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2023-10-04 06:09:54 2

篇一: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草央瑛  

  最近,我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曼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近幾年來置身於教師成長、培訓方面的研究。書中主要談到了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對於「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定立足於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時,我們就獲得了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們對於教育、共同體和精神性三者之間關係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比我們所理解的自我發展意識應該更好一些,沒有對自己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繼續下去。

  教師做到一定階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問「我是誰」,重新認識自我。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觀點。我喜歡這本書,在於這個觀點特別能打動我。作者帕爾默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它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這意味著「我」與教學是一體的。教學不是外在於「我」的工具,不是一個不斷消耗、耗散的過程,而是一個豐富自我、滋養自我的心理過程。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親切款待。在這種親切款待中,又產生了一個親切款待教師的世界。

  帕爾默提倡需要發展教師職業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於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機會。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們經常故意漠視心靈發出的聲音,結果心靈要麼緘口,要麼變得粗暴,對待心靈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問詢,而是平和、快樂地聆聽和絮叨。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生。總之作為教師要保持心靈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部分,這是讀罷此書後我的收穫。

  
篇二: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帕克·帕爾默,這本書是對美國教育的反思,但其中闡述的很多觀點對於中國當前教育也很有意義。

  書中帕爾默先生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良好的教學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等優秀品質」。對此我感觸尤為深刻,作為教師,嫻熟的授課技巧固然不可或缺,但真正高品質的教育教學是源自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來自於教師與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教師的內心需要飽含知識、情感、激情,需要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術交流層面,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精彩課件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來演示,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構建成一個共同體,教育才能真正成為一次愉悅的心靈之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感受世界,解讀生活。

  作者對教育教學深刻的洞察和剖析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踏地而行,做一個能思考會實踐的老師。一次簡短溫和的談話,一個期盼的眼神,一個溫暖的微笑,飽含著濃濃的真情,傳遞著心靈交流的火花,在不經意之間,這些的小事也許會持續影響著人的一生,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敢於挑戰自我,不滿足於生命現狀,嘗試去改變,主動追求更積極,更充實的教育人生,時刻讓心靈深處保持一種挑戰自我的精神和力量。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遠離藉口,主動承擔責任,學會「盡力而為」,教育工作需要實效性的行動,而不是各種解釋和託詞,如果想幹好一件事,就會發現有很多方法,同樣的,如果你不想做好一件事,也可以有千萬個理由。做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用一生去踐行愛的承諾,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心的教師,不會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充滿愛心的教師,才會主動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與學生擺在同一位置,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之中。


篇三: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每天周而復始重複的工作,早已讓教師忘記了最初的教學理想,冷卻了教學的熱情。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裡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裡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願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於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後,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後隱藏,與內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繫,在「共同體」中實現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1、「但是我執著於『誰』的問題,因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問題中顯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徑,一種優秀教學永遠需要的重獲內心世界資源的小徑。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強烈地需要它……」我是誰?這裡我想起古希臘神廟 「我是誰」 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於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繫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基於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性和優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麼教師成為權威,要麼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裡,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

  《教學勇氣》如同一位深刻的摯友,讓自己在思考與追問中卸去去滿身的浮躁和疲乏!


篇四: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這學期,學校開展共讀一本好書的活動。讀完《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絲毫感覺不到「閱讀」的累,而如同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讓我鼓起教學的勇氣,心懷希望的去教學。在本書中,帕爾默帶領教師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

  作者帕爾默先生不灌輸深奧的理論,而是用一個個真實教學案例與你產生共鳴。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日常教學中能夠用到、從而能在教室裡生存下去的點子、竅門、技能,幫助真正的教師顯露其本能。 教學是需要勇氣的,雖然也教了十幾年的書,但每當想到自己站在那三尺的講臺上,當上百雙眼睛齊刷刷的望向你的時候,就唯恐自己平下裡稀鬆平常的小小錯誤就這麼被放大了十倍百倍。於是,就必須更加的謹言慎行,信口胡謅肯定是不允許的,要邏輯嚴謹要言辭順暢措辭得當,可能大概也許估計這類詞的出現頻率應幾乎為零。

