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鋦匠奇遇

2023-10-16 06:17:14

    李華源在長安城鋦瓷,為朋友和收藏者修補古舊瓷器,技壓四方,譽滿古城。
    一天,李華源正在工作室鋦瓷,忽然走進來一位老外。老外五十開外,手裡抱著一個市場上常見的仿宋青花瓷瓶,操著一口西北普通話,問道:「請問,您就是鋦瓷李大師?」李華源頷首道:「先生,您找我做什麼?」
    老外二話不說,把手中的瓷瓶放在李華源的工作檯上,拿起一把小鐵錘,「啪」的一聲敲破了。老外笑道:「李大師,請您把這件破青花瓷瓶鋦好。需要多少錢,我就給多少錢。」
    李華源一瞧這仿真青花瓷瓶,也就是五十多塊錢的貨,可是破成五塊了,要鋦好難度很大,按鋦瓷價格,少說也要百元,鋦舊不如買新。不言而喻,這老外是考他的手藝來了。既然如此,那就讓這老外瞧瞧!李華源自信地一笑,說:「你後天來取。」
    李華源的鋦瓷手藝經過幾代家傳,在鋦瓷上獨具心得。從清乾隆時期開始,鋦瓷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叫粗活兒,為民間盆碟碗缸等生活用品鋦瓷修復,所用的鋦釘都是清一色的鐵釘;而另一類行話叫秀活兒,所用的工具金剛鑽小巧精緻,鋦釘完全用民間絕活兒鍛銅工藝加工而成,有花釘、素釘、金釘、銀釘等。由於有了鋦匠精美絕倫的鋦瓷細活兒,使得那些達官貴人們在享樂中興起了鋦活兒秀。李華源會走路時就跟爺爺學習民間鋦、刻瓷絕技,9歲就掌握了鋦活兒秀的全部技藝,現在是長安古城鋦活兒秀非遺文化傳承人。
    兩天後,那個老外果然來了。看到李華源鋦好的仿真青花瓷瓶,他眼睛一亮,深深鞠了一躬:「李大師,果然技藝不凡。佩服。」李華源笑道:「我幾代家傳,鋦活兒秀算不得什麼。」
    老外一下子對李華源親熱了許多,自我介紹說,他是伊朗人,名叫賈拉裡,有一件家傳寶貝,想請李華源幫忙鋦瓷修復。李華源沒有想到這個賈拉裡竟是個中國古董愛好者,還不遠萬裡把家傳寶貝拿來讓他鋦瓷,連忙鄭重地保證:「賈拉裡先生,您瞧得起我這手藝,我就答應您,不管什麼寶貝,我都會精心修復,讓您滿意。」
    幾天後,賈拉裡真的帶著一個特製的箱子來了。打開層層防震物,一個殘缺的青花瓷瓶和幾塊破瓷片出現在眼前。賈拉裡如同抱著神物一般,小心翼翼地把青花瓷瓶和瓷片放在李華源的工作檯上。


    李華源瞧瞧青花瓷瓶和瓷片,心裡一震:好傢夥,果然是件寶貝,這是明正統年間的青花瓷瓶,圖案是「老子講道」。按現在的拍賣價,少說也在千萬以上。對於這樣的傳家寶,其意義不在錢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家族傳承意義。李華源審視良久,鄭重地說:「賈拉裡先生,要鋦好這些碎片,得費些時日。二十天以後,您來取這件青花瓷瓶吧。」賈拉裡恭恭敬敬地站好,鞠了一躬,說:「好,拜託了。我二十天後再來。」
    李華源接了賈拉裡的青花瓷瓶後,閉門謝客,不再接其他活兒。他把青花瓷瓶擺在工作檯上,吃飯後,就泡上一壺好茶,靜坐於瓷瓶前,一邊飲茶,一邊細細品味這瓷瓶。李華源認為,任何一件瓷器都是有靈魂的。只有友好相處,達到與瓷器心神交融的境界,才可以去解讀它的不足與缺陷。李華源坐了三天,直到天黑,仍覺得與這件瓷瓶沒有進入水乳交融的境地。他正準備回家明天再來,忽然聽到瓷瓶似乎發出了聲音,那聲音像是從時光深處飄遊而來。
    「花分六出盡經圍,古色穆然火色微……雖是難為兄所道,即今匹此也應稀。」
    李華源心中一動,笑了。清乾隆御題詩徐淵若著的《哥窯與弟窯》,讓他得與這瓷瓶心領神會。於是,他連忙拉亮電燈,照耀瓷瓶,接著根據瓷器的紋飾結構以及張合位置,定好鋦釘數量和地方。
    次日,李華源開始正式鋦瓷。用金剛鑽打孔,是對鋦瓷人的一大考驗,每件瓷器的厚度硬度都不相同,這打孔的分寸,全靠經驗的積累,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李華源不疾不徐,整整鋦了17天,才將瓷瓶鋦修如初,好像這隻瓷瓶又回到了明正統年間,一片古韻。


