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全勤獎缺勤怎麼算(變了味的全勤獎)
2023-10-04 10:43:41 2
設置全勤獎的初衷,原本是要鼓勵勞動者按時上下班。可有些單位加班不多發錢,遲到或因不可抗因素無法按時打卡,卻要罰錢,讓全勤獎成為一種奢望。一名勞動者感嘆,「原來還覺得單位有全勤獎很『高大上』,現在才知道,這就是『驢腦袋前吊著的胡蘿蔔』,讓人想說愛你不容易。」
全勤獎是用人單位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的一種常見辦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對此沒有強制性規定,但很多用人單位都設置了全勤獎。對於勞動者來說,如果因為自身原因或非自身原因導致無法提供正常勞動,扣除全勤獎也很合理。通過設置全勤獎,能夠更好體現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的分配原則。
但一些用人單位實施的全勤獎制度卻變了味,好事辦成了壞事。如一些單位甚至將因休年假在內的法定假、因工廠原因停工休息、正常休息日不加班、休息時間未參加公司安排的培訓等情況都算作考勤,恨不能要求勞動者全年無休才能拿到全勤獎,這樣的做法就屬於違法。而一些單位將勞動者在正常工作時間提供的正常勞動所得分割出去,降低了基本工資的計算基數。
全勤獎等於是用勞動者本應得到的權益組成,勞動者的正當權益變成了需要額外付出才能得到的「獎勵」,是通過割勞動者自己身上的肉再來「售賣」給勞動者,甚至這割掉的「勞動者的肉」,企業還要「分一杯羹」,留給勞動者的只是一塊「雞肋」了。這種行為就比普遍的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顯得更加無恥,這種全勤獎就完全失去了合理性,而淪為了企業盤剝勞動者的一種工具。
全勤獎制度本是一項好的激勵措施,但實施全勤獎制度要能兼顧企業與勞動者的利益,比如企業能夠從中督促勞動者積極工作,而勞動者也能通過自己的勤勞從全勤獎制度中獲得更多勞動報酬。不能讓全勤獎制度這根「胡蘿蔔」變成了勞動者眼中的「雞肋」,更不能異化成了企業手中可以隨時打向勞動者的「大棒」,從而加劇勞動者的弱勢地位。
「勞動剝削」不能美其名曰「全勤獎」。對此,勞動監察部門需要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不能被用人單位打著全勤獎之名行侵犯勞動者權益之實的違法行為迷惑與欺騙,對於違法企業,要能依法予以懲治,要幫助勞動者維權;對於勞動者來說,也需要增強維權意識,勇於拿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讓全勤獎回歸提升勞動者工作積極性的「工具屬性」。
全勤獎成了勞動者眼中的「雞肋」,成了一些無良單位剝削勞動者的工具,關鍵在於背後失衡的勞資關係,在於勞動者在勞動市場上欠缺博弈能力,處於弱勢地位。讓勞動者能夠挺直腰杆,用法治力量促使勞資雙方「各安其位」,才可能讓「扭曲的全勤獎」等一切勞動保障違法行為銷聲匿跡。
(來源: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