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革命資歷比宋慶齡還老(她的革命資歷比宋慶齡還老)
2023-10-15 14:59:34 1
1931年,「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收到一個包裹,裡面是一件裙子和一副對聯。
對聯寫著: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廁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頑
其喻意諷刺蔣介石為井底之蛙、廁中怪石。蔣介石敢怒不敢言,只得忍下這口氣。
誰這麼大能耐,讓蔣介石不敢發聲呢?
她是廖仲愷夫人,追隨孫中山的革命者,國民黨元老何香凝。她一生堅定自己的信念,寫下了不朽的傳奇,留下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1878年,何香凝生於一個香港的茶葉商的家庭。家裡希望女兒成為一個賢淑的女子,並能融入「上流社會」,所以何香凝的父親在對女兒的教育上比較保守,對於何香凝,他提出了兩點要求:裹足和不許讀書。
何香凝卻從小具有反叛精神,不僅想辦法偷偷讀書以識字明理,還據理反抗裹小腳,最後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天足」少女。
擁有一雙大腳的何香凝,即使在香港也是人見人怪,何家人無不對她的談婚論嫁犯愁。就在這時,在香港皇仁書院學習的歸僑子弟廖仲愷正「敲鑼打鼓似的宣揚要討一個沒有裹過小腳的人做媳婦」。何家得到廖家要找大腳媳婦的消息後,她的父親馬上託媒人說合,兩人於1897年成婚。被譽為「天足緣」,一時傳為佳話。他們居住的小屋被命名為「雙清樓」,後來何香凝便給自己取號為「雙清樓主」。
兩人雖是按照中國舊俗,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成的夫妻,但婚後二人驚喜的發現,彼此都是思想進步的新青年,不甘於做封建社會的傀儡,且時刻關心國家命運,嚮往將來可以攜手為國家民族的崛起而出上一份力。
了解國家局勢的廖仲愷,要前往日本深造。但當時的廖仲愷由於家道中落,一度陷入窮困潦倒,為了幫助丈夫完成學業,何香凝賣掉自己陪嫁的所有首飾細軟,資助丈夫赴日留學。
第二年何香凝緊緊追隨,她就讀於日本女子師範大學、東京目白女子大學和東京本鄉美術學校。和眾多青年一樣,尋求解救祖國的途徑。
同年九月,何香凝在一次留學生集會上,看到偶像孫中山。孫中山先生的救國演講,令她大為震撼,心裡一下子亮堂堂的:此時的清政府統治已不適合中國,中國需要一條徹徹底底的革命之路。
就這樣,三人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建立了堅實的革命友誼。
孫中山成立了同盟會後,何香凝由孫中山親自介紹,參加了同盟會,她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此後數年,廖仲愷與妻子何香凝,一直追隨孫中山。
辛亥革命最後失敗了,當時留守廣東的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突然叛變,叛軍沒能抓住孫中山,卻抓住了廖仲愷。陳炯明為了逼出孫中山,竟然下令槍殺廖仲愷。何香凝聽到這個消息不顧病重的身體,孤身一人闖入陳炯明的司令部。歷聲質問陳炯明:「廖先生為革命籌款,是為國家做事。當初你也是獲益者,現在要殺廖先生,是何道理?」
經過一番辯論過後,知道自己理虧的陳炯明,考慮到孫中山等人已經離開了廣東,目前對他也沒有什麼威脅,再三斟酌之後,便派人同她一起將廖仲愷釋放了。
廖仲愷是國民黨的元老,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後,由於廖仲愷堅決執行孫中山生前制定的三大政策,被國民黨右派視為眼中釘。1925年8月25日,廖仲愷夫婦乘車前往中央黨部開會,當何香凝率先走下車,和同事交談時,突然背後響起了「砰,砰」兩聲槍響。
何香凝急忙回頭望向丈夫廖仲愷,只見廖仲愷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她跑到廖仲愷身邊查看,俯身詢問丈夫傷到了哪裡。這時何香凝感覺到自己頭上掠過子彈的熱度,如果不是俯身,她也將在這場暗殺中殞命。
悲憤至極的她將「精神不死」四個大字,貼在自己家的大門上,要與右派勢力鬥爭到底。
右派勢力的代表蔣介石更是被何香凝罵了數次。第一次,「中山艦事件」後,何香凝突破重重關卡,痛罵蔣介石:孫中山屍骨未寒,廖仲愷血跡未乾,你居然違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以至於後來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邀請她去證婚時,何香凝拒絕了。第二次,「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後,先後去看望何香凝的蔣介石和宋美齡都被她臭罵了一頓。何香凝還在國民黨大會上發表《蔣介石是反革命派》的演說。辭去國民黨內所有職務,與蔣介石,汪精衛集團決裂。
第三次,1931年,「九一八事變」,何香凝給蔣介石郵寄了一件裙子和一副對聯。諷刺蔣介石為井底之蛙、廁中怪石。蔣介石敢怒不敢言,只得忍下這口氣。第四次是1933年3月,因何香凝的愛子廖承志為共產黨做事而被國民黨逮捕了。何香凝和柳亞子去公安局要人,還當眾大罵蔣介石。最終蔣介石只得釋放了廖承志。第五次,1935年,何香凝得知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讓渡河北省、察哈爾省的主權給日本。就寫了一首詩怒罵蔣介石: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第六次,1941年1月,蔣介石製造皖南事變。何香凝聯合宋慶齡等人,致電蔣介石,怒斥她不顧國家安危,殘殺中國同胞。