    李華源久久欣賞著這個瓷瓶。當他輕輕託起瓷瓶,識別落款時,忽見瓶底沿有一小篆字樣,再瞧這字,不覺雙眼大放異彩。這瓷瓶背後,還有更多故事!
    二十天後,賈拉裡登門取貨。李華源把青花瓷瓶抱出來,輕輕放在工作檯上。賈拉裡湊近瓷瓶,細細查看,大喜過望地說:「您的手藝真是巧奪天工,天衣無縫!」對於讚譽,李華源不以為意,轉而道出心中疑惑:「賈拉裡先生,這瓶底沿上,有一個漢字,是小篆,您認識嗎?」
    賈拉裡眼睛一亮,笑道:「中國漢字我略知一二,那是李字。」
    李華源聽了,笑道:「賈拉裡先生,我也有一個『老子講道』的青花瓷瓶。賈拉裡先生一起來欣賞欣賞如何?」賈拉裡一笑,說:「李大師,也許我們有緣,我倒真想一飽眼福。」
    李華源帶著賈拉裡來到展示櫃前,拿出一尊古瓶,說:「賈拉裡先生,您瞧,這兩個瓷瓶是不是一樣?」
    賈拉裡打開箱子,把自己的瓷瓶拿出來擺好,只見這兩個「老子講道」瓷瓶,構圖與大小,如出一轍,略有區別的是青色深淺有一點點不同。賈拉裡驚嘆道:「太神奇了。這兩個瓷瓶,就是同一個人製作的。想不到,幾百年過去,它們像失散的兄弟又走到了一起。」李華源把自己的青花瓷瓶抱起,反過來讓賈拉裡認底沿上的篆字。賈拉裡大呼小叫起來:「李!同我的一樣!」
    李華源輕輕摟著瓷瓶,說:「這個瓷瓶,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想,當年我的祖先定是買了兩個同樣的青花瓷瓶,並輕輕鑿上自己的姓氏作為標誌。我猜不到的是,這另外一隻,怎麼翻山越嶺到了千裡之外?」
    賈拉裡猛地握住李華源的手,說:「我家的瓷瓶傳了很多代人,隨之傳下來的還有一個故事。」
    原來,賈拉裡的祖先是一個精明強幹的波斯商人,年輕時隨著駝隊,帶著奇珍異寶,長途跋涉來到長安,憑藉智慧的頭腦發了大財。可是有一次,他染上傷寒,幾乎死去,是同在一條街做生意的李先生,不怕感染,精心照顧他,才得以起死回生。此後,賈拉裡的祖先與這位李先生成了生死之交。賈拉裡的祖先回國時,李先生送給他一個瓷瓶。賈拉裡的祖先把他與明朝李先生的交往記下來,存放在瓷瓶中,一代一代傳了下來。李華源沒有想到,今天巧遇的,不僅僅是兩個明代的青花瓷瓶,還有明代兩個異國朋友的後人!絲綢之路,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啊!
    李華源緊緊握著賈拉裡的雙手,高興地說:「賈拉裡先生,您今天可要留下來,我們一醉方休!」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