  教師的內心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書中這段話給我印象很深。帕爾默引導我們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幫助我們建立了對教學的共同認識。教育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才能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學會在這個世界中生存。 陶行知先生說: 「 教師與學生的臉是相對的,感情不能對立。 」 只有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才會快樂、健康地成長。新課程改革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 「 一切為了學生 」 ,這將是我們心中為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我們教學中的唯一原則。因此在教學中應樹立新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係。要 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就是不斷寬容他人,關注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傾聽和發現他們真的心聲, 鼓勵學生能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備課前先備他們,能深入學生,了解他們;在教學中有創造性地改變學生比較單一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立、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要保持心靈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他的學生面前,讓知識變得綠意盎然,真正的教學才能發生。


篇五: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第一次拿起這本書,很自然地大概翻閱一遍,第一反應是,這內容對於我這個剛大學畢業的新老師有點「深奧」了。書的封面設計簡單純粹,特別是副標題——《漫步教師心靈》,「漫步」兩個字,著實吸引了我。後來去了解一下。帕克 ·J ·帕爾默,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博士。美國高等教育協會高級理事、Fetzer 研究所高級顧問。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師。本書的副標題英文名稱是Exploring The Landscape Of Teacher's Life,直譯就是探索一個教師生命中的內部風景,吳國珍等翻譯為漫步教師心靈。我有些明白了,顧名思義,本書主要是探索教師的內心生活。

  於是我又瀏覽了目錄,第一章 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 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 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 認知於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 學習於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 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帕克?帕爾默在序裡的最後一段話是:我們所有關心教育的人需要一起努力,來幫助人們認識到,教和學識人類所有追求中最崇高、最迫切需要的!世界的未來依賴於這樣的教師和學習者——他們願意向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我們的內心世界敞開心扉,想著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寶貴潛能,向著日常生活的潛在價值,向著我們多災多難的世界所固有的美好未來,敞開心扉。這一段話,我才是他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和期望吧。

  帕爾默在導言裡提出教師要教導自己認識自我、實現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統一和諧。他說:「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於關於自我我知識。當我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我只會在我經受不了檢驗的生命的陰影中,透過重重的墨鏡看學生——而且當我不能夠清楚地了解學生時,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的、個人的意義上吃透學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義上,遙遠地、視其為疏離於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樣看待學科,就像我遠離自己的本真一樣。」他說:「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麼,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生的事。直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鍵,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

  帕爾默談恐懼文化,真是深入骨髓。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活,突然覺得恐懼無處不在:老師的恐懼、學生的恐懼,很我時候教育之所以不能順利推進,原因皆在於我們對恐懼的逃避。其實恐懼也可心是健康的,如果我們懂得怎樣去破解恐懼,許多恐懼就能幫助我們生存,甚至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這種真正能夠使得人們對真正的學習有所感悟、有所觸動的恐懼是一種健康的恐懼,這種恐懼能提高教育,而且我們必須找到激勵它的方法。但是我們首先必須對付那種使得我們自我封閉、無動於衷的恐懼,這種恐懼會割斷我們跟人密切聯繫的能力,會破壞我們教與學的能力。」

  在「教學於共同體中」和「學習於共同體中」這兩章中,帕爾默認為教學並不等同於技巧,優質教學的後盾是共同體或聯繫性原理。要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共同體中,課堂不就以老師為中心也不就以學生為中心,而就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關注於一件偉大事物,主體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是以這樣的事實為特徵的:在第三事物真實地存在,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以至於它能令教師和學生都要為他們所說和所做的負責。」

  「一定要把課程設計成這樣:讓學生全神貫注於互動中而非填鴨,克服總想把信息灌給學生的傾向,讓他們直接面對主體、彼此和自己;一定給學生閱讀一些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但要留出學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間,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這個優點,我一定熟讀所教領域的文獻;我一定要創設一些讓他們去探究未知的領域的練習,以及證明他們已經學會了多少內容的作業;我一定要建立一個容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表,同時也有時間掌握計劃中必須學會的事實。」

  「世界上沒有優質教學的公式,而且專家的指導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如果想要在實踐中成長,我們有兩個去處:一個是達成優質教學的內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從同事那裡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教育是最複雜的人的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師的真心真我,學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師心靈之陽光,教師也迫切需要透過學生的生命完滿自我,重振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的勇氣》恰好是引領教師進行心靈之旅的導航圖,幫助教師找回「失落的心靈」的導師。我會努力像帕爾默所期望的那樣,真正地向世界、向生活、向同伴、向學生敞開心扉,做一名享受教育幸福的「心靈之師」!

