建築篇、器物篇、山地篇、天象篇、其它篇等十二大類的夢境解述,內容豐富、詳盡,為您解開心中的迷惑!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直接與夢聯繫起來。夢,經常被稱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他姓姬,名旦,是謂姬旦。周文王叫姬昌,周文王有十個兒子,周公排行老四,周公還有個二哥姬發,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周武王,周武王非常著名是因為周武王滅了商朝,建立周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周朝是從公元前的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先後八百年。
周朝為什麼能延續這麼長時間呢,很多人說是因為周公制禮作樂,後世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周朝的禮起了很大的影響。以致於孔子非常仰慕周公,一生都希望都能恢復周朝的禮。那麼周公為什麼制禮,這些禮對社會產生了哪些深遠的作用呢?
據史料記載,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日夜操勞,第二年就生病了,第三年就去世了,那時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承了王位,但是成王年齡還小,不能治理朝政,於是周公便進行輔佐。周公幫他平定國內戰亂,然後就想著國家治理了。國家怎樣才能夠長治久安呢?
在周朝前面還有兩個朝代,夏朝和商朝,其實這兩個朝代都延續了很長時間,而且他們都相信君權神授,君主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如夏朝最後一個皇帝夏桀很殘暴,別人都規勸他你可不能這樣下去了,夏桀就非常不以為然,他說我就像天上的太陽那樣,太陽消亡我才會消亡,但是夏朝很快被商朝滅亡了。商朝建立後最初也很敬重神明,商朝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商朝君主每遇到大事都向神明佔卜,但是商朝到了商紂王時,他建造很多酒池肉林,生活變得腐化墮落,最終民心盡失,商朝就被周朝滅了。
周公於是思索:如果夏商君主的權力都是上天賦予的,為什麼他們還會滅亡呢?現在是周朝執政,周朝又該怎麼做呢?
周公認為夏商雖然受命於天,但最終背離了天道,所以上天收走了賦予他們的權力,於是周公提出了「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朝雖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邦國,但是周的使命,要不斷跟上天命的要求,才能配享天命。周公還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雖然受命於天,貴為君王,但是也要注重德行,愛護臣民百姓,實行德政。
周朝建立之後,周公又把一些德政的部分進行繼承發揚,比如中國文化裡有本著名的《周禮》相傳是周公所做,《三字經》裡說我周公做周禮,漢代著名的經學家鄭玄也認為《周禮》就是周公所做。
但是,《周公解夢》真的是周公寫的嗎?其實並不是,和周公一點兒關係都沒有,是後人假託周公所做,至於作者是誰已經無所考證了!
為什麼和把周公和解夢聯繫在一起,是因為《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一句話:「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衰老得很厲害了,我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意思就是孔子感覺到自己恢復周禮的願望在有之年能無法實現。就因為這句話,人們經常把做夢叫做「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周公因此和夢扯上了關係!
《周公解夢》的作者是一個姓周的人寫的嗎?還是什麼?
《周公解夢》不是姓周的寫的。是姓姬的,名字叫旦。他是西周初期人,是周文王的兒子,排行老四,是周武王的弟弟。被分為「公」姓,他的封地是周地,周武王之後,他掌握了周朝的政權。所以人們稱他為周公。《周公解夢》是一本預測夢境兇吉的書,很受民間老百姓的喜歡,人們在茶餘飯後。經常談起。預測準不準,對於日常的生活來說,也是個添油加醋的事情。也算個精神娛樂的事情。
直到現在,人們都會經常拿自己的夢,上去查一查,看是個什麼意思。看看是不是準確。或者說同事之間家人之間經常拿自己的夢來當作談資。也是用周公解夢,作為一個依據加以想像。所以說周公解夢豐富了我們百姓日常生活的談資,交流的內容,找到共同的話題,實現娛樂性的溝通,使得人與人之間更多了些交流,多了些和睦。與其說是《周公解夢》,不如說是《周公解悶》,把悶悶不樂的心情解開了,我們的情緒就高興了,壓力就減少了,生活也會變得輕鬆了許多,說說笑笑聊《周公解夢》,嘻嘻哈哈侃人間風情,好一個好人好夢。
《周公解夢》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流傳。是周公留給我們的好東西,因為有他給我們的人生添加了更多的樂趣,有人說他是迷信,人說他是易學,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對於咱們老百姓來說。站在真真實實的現實土地裡,實實在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有認真的朋友,就刨根刨地的認真的問《周公解夢》是姓周的寫的嗎,我已經把答案告訴你了,不是的。有人問同樣的問題,你就可以告訴他答案了。不恥下問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釋疑解惑也是一種美德。最後祝大家好人好夢,夢想成真,好夢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