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國郵局在哪裡(免票打卡至今仍)
2023-10-16 07:59:57 1
民國郵政博物館
所在地:江蘇南京中山陵景區
建議遊覽時間:30分鐘
Q
為什麼命名為民國郵政博物館?
A
民國郵政文化看南京,南京在民國郵政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從1928年開始,南京郵政總局曾統管全國郵政事務長達9年;
博物館由民國時期的陵園郵局修葺而成,其建築本身就是民國文化的展現與傳承。
火海重生 修舊如故
民國郵政博物館的前身是陵園郵局。
1937年冬,日軍攻打南京,陵園郵局慘遭焚毀。
抗戰勝利後,作為一座必不可少的公共建築,陵園郵局在1947年得以重建。
解放後,陵園郵局一直運作至1958年,後遷至孝陵衛,原址房屋從此空置。
為保護民國歷史遺存,傳承郵政百年文化,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時為江蘇省郵政局)和中山陵園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南京市分公司(時為南京郵政局)決定將其修葺為一座民國郵政博物館。
2012年年底至2013年上半年,南京郵政組織人員秉持「修舊如舊」原則,按照當年的圖片資料,最大限度地復原格局、重現風採。為此,他們還特地請來文物專家多次論證,並找到專門修復古建築的施工隊。
主體建築屋頂的琉璃瓦片已殘缺不全,他們又多方尋訪,最終在無錫宜興找到了當年燒制這些瓦片的老工廠,按原樣重新訂做了一批。
修葺一新的民國郵政博物館,彰顯出民國時期南京建築的主流風格元素,典雅凝重、古樸大方。
這座全國首家民國郵政博物館,展示著民國時期的郵票、郵戳、郵遞員制服等,還有一批流傳下來的信件,展現了「中華民國」時期郵政行業的發展風貌。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那個時代,每封信件都承載著人們豐沛的情感。置身於這樣的環境,能瞬間閃回那個「車馬郵件都慢」的遙遠而純樸的年代。
尋找民國郵政答案
民國時期的郵票是什麼樣子?那時寄一封信需要多少郵資?多長時間能到達?走進民國郵政博物館,都可以找到答案。
這座民國郵政博物館的主體建築面積近250平方米。踱步進館,恍如墜入一個時空隧道。
步入大門後的左手方向,首先是民國郵政營業窗口的情景再現:高高的圍欄內,真人大小的蠟像郵政員工正在忙碌。
比肩高的郵筒、依牆而立的信箱,無不在還原民國時期的郵政服務。
一件珍貴的文物級古籍——《中華郵政輿圖》被「收納」進觸控螢幕。觀眾動動手指即可「翻閱」圖上各省郵政局所屬郵路的精確坐標經緯圖,了解當時各省郵政管理局的局所建設規模。
兩臺電視滾動播放的視頻裡,民國時期考入郵政、從業40餘年的兩位老前輩潘安生和沈守誠,正為人們娓娓講述民國郵政的點滴往事。
1947年3月1日,為方便距郵局較遠的機關單位和公眾交寄信件,中華郵政總局和江蘇郵務管理局在南京市區創辦汽車行動郵局,當時共有3輛車,每輛車上有3個職員,司機又叫局長。
每天,汽車行動郵局像公交車一樣逐站停靠,市民們提前在停靠處排好隊,等車一到就可以買郵票、寄信。匯款、寄包裹之類的仍得去普通郵局。
同年,南京設置了開取趕班信筒和特種趕班信筒的摩託車郵路,趕發京滬沿線和上海經轉的各地信件。郵遞員們駕駛摩託車,每日6次定點開啟趕班信筒。
民國郵政博物館裡,還有封貼了12枚郵票的老信件。當年戰事頻繁,郵運不暢,這封信最終沒有被寄到目的地,而是滯留在了郵局裡。
當年很多寄往遠方的信件途中可能遭遇通貨膨脹,郵資不足卻又無法及時補繳,也會導致滯留。
館內還收藏了從檔案館中找到的民國時期老陵園郵局的地契,可謂「鎮館之寶」。
2006年,陵園郵局舊址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修舊如舊的民國郵政博物館入編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錄……這座由著名建築師楊廷寶設計的郵局,走過近90年的歷史,用郵票和信件沉澱了一個時代。
民國郵政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封家書複製品,是朱自清父親1925年在揚州寫給朱自清的:「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讀著這封家書,朱自清悲從中來,後來就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背影》。
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此時歲月靜好,站在館內讀著當年的信,更深刻感受到彼時戰火連綿,親人間對彼此有多牽掛。
時光流逝,寄信、匯兌、報刊……隨著電子潮水的衝擊,郵政的一些傳統功能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在主張效率的年代,似乎已無太多餘地盛放溫情。
然而,社會依然需要雲和雲之間的彩虹,樹與樹之間的飛鳥,人與人之間的信賴。
有機會,不妨來這裡轉轉,滄桑百年,歲月變遷,不變的是我們那最真切的初衷、最真摯的情感。
來源:中國交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