同类文章

給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我心目中的「年度之最」王琳的一封信 酒衷豪  優秀的王琳姐:  你好!  在你開建博客沒幾天,看到校訊通推薦你的文章,我就立刻被你那優秀的文章給迷住了。  精美的散文,大氣的小詩,緊扣時代脈搏的文章,是那麼富有深意。每一次我去讀你的文章,都會感覺到自愧不如。我的文章與你比起來,真是差距不止

給哥哥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哥哥的一封信  親愛的哥哥:  你現在還好嗎?這麼多天來,我真的真的好想你。哥,你知道嗎,我們這兒天天都是炎炎烈日,可它卻驅散不了那一片罩在我頭頂上的烏雲,這片烏雲不停地掉著雨滴,雨滴不停地擊打著我,好疼,好冷。  今天下午我回到帳篷,碰巧黃老師給我們拿了幾本書來,這本書讓我不禁潸然淚下。畫

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  親愛的徐老師:  您最近過得好嗎?  暑假,當聽到您不教我們班的壞消息時,我差點叫了出來,當時,我一整天都沒精神,腦子裡一直在胡思亂想,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夢見您。  昨晚睡覺時,我突然又想起了您。  記得四年級時,我們的包幹區和二班的分到了一起,相處的很不好,有一次還罵

給好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好朋友的一封信  小明:  你好!  自從上次我的爸爸媽媽帶我到你家作客我們就認識了,並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今年寒假,我誠摯的邀請你到我的家鄉玉溪作客。我會讓你領略到玉溪這顆滇中明珠的熠熠光彩!  我的家鄉玉溪座落在龍馬山腳下,這裡風景宜人,春天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果實纍纍,冬天

給親人寫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寫給的的妹的一封信  親愛的的的妹:  你好!  你好!你最近過得還好嗎?告訴你,我們這個學期去秋遊了,我們秋遊的地點在木瓜園。我們一到那兒,就找到了燒烤場,我們班有五個爐,其中我也燒烤了,我和班長一個組,有同學在那兒吃乾糧,吃飽了,我們就去一個空地方玩,玩得可高興了。我是你遠方的朋友,我在深

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手拉手小朋友的一封信  千佛小學的姚騰飛同學:  你好!  我是張耀博同學,我今年十歲了,我的性格十分冷靜,溫和。我的家庭十分溫暖,家庭成員有溫柔可親的媽媽,比較嚴厲的爸爸和調皮搗蛋的我組成的一個非常溫馨的家庭。可以說我整天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  說完了我,該輪到你了吧!你今

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親愛的知心姐姐,您好!  我是一名小學生,最近,煩事像幽靈一樣,一直對我「緊追不放」。今天,我想把我的煩惱事都訴說給你您聽,希望能得到合理的解決。但是,您可要替我保密哦,我可不希望別人知道我是那麼「內個」的人!  我和「威童」(是個人,不是小動物哦)曾經是一對形影不離、調

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  親愛的解放軍叔叔:  您們好!  我是一名姚渡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家住王家村,今年十一歲。生活非常幸福。  可是,一場地震從天而降,就在那一瞬間,它殘酷地摧毀了我那美麗的學校,溫暖的家。眼看著一排排高樓大廈不停地倒塌,人民的財產被摧毀。孩子們的哭聲,大人們的叫喊聲,狗叫聲

給校長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篇一:給校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長您好:  我叫郭淑萍,現年14歲,小學六年級畢業,我本有一個雖不富裕,但較圓滿的家,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但天有不測風雲,我父親於2005年9月初三日因一車禍不幸失去寶貴的生命,母親因傷心過度思念父親於2006年7月25日相繼去世。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我一度成為孤兒

給外地親友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篇一:給父母的一封信[600字] 宋依霖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成長為一個十歲的少女了。回想起您們陪我度過的每個春夏秋冬,您們贈予我的經驗和帶給我的歡笑不時在我眼前浮現,令我心潮起伏不能自已。當我雙手鋪開信紙,我醞釀已久的思緒就躍然紙上,積蓄多時的情感將盡情地揮灑。也