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十大王牌軍排名,王耀武的74軍戰鬥力第一
2024-05-17 07:31:07 1
國民黨的軍隊一直都是裝備比較齊全而且精良的,也不得不讓人佩服起軍隊的作戰能力還是十分厲害的。特別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將領都還是挺不錯的。那麼國民黨哪些軍隊是王牌呢?下面為你介紹國民黨十大王牌軍有哪些。
國民黨十大王牌軍:黃埔系第74軍、桂系鋼7軍、黃埔系第5軍、黃埔系第18軍、黃埔系新1軍、黃埔系新6軍、黃埔系第52軍、黃埔系第10軍、粵系第64軍、晉系第35軍。
第一名:蔣介石的黃埔系第74軍
代表人物:王耀武、張靈甫、餘程萬、俞濟時
(圖:前排左二王耀武,左三俞濟時,左四施中誠)
編制:3個整旅(師),3萬餘人。全美械,國軍中裝備最好的軍之一。戰鬥力在國軍中可排第一。74軍首任軍長俞濟時因一二八上海抗戰在國軍內享有軍譽,該軍是蔣中正的嫡系王牌軍。
第74軍成立於1937年8月30日,正是淞滬會戰中日兩國軍隊打的難解難分之時。首任軍長俞濟時(1904.6.14-1990.1.25),浙江奉化人,字良楨,他早年曾經當過米店學徒、民信局信差和縣府庶務,後在同族叔父、蔣介石的好友俞飛鵬引薦下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步兵科。軍校畢業後,俞濟時參加過東徵、北伐和中原大戰。
談到國民黨軍中的王牌部隊,第74軍肯定是榜上有名,被稱為「五大王牌軍」之首,雖然後來改編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沒,但也抹殺不了這支部隊曾經的輝煌。
詳細了解請轉:
第二名:李宗仁的桂系鋼7軍
代表人物:白崇禧、李品仙、廖磊、張淦、徐啟明、李本一
白崇禧
首任軍長:李宗仁(1891-1969),字德鄰,廣西桂林市臨桂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 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這支部隊曾參加統一廣西、滇桂戰爭、北伐戰爭、寧漢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獲譽「鋼軍」稱號,可謂是百戰精兵了。
在李宗仁時代, 七軍官佐從排級開始都是由軍校生來擔任,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部隊每到一個地方時,就先會有參謀人員事先到當地偵查。而且李宗仁時期,就說了,這支部隊代表的廣西。
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精神方面還是軍隊管理方面,這支部隊都是過硬的。
1949年9月衡寶戰役,這是橫跨開國大典的唯一大戰,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全殲白崇禧集團。
第7軍軍部及所屬部隊被全殲,軍長李本一、師長張瑞生、劉月鑑被俘,其殘部逃入廣西後,又奉命重組第7軍和所屬各師,同年12月,該軍在廣西戰役中再次被人民解放軍全部殲滅。
第三名:蔣介石的黃埔系第5軍
代表人物:杜聿明、戴安瀾、邱清泉
杜聿明
編制:3個整旅(師),5萬餘人。後期全美械。第5軍是國軍最早的一個機械華裝甲軍,其下轄的戴安瀾200師更是中國第一個裝甲師。200師前身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杜聿明擔任該師首任師長,為國軍中第一個機械化師。
首任軍長: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漢族,陝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徵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一·二八事變)。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1948年,任徐州「剿總」副司令。 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第四名:蔣介石的黃埔系第18軍
代表人物:陳誠、羅卓英、周至柔、黃維、胡璉
陳誠
編制:3個整旅(師),3萬餘人。後期全美械。1946年5月整編為第11師。
國民革命軍第18軍誕生在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軍閥混戰時期成名,圍剿紅軍時期壯大,抗日烽火建功,兵敗淮海戰場。18軍可以說是陳誠的起家資本,陳誠集團別稱「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著18軍骨幹部隊11師,「木」則代表18軍(該部因「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故而得名。),它也是羅卓英、黃維、方天、胡璉等將領日後賴以晉階的基礎。18軍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在軍閥混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為蔣介石與陳誠之嫡系部隊,骨幹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與敵作戰時又都能以身作則,堪稱主力王牌。
詳細了解請轉:
首任軍長:初曹萬順任閩軍李鳳翔第3師所屬的第5旅旅長,時杜起雲任第6旅旅長。1926年10月8日,曹、杜在廣東蕉嶺通電,毅然率部參加革命,投奔國民政府。旋曹、杜指揮的兩個旅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7軍,軍長由曹萬順代理,下轄曹萬順第1師和杜起雲第2師。該軍編成後即參加北伐,其中11月在鬆口、12月在福州配合友軍的作戰中出力頗多。1928年7月25日國民革命軍第17軍被縮編為第11師,原第17軍軍長曹萬順擔任第11師的首任師長,陳誠出任副師長。由於陳誠在11師中大量安插黃埔系軍官,曹陳矛盾不斷,為協調二人關係,1929年,曹萬順被調任新編第1師師長,陳誠出任11師師長。後因新編第1師軍紀敗壞而在1931年6月撤消番號。曹萬順調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從此賦閒。1936年11月,時年46歲的曹萬順奉命以中將軍銜退役,結束了其行伍生涯。
第五名:蔣介石的黃埔系新1軍
代表人物:孫立人
孫立人
編制:3個整旅(師),3.4萬人,全美械。
首任軍長:何應欽(1890-1987),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1916年秋回國,到貴州任講武學校校長、黔軍參謀長等職。1924年赴廣州,任大本營參議、黃埔軍校總教官兼教導第一團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1927年4月追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浙江進行反革命屠殺。1930年3 月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此後任「剿共」 軍隊前線指揮, 積極參與第一、二、四次「 圍剿」。全面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徵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1941 年1月同蔣介石策劃皖南事變。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遞交的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籤署的投降書。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1927年成立,曾有兩支部隊,前身福建民軍由何應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隸屬東路軍,留駐福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下編制有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一獨立師等。
何應欽管轄第一師,時任師長為呂渭生。第二師時任師長為郭鳳鳴。第一獨立師下編制有獨立旅、團等部,時任師長為盧興邦。1927年10月蔣光鼐、蔡廷鍇率第十一軍入閩,將這支第一軍解散。
歷史上提到新一軍都是以第二支為主。新一軍就是大家熟知遠徵緬甸的中國遠徵軍,抗日時期在印度組建,有著對英美抗日物資運入中國做出的不可磨滅的功勞。有「藍鷹部隊」「天下第一軍」之稱。
詳細了解請轉:
聲明:《國民黨十大王牌軍排名,王耀武的74軍戰鬥力第一》一文由排行榜123網註冊用戶 各自安好 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可在,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