抗戰中,何香凝出了大力,牽頭成立了最早、最大的婦女抗日團體——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自任主席兼總務組長,後又組建了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奔赴前線進行戰地服務。她還呼籲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支援抗戰。每收到華僑的一份捐款,她就贈送自己的繪畫一幅以答謝。
抗日戰爭後,何香凝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人的號召,要求停止內戰,組建新的民主聯合政府,她的一系列行為積極地促進了全國反內戰運動的高漲。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宋慶齡任名譽主席,何香凝任中央常委。同年5月,她和香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的民主人士一起發表聲明:
響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召開新政協會議的號召,表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49年,何香凝被應邀參與新中國的籌備工作。
來到北京的那一天,朱德總司令和周恩來夫婦親自在北平火車站迎接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10月1日下午三點,71歲的何香凝邁著緩慢而堅定的步伐一級一級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她和眾多領導人一起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她也堅定地踏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為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她清楚地認識到,為了實現我國的工業化,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唯一的康莊大道。
她還將自己的滿懷熱情都放到了僑務工作上,呼籲海外華僑幫助祖國的建設,「招致僑資回國參加建設」,有力地擴大了愛國戰線,加快了新中國建設的步伐。
196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40周年,舉行慶祝活動,何香凝作為民主黨派代表應邀出席。當她出現在會場時,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鄧小平等人紛紛站起來,跟她握手致意。1970年,92歲高齡的何香凝摔了一跤後,感染了肺炎,情況很危險。周總理親自過問她的病情,安排最好的醫生對她進行醫治,很快就好了起來。不過,何香凝的身體還是大不如前了。
1972年8月,身患膀胱癌的周恩來總理代表毛主席等中央同志們前去醫院看望何香凝。周總理趕到探望。醫生向他報告:「總理,老人已經昏迷不醒,連兒子也不認識了。」廖承志看到周總理來了,他伏下身子,在何香凝耳邊喊到:「母親,母親,周總理來看你了!周總理來看你了!」何香凝費力地睜開眼睛,吃力地問道:「周總理?」周總理急忙上前握住何香凝的右手,大聲說:「老人家,我是周恩來。您安心養病,慢慢會好起來的。」何香凝費力地搖搖頭,停了一會兒,她非常吃力地說話了,周總理把耳朵湊到老人的嘴邊,才聽懂了老人的話:「周公,我不要火化,我要求死後運到南京,和仲愷合葬。」
因為她曾與丈夫約定過:生同衾,死同穴。因為當時是鼓勵火葬,但周總理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大聲回答道:「老人家,我代表毛主席、黨中央同意您的要求!」
何香凝聽到了周總理肯定的答覆,她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老人家是了無牽掛。
回到住宅後,立即跟毛主席報告了這個消息,說自己未經請示就先斬後奏,但實在太害怕何香凝先生帶著遺憾離去。毛主席聽聞後,非但沒有責怪,還很欣慰地說道:「你做得很好啊,何大姐是中國共產黨最真誠的朋友,這個遺願必須滿足。」
1972年9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畫家何香凝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終年94歲。
9月5日,何香凝的追悼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朱德總司令主持追悼大會,國家副主席宋慶齡致悼詞。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也來到了追悼會現場,向這位老友作最後的告別。
之後,何香凝與廖仲愷先生合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園墓地。這對分別了將近半個世紀的革命夫妻,終於能夠重聚了。
何香凝做到了「冰霜雪壓心猶壯,戰勝寒冬骨更堅」,不愧是新一代的女中豪傑。
藉此文章,向革命先輩何香凝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